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水中康复操对运动员关节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在运动中关节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康复操锻炼,试验组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深度为1.1-1.5米的水中进行操化锻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效果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结果:水中康复操的锻炼对运动员关节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表文研究目的是探讨水中等动力量训练对蛙泳运动员专项力量、运动成绩、糖酵解能力和上肢围度等的影响,评价水中等动力量训练的作用,为水中等动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利用“水中等动力量练习器”进行水中力量训练的研究,是游泳力量训练的一种新方法的首次研究,它可为游泳运动员水中力量训练提供新的手段,在游泳训练中有较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1问题提出游泳运动是与水阻力作斗争的运动。运动员要创造优异成绩,就只有在水中以较大的作用力才能获得较大的推进力,必须使运动员本身具有较好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而在解决运动员力量问题上有的人认为:游泳运动员就是在水中不停游,力量自然会从水中得到。但随着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入发展,这种陈旧的训练观点正逐步消失,这种消失不是偶然的,随着70年代东德游泳水平在世界的崛起,特别是美国游泳水平在十几年来经久不衰,而近几年来匈  相似文献   

4.
游泳是运动员在水中克服水的阻力的运动,是比速度、比耐力、比意志的体育项目,是健身强身锻炼的好方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世界各地开展得非常普及。游泳项目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出成绩年龄相对较早,如短距离男18—23岁,女16—21岁,中长距离男16—19岁,女15~17岁,个别运动员甚至更早,因此从娃娃们抓起是当今培养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游泳运动员的水感训练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兵  李莉 《游泳》2000,(4):2-3
关于游泳运动员的水感问题已有不少专家进行过论述和探讨 ,认为水感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 ,只有天才的游泳运动员才能感觉的到 ,并且能熟练地操纵和控制水的流动。然而对一般水平的运动员来说 ,是不可能准确地感受到天才运动员的这种水中动力精髓的。所谓水感是指游泳运动员对水的感觉与适应能力 ,是一种精细地分辨出在水中完成动作时的动力知觉。我们进一步从划水技术来看 ,这种水感是指游泳运动员正确划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能力。在划水过程中手臂的划动从表面上可以感觉到水流的反作用 ,同时也可以使神经末梢对水流的压力产生敏感…  相似文献   

6.
水中跑已成为一种吸引人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在肌肉与骨骼受伤的恢复期内更为如此。水中跑的倡议者表示这种物理疗法能保持有氧代谢能力,且不会产生在陆上训练所带来的矫形损伤副作用。教练员甚至也在受伤运动员中采用水中跑作为系统训练方式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水中跑的代谢反应,我们把被训运动员的最大生理反应同浅水跑和深水跑,也同踏车跑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浅析长跑运动中的“脚触地姿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前曾听到过这样的建议,作为一名长跑运动员,双脚与地面接触的时候首先应该是脚跟部位。虽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然而却误导了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更多地使我们看到了只有那些慢跑锻炼的人,而不是长跑运动员采取了这种跑步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中的情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燕 《游泳》2004,(3):21-22
游泳是一项水中运动,运动员利用自身力量使肢体协同相互作用产生推进力并促进身体向前游进,由于水比空气密度大800倍以上,在水中运动的物体所受的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游速越高,阻力越大。游泳训练中技术动作相对简单,表现为周期性重复,一堂大运动量训练课,运动员挥臂划水可达万次以上,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经常承受重复单一的刺激。同时,大运动量训练中运动员心率可达180——210次/min以上,心肺系统也要进行高水平工作,负担很大。另外,泳池内水的温度比运动员体温低近10度,上述特点表明,游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能量消耗大,容易…  相似文献   

9.
程燕  林洪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13-15
对我国参加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21名运动员进行了身高、体重、肢体长度、围度、躯干围度、皮褶厚度等21个基本形态和1个肺活量指标的测试.测试发现,由于我国有多名女子运动员的年龄偏小,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导致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上比第26届奥运会时有所下降,但仍远远好于日本运动员,肯定了中、日两国运动员成绩上的差距并不是身体条件的差距;我国运动员躯干形态的改善,更加符合人体在水中的运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形态阻力,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为接近;我国运动员的皮褶厚度和体脂%的增加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8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的一级游泳运动员进行陆上瑞士球核心训练和水中瑞士球核心训练,探讨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8周陆上和水中瑞士球训练均能显著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躯干力量、背肌耐力和身体平衡性,改善运动员陆上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进而改善游泳运动员力量传导的效率,促进躯干和上下肢之间力量的有效转移,提升打腿和划手的效果,提高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两种训练对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表现无显著影响;水中瑞士球训练对各测试的提升幅度和RPE强度上均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且水中瑞士球训练手段可以更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1.
刘旭蕊 《游泳》2013,(5):70-74
水中健身(water aerobic/water fitness),又可称为水中有氧健身、水中健美、水中锻炼等,是将陆上的体操、健美操、舞蹈等结合游泳和花样游泳,配以不同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通过水的阻力锻炼人的力量、耐力,塑造完美的形体,通过水的浮力锻炼人的柔韧、减少运动损伤等。  相似文献   

