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语·述而》记孔子之言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汉语大字典》"束脩"条目下的第二种解释是"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所用的例句正是这句话。本文认为不妥,此句的"束脩"应解释为"年十五岁以后束带修饰"。  相似文献   

2.
春秋晚期出现的私人办学始于孔子,"有教无类"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历代学者偏重"无类"二字,对"有教"二字研究不足。字义上"有""域"古通,此"类"字春秋时是指族类。"有教无类"的办学指导思想至今仍有可供借鉴的价值。现今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出身、职业和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孔子实践了他的办学指导思想,自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界对"束脩"一词的解释,长期存在"干肉""见面礼""学费""检点约束"等诸多有损孔子办学指导思想纯正的错误说法。对"束脩"的正确解释是东汉郑玄首倡的"束发"说,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要用文字学,逻辑学去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太公家教》即有"一日为师,终日为父"之语,告诫"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师父"黄济就要九十寿辰,在筹划庆典的日子里,向无"束脩之好"的吾等及门弟子觉得,献给"师父"最好礼物与其为"束脩",莫若各来一段随笔,各就"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发表所感所思,或回味与先生相处中的微妙话题。于是乎,同门传宝君率而作:  相似文献   

4.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5.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束脩的含义因与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有直接联系,影响到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注意。汉代注家对此无明确释义,六朝以后释束脩为十脠脯,唐宋此说大行,以至于今。其用唐韩愈对十脠脯说提出疑义(参见韩氏《论语笔解》),清乾嘉以来持不同意见者稍多,至今人们亦无统一见解。解放以来谈及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者常涉及脩,专以脩为题的文章也凡五见,其中四篇均为一九八二年以来所刊出(《文史知识》和《齐鲁学刊》各二篇》;说明此问题正为学界所瞩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以束脩为题的文章除一篇外均不同意十脠脯说。弄清孔子关于束脩的原意,实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必需。今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不当之处,尚待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7.
夫子《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逐渐成为对老师的专称。《北史·斛斯徵传》:"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礼,受业于徵。仍并呼徵为夫子,儒者荣之。" 先生《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孔颖  相似文献   

8.
“束修”二字,自皇侃疏:“束脩,十束脯也。”朱熹注:“脩,脯也。十艇为柬。”后之学者皆以“束脩”为弟子初次拜见老师的见面礼。今传本孔安国注:“言人能奉礼,自行柬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并未明言此“束脩”即是“束脯”。《尚书·秦誓》孔颖达疏:“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脩饰’,此亦当然。”《后汉书·吴佑传》:李贤注:“束脩,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已上也。”’是孔安国、郑玄谓自十五岁“束带修饰”之童子以上者,孔子“未尝不诲也”。孔子设教授徒,“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亦即《礼记·大学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必待大学之人,故孔子授徒,似不当以“束修”即“十艇脯”为“诲之”的条件,而当以是否具备大学学习资格为“诲之”的条件。故本章“束修”之说,当以孔颖达引孔安国《论语》注及李贤等引郑玄《论语》注义长。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中国教师》2011,(13):28-28
<正>上学交学费,似乎自古有之,就像四季轮回一样自然。在《论语》里就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记载。我是1980年秋季开始上小学的。那时候我们鲁西南的农村还比较穷,虽然在农村上小学的费用很低,但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每年都是生产队里有名的"缺粮户",加上家里兄妹四个都上学,所以交学费的  相似文献   

10.
今天晚餐的时候,我夹起一块火腿问你:"《论语·述而》里孔子跟干肉有关的句子是什么?"你想了半天,答不上来。直到我说"自行束脩",你才接"以上",却又想不起下一句--"余未尝无诲焉"。接着我问你:"有教,下面两个字是什么?"你也想了好几秒才答出"无类"。我又问你:"孔子说'举一隅,不'怎么样?"你耸耸肩说:"好像是想到另外三个桌角。"  相似文献   

11.
说"天"     
语言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考察某个文字形式与意义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往往可以窥视出其所系文化观念形态体系的内核,本文搜集整理了大量古文献中“天”字的用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天”字意义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为核心的一系列词语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但往往易"放"而难"收",使教师难以收拢学生的思路,从而给驾驭课堂带来困难。"收"有利于集中学生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阻碍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放"与"收"达到平衡,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体”包含着“体裁”、“体制”、“风格”等多种含义。词学领域使用“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纷繁芜杂,这对于我们阅读词论词话有消极影响。因此,梳理“体”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研究词论词话著作。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分别对“耍子”和“玩儿”在汉语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历时考察与分析,并对“耍子”在近代汉语中长期存在的原因和“玩儿”能取代“耍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玩儿”取代“耍子”的时间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教育"无思"的质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谓教育“无思”?缘何教育“无思”?教育“无思”之后果如何?“有思”教育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8.
“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不用翻译,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微笑是一种艺术。具有穿透和征服一切的自信魅力。作为一名酒店专业的礼仪培训教师,我虽然经常在引导、教会学生们学习如何展现这一魅力,从口型到眼神、颜面等细节入手耐心加以辅导。然而许多受训者却只是为笑而笑,所以许多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来是一种典型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勉强微笑。这种“微笑”让人无法亲近。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帝国主义”和“跨文化传播”是两种不同的对文化传播的认知与分析模式。两种文化传播理论都有其产生的现实语境,“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具有良知的文化批判,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成熟,各文化形态的触碰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依赖日益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尊重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也必然的受到了批判;“跨文化传播”就是在重新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各文化形态要自觉地以更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审视他人,反思自身,以自由和平等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