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市市民体育行为与倾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市民生活体育行为与倾向进行了研究,为构建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模式提供依据。结论:(1)市民体育行为现状:日常生活圈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周末生活圈主要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主要以特色度假体育活动为主。(2)市民体育行为倾向:日常生活圈呈现出由传统型向健身、休闲、娱乐和社交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周末生活圈市民希望以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市民希望参与更为新颖、丰富的特色度假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构建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活圈理论,结合上海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方式的时空特征及其体育行为对生活体育设施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加强城市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是促进城市体育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日常生活圈、周末生活圈、节假日生活圈的体育设施布局框架,明确了这3种生活圈的体育设施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民在日常、周末、节假日三个生活圈内的运动休闲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常生活圈,以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传统性项目为主,住所旁的小区空地、公园绿地、社区健身点是主要活动空间,利用半径为1公里;周末生活圈,以健身类、娱乐类项目为主,社区健身点、广场、公园是主要活动空间,利用半径为3公里;节假日生活圈,以与自然环境十分贴近的项目为主,旅游景点、远郊公园是主要活动空间,利用半径为400公里。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体育公园以良好的物理微环境逐渐成为当前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典型范例。借鉴环境规划学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城市滨水体育公园使用者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探索构建在全民健身新发展阶段要求下城市体育公园空间布局的理论框架。研究构建了自然景观、体育景观、文化景观和公共体育设施功能互补的城市体育公园空间布局的基本模式,提出了由基本体育生活圈、基础体育生活圈、机会体育生活圈构成的城市体育公园空间布局的圈层划分方式。研究旨在推动体育公园绿色空间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合,加强体育公园科学规划布局,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冬 《体育科研》2017,(4):37-4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长白社区与上海理工大学通过“区校共建”模式来推动市民“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区校共建”模式符合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时空要求;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场馆要求和体育锻炼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对市民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对社区体育的健身指导和组织功能。实践证明,通过此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所辖高校的辐射功能,建立起以高校为核心的社区健身圈,从而促进市民体育生活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陈 《体育科研》2019,(2):21-32
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正为向市民提供多元化需求的公共体育设施而努力。本文根据“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要求,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效应进行研判,得出:(1)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呈现等级性,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空间尺度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2)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人口密度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健身点密度、市民球场、市民健身房、市民健身步道与人口密度分布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健身工程与人口密度分布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3)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密度区域差异显著。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正处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的过渡阶段,正建设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共体育设施与配套服务。(4)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总体评价较好,但存在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调查显示,居民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较好,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未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软件环境建设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体育文化圈是当前城市居民全民健身与修心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南宁市1小时体育文化圈构建的实证以及城市体育文化圈构建的理论模式。研究认为:南宁市1小时体育文化圈的内涵包括时空构建、体育项目构建与文化资源构建等;广西城市体育圈的发展模式应注重体育特色与文化品牌、自然布局与科学规划、休闲旅游与体育文化、赛事运作与日常管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国城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阜新市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城"的理念及实践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阜新市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城"以体育文化发展为主线,通过建设以城乡体育服务一体化为基础;以篮球运动为核心项目;以蒙古族体育运动为特色;以满足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市民强身健体、娱乐休闲、防病抗癌需求的健身网络,形成多元化的科学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将健身思想凝练成可操作的行为模式,改变市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升市民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需求品味。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小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瑜 《体育科研》2006,27(2):37-39
通过对上海市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现状的调查,归纳了当前上海市小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特点以及功能定位状况,深入分析了市民进行日常健身活动的内外部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从完善我市小型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功能设置入手,强化公共体育设施的软件提升,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供现实基础,从而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在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化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设施建设与布局状况。主要结论: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发展状况;“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体育设施的布局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体育设施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大型赛会体育设施呈现多地组团式的布局;体育设施布局模式与体育设施配置类别匹配;《暂行规定》的出台使体育设施布局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建议:进一步完善用来指导体育设施布局的国家规范等。  相似文献   

11.
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人们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调整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活中的重要组成。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绥化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建设休闲体育场馆、整合体育资源、加大绥化市休闲体育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到全民健身队伍中等发展对策及建议,为绥化市居民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空间一体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构建都市体育圈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都市体育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都市体育圈城市规划与体育生活的关系。研究发现:住宅小区是未来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小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居民健身状况休戚相关。社区绿地建设是居民活动的中心,完善康体模式一体化是解决居民健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休闲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及健康需求成为休闲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政府和媒介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全民休闲健身意识的提高;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给城市休闲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石。坚持休闲健身运动多元化、趣味化、娱乐化,加速培养休闲健身运动产业的经营、管理以及中介人才是实现我国休闲健身运动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体育活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为体育结构和功能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体育也在城市休闲娱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苏州市7个行政区10个不同的小区详细的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对苏州社区休闲体育项目、参与休闲体育的目的、参与休闲体育的场所、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等作了分析和统计,表明苏州社区居民休闲体育方面消费能力有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体育休闲场所还有待改善。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给出了完善体育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城市休闲体育健身旅游发展较快,城市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相当落后;国家对体育投资偏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城市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贫乏。建议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加快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等。  相似文献   

17.
尝试从美学角度来分析休闲体育的社会美特征和表现形式,以欣然之心态,择喜爱之项目,娱身心之健康。这就是当今风靡欧美社会并日益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之一的休闲体育魅力之精华,休闲体育之美在于发展了人的本质力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是实现终生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承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全民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文化、城镇化进程、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的体现,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邯郸市城市社区普通市民的体育需求,以及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分布情况作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