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人性问题,亚里士多德有三个著名的论断,“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这三个论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深刻而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它,对于我们寻求“什么是教育?”、“人为什么受教育?”、“人如何受教育?”问题答案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不论是整个人类,还是人类中的个体,都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一开篇就强调人对教育的需要性:“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作为人类中的个体,之所以有对教育的需要性,就因为人是“合群的动物”,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粗野的猿类进化成万物之灵,从饮血茹毛的暴虐变成人性化的仁爱,从刀耕火种的贫瘠落后变成现代的文明发达,其重要标志和力量的源泉就是有理性。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从动物而来但高明于动物,就在于人拥抱理性不分离,唱响理性赞歌,高扬理性大旗,追随理性,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的活动和为人的活动的统一。因而,“人是什么”理应成为“教育是什么”问题探讨的立足点。从文化哲学的文化之于人的奠基性作用看来,人不是理性的、政治的动物等,而是文化的人、文化的存在物。由此,教育本质不是生产力、上层建筑等等外围性的基质,而是打造人之为人的物质能力和提升人之为人的精神特质的文化传承活动。  相似文献   

5.
人性即人的本质是什么?自有人类以来,这个永远的“斯芬克斯”之谜就困扰了人本身。古今中外,多少哲学家、心理学家都给“人性”下过定义。战国中期的告子(告不害)提出“生之为性”、“食色,性也。”①肯定了人的动物局性,却忽视了人和动物质的区别;而西方的哲学家笛卡尔则将人的本性归于人的思想或理性,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题,这种唯理论的人性论否定了人的身体和欲望,无疑又是唯心主义的人性论。在众多有影响的人性说中,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点也就不一,它们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又都是片面的。只有当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教育交往:人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行为主要是一种相互理解,人是具有自然性(或称动物性)和文化 性的动物,也是理性和非理性、自由和自律的动物。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正确处理好人性的矛盾性:理解学生但不降低要求;树立威信但不乏平等;教师对学生理性地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加强心灵的沟通;把握好“对称”与“补充”的“度”。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卢梭的思想饱受争议,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梭的人性观和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卢梭认为,人的真正本性不在于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而在于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自然人”。与自然人性观相一致,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塑造成“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为了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应天性,给儿童自由。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和谐发展。而语文学科的核心因素是语言,语言不但是人发展的工具,并且是人发展的本身,“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人的生灵”,“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同动物不相上下,头脑中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难以想像的程度”。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认为,  相似文献   

9.
唐金龙 《师道》2004,(2):40-40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有些时候不一定比动物聪明。所以,请动物给我们上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克服自身缺陷,真正以“人”的姿态去理性地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的发展异化为人的“技能”发展,“价值理性”受到冷落,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被边缘化。坚持发展性是思想道德教育彰显其生命力的重要原则。为此,要在正确看待人与技术辩正关系的基础上,以“引发”受教育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为契合点,遵循“适应——超越”的内在规律.以求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律教育中的法律教育理性是法律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理性包括法律的理性、法律人的理性及法律教育理性,多重法律理性是导致法律教育问题极为复杂的重要原因.法律教育与教学是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基本法律理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实际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共同构成了法律理性知识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手段,而诊所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自身理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若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造精神。”这说明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我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如“学会数理化,走遍满天下都不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还有,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成绩好的多数学理科,觉得学好数理化才是有知识的象征。从家庭到社会都重理轻文,所以培养出的大多数人才充其量也是“半个人”。  相似文献   

13.
我以为在语文教育中,“以人为在应试、应需教育中首当其冲,遭到本”、“学生本位”的“本”,就是“言语生虐杀。他们不但语文成绩不高,写作命”。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本”。只有成绩也不高,“离题”落榜的风险最人的生命,堪称“言语生命”。言语,使大。语文教育批量生产的不是语文爱人的智力和想象力结出了绚丽的文好者,而是语文厌弃者、言语生命背明之果,从而也造就和进化了人类自叛者。身,使人成为感性、理性、智性的动反观语文教育门槛之外,在一物,写作(言语创化)的动物,使人所些似乎没有什么文化的人那儿,却以为人。语文教育的动力,虽…  相似文献   

14.
浅谈英语教学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扎诺夫说过:“艺术是最有力的暗示,它借助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打动人的全身心。它比理性知觉快得多、直接得多。”在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学艺术是一种亟待探索、亟待拓新的教学途径。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至少要把握以下六种艺术。 一、讲授艺术 艺术讲授与传统讲授方式不同:一是要求有适当的艺术环境(如真实的语境等);二是要求教师讲授生动形象,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将英语形象化、具体化。教具、实物…  相似文献   

15.
职业理性有三个层次:即律令性层次(工具理性)、契约性层次(社会理性)和人文层次(人文理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教育应是围绕“职业理性”的培养来创制的“职业人文”教育,其核心理念应是“‘职业’的人”。“职业人文”的具体“立人”方案应是:规之于律令,谨之以契约,敬之以人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致力于“职业人文”的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理性人”是博弈论中的必要的假设前提,即假定博弈局中人都是理性的(rational)。理性的人就是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然而,在某些博弈中“理性人”面临着困惑。“理性人”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理性人”假设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7.
教科研断想     
人天生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教育是把理性科学、合理地掺和进感性的行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才使我们人具有了崇高的志向,创造的激情,温暖的爱心,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8.
康德认为,“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作为手段给某个意志使用的,我们必须在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人是目的本身,具有个性独立性,能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个人的权利、欲望、地位、价值和尊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一旦成为人,从根本上讲他就处于和自然界相对立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卢佐兴 《新作文》2004,(4):37-38
写出动物的“人”性,我认为是一个很独特的教学点,这是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后一个深刻的体会。我深入地发掘课本资源后认识到,出自名家之羊的动物之所以不同于凡俗,不同于学生的习作,在于他们把动物都作为了一个承载人生思考的寄托物,写动物其实是在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反恩。而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本的过程中确能受到一些人性启迪,但要上升到动物“人”性的理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认识:“教育机构根据学生修完课程并考试合格来颁发毕业证书,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教育机构的目的完全是传授知识”。他们认为,“虽然人们习惯了把人看作主要是理性的动物,但新近的思想提请人们注意人的无意识的欲望和情操,那些欲望和情操是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