12.
游泳是一项能力性运动项目,具有能力性项目的共性特征。游泳又是在水中进行的,因此,它又具备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所谓的个性特征主要是指水感,在水中轻、漂、浮、粘都是水感好的具体体现。有些教练员将水感视为游泳运动员的生命,水感对游泳运动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水感多年来一直是广大游泳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探究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水感的复杂性,目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由于心脏病猝死的消息不时震惊着体坛。最近,美国大学和职业篮坛又发生了两例明星令人恐慌的案例。但是,这种被称之为“运动场第一杀手”的猝死症,其心脏病因多种多样,猝死症状也各有不同,不仅进行激烈比赛的运动员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周末锻炼的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而使许多人大惑不解,阴影弥罩。  相似文献   

14.
浮力和水中平衡能力是游泳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这2项指标对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尤具特殊意义。评定游泳运动员浮力时,可在深水,让运动员身体在水中保持垂直姿势、屏息、双臂上举。可按下述标准评定运动员的浮力:优秀:肘部露出水面;良好:前臂中部能露出水面;及格:手掌可露出水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评定运动员的身体适应性的时候,会出现测试条件不适当和不能发现特定的运动员的长处与适应性这种现象。例如,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水的阻力)显示了惊人的能力,但是在陆上的测试中,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象这种测试条件的主体,就是准备多大的负荷(负重)。爆发力(功率)的测验也是同样,根据负荷条件的大小,功率的大小而不同;另外,其直接因素——力量和速度的关系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何碧妍 《游泳》2012,(2):54-55
花样游泳运动员对池面的利用就如同演员对舞台的运用一样,运动员应该充分地利用比赛场地来展示自己的技术、体能和艺术能力。一套流畅的自选动作,运动员应该有这样的表现:在完成水中各种花样动作转换的同时,也能通过肢体的推进动作保持身体的持续水平运动。因此运动员在比赛池面的移动路线和范围,能反映运动员是否充分地利用了水域,也体现了运动员驾驭水中舞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疗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但有历史记载的是在公元前800年的英格兰,二十世纪的前期和中期,水疗方法涌入欧洲。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水疗康复在美国盛行。之后在八十年代晚期大众对水中运动的兴趣也不断增加,人们希望可以通过水中练习达到减体重、健康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水中运动成为职业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水中运动被教练列为运动员恢复计划中的一部分。目前对于一些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例如:橄榄球和马拉松,在水中进行交叉训练可以预防劳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水中运动目前发…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游泳训练后的恢复问题,对训练的效果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游泳训练大部分在水中进行,由于冷水的刺激和特殊的呼吸方法,运动员表现出很高的兴奋性。这种兴奋性常常超出人的自我保护性阈值,使运动员产生深度疲劳,严重影响下一次或下一阶段的训练。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很有发展前途的游泳运动员,由于没有调整好训练后的恢复,致使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19.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竞技运动心理、大众锻炼心理和体育教育心理3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家最关注3个领域:运动员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检测和评价、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大众锻炼心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体育教育心理研究突出表现在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研究,应用性研究增多,对重要的基础理论探索更加深入.但在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心理建设功能领域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较多.运动心理学研究将主要围绕运动员心理训练、各种生理指标在监测与评价运动员心理状态或心理机能时的信度与效度、运动员的运动认知和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学校教练员》杂志介绍了一种新的训练优秀运动员的超级循环练习器(见图)。这些器械设备都装在一个训练房的周围。使用这种练习器进行训练,可比想象中花更少的时间,并能更好更全面地锻炼身体。采用这种循环练习器,可以对身体的各个部份进行对抗力量训练和有氧代谢能力的锻炼。运动员在做各个对抗力量练习之间,还可以在场地里跑步、缓步行进、跳绳或踏固定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