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扎根课堂、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教师以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再现和描述教学改进过程,以合作的方式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究,使之形成教师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实践,又具有研究形态,主要用于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及专家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例研究,围绕一堂课的教学认真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主动与相关研究人员、上课教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和讨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刊《特设专栏》围绕“中小学课例专题研究”这一主题特别组稿6篇,展示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希望能为其他教师团队开展课例研究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参考范式,以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我们从课例研究的角度,总结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三年前开始关注课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团队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将顾泠沅的“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教育行动模式转变为“一个课例、两次研讨、二三次反思”的课例研究模式,主要通过深化课例的三个主要环节——课例设计、课例观察和课例总结来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总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例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教师反思实践。教师的教学反恩能力是影响课例研究质量和成效的核心因素。但是,当前课例研究中的教学反恩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不会反思,存在反思视角不够全面、反思过程趋向形式化和简单化、一次性总结反思以及浅层反思等问题。因此,在课例研究中要增强教师自觉的反思意识,提升教师多维反思、深层反思和过程反思的能力,关注教学反思的落脚点——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课例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课例研究是一种有组织的合作教学,与"从教中学"的思想紧密相连,它产生于日本,在日本中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简单地说,课例研究就是计划、观察、反思和修订课的过程。也有人把课例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Lewis这样定义课例研究:教师共同计划、共同观察和讨论的课,课例研究是教学提高过程的核  相似文献   

5.
问题反映了教学改进的本质需求,课例是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聚焦关键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学研究者基于调研,带领一线教师立足课例,发现、提炼、解决课例中的关键问题,以点带面,实现了教学改进的进阶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改进课例研究 提高教研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例研究是指对开设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或视频录像等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分享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从而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中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增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所以,课例研究是目前校本教研中比较基本而重要的教学研究方法,也是教师校本培训的一条基本而有效的途径,近二、三年来课例研究纳入了本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基本内容中。然而,对课例研究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安排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课例研究的效果,影响到教研和培训效果。因此,如何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研究者所在团队开展一年多的课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了一个教研小组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与变化为研究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师在课例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反思水平变化和反思内容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探究.研究表明,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后期,教师的反思水平与前期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师的反思内容主要聚焦于教学、学生和自身三个方面,但在课例研究后期,教师的反思内容更加趋于全面和宏观.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例教研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在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或研究人员的指导或引领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能促使教师仔细考虑课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活动和每一种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发现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活动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分享教学智慧、丰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43-45
阐述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式,即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反思能力,逐步形成教师个人风格,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例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通过研究和分析课例,教师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理念,而且能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了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研究和交流优秀教学课例的平台。我刊开设了“精彩课例点评”这一栏目。我们欢迎广大教师踊跃为本栏目撰稿。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和发现优秀的教学实例,选取其中最精华的片段,深入分析和研究其中的有效因素,从而将这些课例中的闪光点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栏目的撰写体例请参考我们已经刊登的课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具体地讲,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紧紧围绕"问题"引发出新旧教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碰撞和交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合作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课例分析模式是校本教研的四种模式之一。主要包括一个课例、二次反思和三轮研讨等环节。其设计的“原型”是“微格教学”,但又有别于“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注重对教师单个教学技能的反复训练,强调经验传递和实践指导,而“课例分析”则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并分析、跟踪、界定,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对研究的反思,通过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的实践过程,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素养。“课例分析教研”是以某个实际课堂教学为行动中心的教师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它以“课例…  相似文献   

13.
课例是教学经验支配的实践活动,是教学经验发生和呈现的载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课例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支配课例发生的个人知识.教学经验在课例中存在三种形态:原初教学经验、反省教学经验与艺术化教学经验.课例研究中提取教学经验的策略是:选取课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事件,按照经验的本质属性,归纳、提炼剥离教学情境后,赋予其理性,实现教学经验的概念化,从而促进教学经验真正转化为实践性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研究的是教师自己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这种研究教师感到亲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效性强,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中可开展以下形式的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教育界引起了普遍关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教师有系统、有组织的合作教研活动.从课例研究中对于课堂实践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实质出发,探讨其在提高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水平中的应用.课例研究是一个促使教师系统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通过课例研究,口译教师能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等关键教学环节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分析,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例研究是教师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架起了一道桥梁。那么,课例研究与理论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课例研究能够发现哪些独特信息以改进教学,课例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有何帮助,对这些问题的透析或许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认识课例研究的价值。一、寻找课堂中被遗漏的信息英国学者考尔德黑德(James Calderhead)提出,要把教师备课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例研究作为当前农村中学教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以其高度聚焦"课例"的实践性特点,不仅可以划定问题思考的外延,有效改变教学研讨不着边际、不着痛痒的平庸局面,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日常思考,改进教学和研究现状。同时,农村中学的课例研究,应该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课例"的选择以及课例研究的形式等方面寻找新的研究路向,实现课例研究的价值凸显,从而提升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的品味与质量,让课例研究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正开栏的话: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每位教师或多或少都要上一些公开课、研究课、比赛课,在这些经过精心打磨和研究的课例中,教师常常会更深度地收获一些关于教学的思考和感悟。梳理这些案例,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一个范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课例不仅可以深度挖掘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为更多的教学研究者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是一种深化教学研究、促进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2014年,特别开辟"课例研究"栏目,希望在栏目中呈现的课例不要面面俱到,也不是简单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而是蕴含鲜明的研究主题,反映耐人深思和寻味的教学问题,呈现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性实践。如果你正有这样的实践和思考,还等什么呢,赶快把它整理好寄给我们吧,来稿请注明"课例研究"栏目。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范围,中式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着自身文化渊源和实践传统的模式逐步受到关注。中国教师如何认识课例研究,在学校组织中哪些因素影响其在课例研究中的学习结果是本研究探索的问题。研究基于“教师课例研究的实践和认识调查”数据,从教师个人、群体、学校三个层面考察课例研究中教师认识、群体构成、支持保障对教师学习结果的影响,以及群体合作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教师认识、群体构成、支持保障均正向影响教师学习结果;其中,教师对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倾向认识比“学科教学”倾向认识对教师学习结果的影响更大;群体构成需通过群体合作的中介作用对教师学习结果产生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教师应提高对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认识,探索课例研究中的深度群体合作,学校应从系统性联结的角度优化教师课例研究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