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术不端行为是科研不诚信的重要表现,也是学术界的痼疾。为探析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主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对学术规范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效价评价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从培育学术诚信态度、强化学术规范主观认知、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等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意向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学术投机行为,是研究生基于收益与成本均衡的"满意解".有限理性境域下,研究生选择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源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二是肇于治理制度供给不足以致学术不端行为风险偏低,三是囿于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不完全信息以及决策思考努力不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一方面需要降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效用,让其"不愿"学术不端;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供给以增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风险,使其"不敢"学术不端,同时还需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以防止"无知型"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归纳为剽窃、作弊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三类。美国高校将学术不端行为分为一般学术不端行为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美国高校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程序、处罚办法、申述程序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这对我国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和各高校出台了一些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为防止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绝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经过大量调研,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从研究生科研素质、导师职责和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有效预防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抄袭、剽窃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包括一些名校在内的高校中频频出现,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重任的高校,已经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发地、重灾区。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也更具有一般性价值。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表征的深入分析和界定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应当区分开的几个相似概念入手,初步构建了认定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并提出应当从量化上进一步明确衡量"学术不端"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于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描述了军校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对象为我院研究生,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了解、学术不端行为表现的辨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手段的了解、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分析军校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严把军校研究生招生关、增加研究生导师指导时间和精力、制定惩罚措施以及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军校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这对提高军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泛化导致了学术声誉的失落。强调学术声誉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是有限度的,必须从价值重构与制度保障两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防治。价值重构的核心理念是学术责任和科学的精神气质,主要措施是提高学术诚信意识、强化学术良心以及提倡道德实践。制度保障的核心理念是社会控制理论,主要措施是学术共同体控制、组织控制、法律控制以及舆论控制。防治学术不端行为需要综合防治,未来更需要创建学术平等、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注热点,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术期刊作为科研论文发表的主要媒介,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主阵地,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术期刊编辑要充分掌握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完善的编审制度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确保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学术失范主要表现出社会关注度高、学位论文为"重灾区";涉及范围广,涵盖多类学校多种学科;隐蔽性强,检测排查难度较大等特征。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成因主要有:部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不足而"另辟蹊径",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漏网之鱼",不良学风感染下科研工作"畸形取向",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影响研究生价值选择,发达的信息技术为之提供了"便利路径"。解决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可以从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健全失范惩处制度,完善学术评价、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学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信息技术管控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看作是道德建设问题,这种看法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识,是一种自主的道德行为;但是根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整个建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科学社团、学校、研究者、媒体等6个因素。它们都可能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触发因素,但是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抓住主导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生论文撰写环节切入,探讨学术不端的行为、态度与动机。认为研究生论文撰写"学术不端"是违背学术诚信,僭越学术规范的越轨行为。研究生对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的评价存在着"双重态度"并导致"知行脱节"。研究生急功近利的"学术功利心"是研究生做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心理驱动,是有效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浪费资源、有害学术创新、败坏风气等危害。现存的学术制度由于其高收益、低成本、信息不完全等特点,导致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必须通过弱化“经济人”属性、减少收益、增加成本、公开信息等手段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大学为背景的研究表明学术失信在大学生中很常见,并且有学术失信行为的学生有增长的趋势。学术失信是指在学术情景中蓄意进行欺诈与作弊的行为.美国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导致学术失信出现的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并提出鼓励学术诚信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学术能力的欠缺,表现在学术积累厚度不足、学术训练强度不够、学术交流质量不高等方面。对此,研究生应重视学术积累、提高积累效率,树立学术信心、勤于学术训练,培养学术交流能力、注重学术交流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减少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内涵的分析,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应从学术研究主体的行为表现、学术研究成果的客体呈现和学术评价的行为表征等三个维度来进行考察。针对当前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要重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期刊协会组织的"他律"制约,要强化自身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警示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来,以便更好的防范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8.
Academic dishonesty is a fundamental issue for the academic integr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one that has lately been gaining increasing media attention. This study reports on a survey of 1206 students and 190 academic staff across four major Queensland universities in relation to student academic misconduct. The aim of the surve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academic misconduct,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perceptions of dishonesty are shared between students and staff, as preliminary steps toward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academic dishonesty/misconduct problem. Results indicate a higher tolerance for academic misconduct by students in comparison to staff,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falsific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plagiarism, as well as considerable underestimation by staff of the prevalence of virtually all forms of student academic misconduct. Overall, the study’s findings confir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ssue of academic dishonesty within the Australian tertiary sector, indicating considerable divergence between students and staff in terms of perceptions of the seriousness and prevalence of student academic misconduct. We suggest that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need to examine this issue closely in order to develop mechanisms for managing and curtailing the level of academic misconduct, since a failure to do so may lead to a further undermining of the academic integrity of the Australian tertiary sector.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其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激励、评价机制的扭曲和缺失。创造性契约从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出发,尊重教师的学术选择,它集差异性与灵活性、创造性与反思性、责任性与道德性于一体,对遏制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促进教师学术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