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偶氮苯的光异构化作用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的热门研究课题。我们前期发现偶氮苯光控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调控引物的延伸。本文围绕遗传信息传递的转录过程,研究偶氮苯对RNA聚合酶反应的光调控。将4,4'-二羟甲基偶氮苯修饰在RNA转录的非模板链的T7启动子端,并连接5、7、9、11 nt的4种长度保护链。探究它们的光异构化能力以及RNA转录的光调节情况,结果发现偶氮苯修饰非模板链的DNA模板与T7 RNA聚合酶反应在紫外光响应下转录效率明显增加,RNA转录产物对于设计的5 nt长度的T7NC,从光照前3.4%增加到光照后21.4%,大约有6.25倍的变化。同样,对于含有T7NC1、T7NC2和T7NC3的DNA模板,紫外光照后其指导的RNA转录产物也有所增加,增加的效率分别为4、3和1.25倍。因此,我们设计的非模板链上通过偶氮苯连接5个碱基的发夹结构与模板链组合指导的RNA转录具有最佳的光控效果。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发现了偶氮苯光活性修饰参与生命活动的模板序列,研究结果可有效应用于核酸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COⅠ的通用引物,采用PCR法对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比对;4个不同地区的种群分析结果表明:1共获得1041个bp的DNA序列,A、T、G、C的比例分别为40.2%、30.1%、13.1%、16.6%,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2经过与GENEBANK已知序列比对,该片断位于线粒体的COⅠ~tRNALEU~COⅡ区域;3共检测到8处(N=20)碱基变异,已经产生了遗传差异,形成1个共有单倍型、7个特有单倍型;4NETWORK分析表明,已经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个月有氧运动对哮喘儿童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运动康复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40名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运动(E)组(n=20)和对照(C)组(n=20),E组进行3个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实验过程中记录运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实验后调查家长满意度。结果:E组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率为2.6%,家长满意度为95.0%。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组6 min步行实验(6MWT)后的步行距离,生活质量问卷总评分与各分项评分增加(P<0.05),6MWT后HR、SBP、MAP和RPE降低(P<0.05),C组生活质量问卷中症状评分增加(P<0.05);组间比较,E组上述各指标与C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肺功能参数在两组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管理和监控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改善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种以一氧化氮合酶底物L-精氨酸和山楂提取物、虾青素和知母宁等天然抗氧化剂为主要成分的配方产品ZPF1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发现,ZPF1显著促进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增殖,减少苯肾上腺素诱导的活性氧.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模型中,喂食100 mg/(kg·d)的ZPF1显著抑制ISO引起的心肌肥厚和功能失常,其机制与上调SERCA2a蛋白有关.这些事实说明,一氧化氮和天然抗氧化剂的组合产品ZPF1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以期能深入阐明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代谢的调控机理。方法:8周龄SD雄鼠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于运动后即刻、6h 和12h 取材白腓肠肌。BCA法测肌肉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法测肌肉MHC和AR、mTOR、p70S6K、4EBP1、MEK、ERK和p90RSK的磷酸化。结果:①骨骼肌AR磷酸化在中强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6h和12h分别增加13%、20%和14%,而在高强度运动后分别增加16%、57%和37%;②mTOR磷酸化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9%、37%、4%和28%、53%、4%;p70S6K磷酸化分别增加28%、76%、18%和33%、96%、25%。4EBP1磷酸化分别增加18%、33%、7%和25%、44%、5%;③MEK磷酸化在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4%、22%、3%和106%、51%、24%。ERK磷酸化分别增加39%、29%、11%和55%、32%、22%。p90RSK磷酸化分别增加22%、16%、4%和35%、20%、6%。结论:①骨骼肌AR活性、mTOR通路和MAPK通路的活性均存在运动强度依赖性,前两者均于运动后恢复期6h达到最高值,后者于运动后即刻达到最高值。②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AR活性在mTOR通路和MAPK通路大幅回落之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低氧预适应是指经过短暂的轻度缺氧后,对后续的的严重缺氧产生耐受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除参与抗氧化作用外,对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机体的能量代谢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小鼠进行低氧预适应,探究其对骨骼肌Nrf2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蛋白表达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8周龄C57BL/6J小鼠(WT)共40只,随机分为四组:未低氧预适应安静组(NC),低氧预适应安静组(HC),未低氧预适应低氧运动组(NE)和低氧预适应低氧运动组(HE),每组10只。对低氧预适应组小鼠进行48h持续低氧暴露,氧浓度为11.2%,未低氧预适应组小鼠饲养于常氧下。低氧预适应组低氧暴露结束后,对运动组小鼠进行运动能力测试。运动后即刻取小鼠腿部胫骨前肌检测Nrf2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1、TFAM的基因表达。结果:(1)与未低氧预适应组相比,低氧预适应安静组和运动组Nrf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2)安静状态下,低氧预适应小鼠TFAM mRNA表达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I-CV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3)一次性低氧力竭运动后,低氧预适应小鼠NRF1和TFAM mRNA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I、CIII、CIV、CV蛋白表达出现增加趋势,CII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4)经过低氧预适应的小鼠在低氧环境中的运动能力显著增加,体现为力竭时小鼠跑动距离显著增加和达到力竭时所用时长显著增加。结论:48小时11.2%氧浓度的低氧预适应,可显著增加低氧运动后小鼠骨骼肌Nrf2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IV和CV蛋白表达,这可能是低氧预适应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旨在观察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1年的观察中,经过3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踢毽锻炼组在第6个月和第1年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分别增加了4.81s和16.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30s和11.86s,均有显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差异。表明踢毽锻炼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有氧呼吸是运动供能的最主要方式,疲劳的产生也与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出有密切关系,呼吸链中电子传递、质子泵出和ATP生成的详细过程及效率,对于运动及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线拉体结构、呼吸链组成、电子传递的Q循环,介绍了态3、态4呼吸的概念、内膜的非欧姆导性特点及我国学者刘树森的电子漏引起质子漏学说,为运动供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虎杖中通过RACE等方法克隆到一个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PcCHS1.该cDNA全长1182 bp,编码一个含39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体外酶促活性研究表明,重组PcCHS1在pH 7~8时催化形成查尔酮为其单一产物,在pH 9时除催化形成查尔酮外,还产生一定量的苯亚甲基丙酮.对PcCHS1第216位和第333位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对PcCHS1的体外酶促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对比8周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对哮喘儿童疾病控制以及肺功能、运动能力、炎症反应和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41名轻、中度哮喘儿童分为MCT组(n=14)、HIT组(n=15)以及对照(C)组(n=12)。HIT组以90%最大有氧功率(MAP)进行间歇训练(蹬车30 s休息1 min,重复4次为1组,共4组,组间间歇4 min),3次/周;MCT组以50%MAP持续蹬车40 min,4次/周;C组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实验周期为8周。实验前后分别利用哮喘控制问卷(ACQ-6)监测疾病控制水平,记录受试者参加运动的情况以及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各组肺功能参数、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生长因子和FeNO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MCT组和HIT组ACQ-6得分降低(P<0.05),6MWT距离增加(P<0.05),6MWT后RPE、SBP、DBP和HR下降(P<0.05),C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组间与C组比较,MCT组和HIT组ACQ-6得分降低(P<0.05),6MWT距离增加(P<0.05),6MWT后RPE、SBP、DBP和HR下降(P<0.05),但各指标在MCT组和HIT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2)MCT组运动总时间和总做功分别是HIT组的6.7倍和3.1倍,MCT组和HIT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8%和3.3%。结论:8周HIT或MCT均可改善轻、中度哮喘儿童临床控制和运动能力,但对肺功能、炎症反应和生长因子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且不同运动方式的作用效果类似。HIT具有安全、省时、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测定几种不同动物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表达,引物均采用大鼠基因号设计,旨在比较观察其它动物与大鼠基因表达的交叉及相似度。方法:选用大鼠、家兔、牛与人的股外侧肌样本各6个,迅速用TRIZOL试剂匀浆固定,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骨骼肌MHCI,IIa,IIx,IIb四种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未经内参较正的测定值,人、牛、兔的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大鼠(P<0.01),提示各物种的同种基因存在差异性,其引物特异性较强;但经过内参校正后的测定值,人的MHC各亚型基因表达与大鼠含量较接近,有一定的交叉和基因相似性;而牛的含量虽可检出,但仍明显低于大鼠含量(P<0.01),表明其基因相似性较低;兔与大鼠基因未表现出相似性。提示,各物种同种基因的表达既存在差异性,又有一定的交叉和相似性。其蛋白水平的比较测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为L构型,D构型氨基酸虽然不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但许多植物、微生物甚至在人体中都有D-氨基酸的存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广泛发生在生物体内及PCR实验中,首次探究手性氨基酸及其与金属离子协同条件下对Taq-DNA聚合酶催化下的DNA链式聚合反应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手性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生物体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酸性氨基酸对于DNA链式聚合反应有抑制作用,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其L构型对引物延伸的抑制作用大于D构型氨基酸,而极性带正电荷的氨基酸D构型与L构型的作用则与其相反。在加入Na+、K+、Ca2+等9种金属离子及手性氨基酸的实验当中,铝盐及锆盐溶液对PCR实验几乎完全抑制;镍、铜、钙对其影响次之。加入手性氨基酸金属络合物之后,其影响结果部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从保存于贵州师范大学生科院动物标本室的小麂陈旧皮张中提取DNA。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小麂江口亚种(Munuacus reevesi Jiangkouensis subsp.nov.)和小麂指名亚种(Muntiacus reevesireevesi)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对二者进行序列比对,计算序列差异,并且用最大简约(MP)和贝叶斯(BI)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不能确定江口小麂是小麂的新亚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氨基三氮唑羧酸与取代芳香醛反应,合成了7种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类席夫碱,通过UV,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所有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UV/H2O2 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及TiO2 光电催化非均相氧化技术为例,选择硝基苯、4 硝基苯酚、喹啉和活性艳橙K R等为目标化合物,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UV/H2O2体系中产生的·OH是硝基苯、4 硝基苯酚和喹啉降解的直接原因,有机物的降解可用准一级动力学进行很好的描述。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氧化剂浓度及水体中存在的常见无机阴离子如HCO3- 、NO3- 、Cl-等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探讨了各有机物的降解途径。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光电填充床催化反应器,结果表明,三维电极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效率。外加电压和溶液中NaCl对活性艳橙K R和喹啉的氧化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还研究了溶液酸度条件、空气流速及氧气对光电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两步阳极过程,分别在硫酸和草酸体系中制备出了纳米孔阵列氧化铝模板.从对其表面进行AFM和SEM表征的结果看,所制备的氧化铝模板微孔排列整齐,局部高度有序.  相似文献   

17.
论品德心理结构的社会心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引我们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有影响的几种品德结构学说大都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将品德心理结构的模式转换为态度结构模式(即社会心理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品德教育的效率,极大丰富品德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肿瘤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临床化疗成功最为严重的障碍.首先阐明了新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沙尔威辛对MDR肿瘤细胞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及下调mdr 1基因和P 糖蛋白的作用.沙尔威辛能有效杀伤MDR细胞株,如K562/ A02,KB/VCR和MCF-7/ADR细胞,其杀伤能力与对相应亲本细胞相当,而明显强于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癌药物.沙尔威辛下调mdr-1基因和P-糖蛋白的表达,但并不影响MRP和LRP基因.其次,揭示了转录因子c jun的激活,在沙尔威辛下调K5 62 A0 2细胞内mdr 1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沙尔威辛增加K562/A02细胞的c-jun表达明显早于其减少mdr-1基因的表达;c-jun反义寡核苷酸消除沙尔威辛升高c-jun蛋白、下调mdr-1基因表达的作用.沙尔威辛还促进JNK和c-jun磷酸化并增强转录因子AP1的DNA结合活性.此外,c-jun反义寡核苷酸还抑制沙尔威辛的凋亡诱导和细胞毒性作用.最后,进一步研究发现沙尔威辛本身不引起MDR表型.成功建立了对沙尔威辛具有8.91倍耐药的A549/SAL细胞株.该细胞株对抗代谢药产生6.70倍的耐药,但对多种其他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烷化剂以及铂类化合物则缺乏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