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一、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能力要求的解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考试》2004,(3):0-14
一、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能力要求的解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3+X"模式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政治学科高考,面向实践,强调综合,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或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对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考查能力的需要,教师应在复习的过程中寻找相应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3+x"高考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本文就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的"十项地理能力"中的几项比较突出的地理能力的培养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作法.  相似文献   

5.
夯实基础注重能力2004年高考已经结束,纵观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试题强调考查学生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注重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迎着热点问题上,设计开放、新颖,时代性强。试卷整体难度下降,长度缩短,既反映了政、史、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出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还强调了学生阅读材料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近五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除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更强调考查学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面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知识的运用,其特征是在新的情境下运用三科知识解决问题。考试既反映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及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但目前,各学科仍然单独设课,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分别组织教学,这样就形成了文科综合考试和单学科教学之间的矛盾,也就形成了考生备考的一个难点。那么,…  相似文献   

7.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既对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纵观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既反映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表现了注重知识迁移,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体现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文综”测试虽名为综合 ,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仍单独设课 ,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所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学科知识体系 ,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 ,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 ,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文综”历史命题趋势 ,对于指导中学历史教育方向 ,指导高三师生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一、“…  相似文献   

9.
1 .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 ,突出了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能力考查 ,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 0 0 4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地理部分 ,继承了前三年的总体特点 :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 ,突出了综合意识和综合能  相似文献   

10.
“3 x”考试模式实施已经两年 ,今年将在全国全面推广。根据对前两年“3 x”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文科综合试题与以往“3 2”模式的历史试题相比 ,考查的形式、内容等均有很大的不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 ,又表现注重学生、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的通识教育理念。”(摘自 2 0 0 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文科综合》)因此 ,在新的考试模式下 ,历史…  相似文献   

11.
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是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综合分层设疑,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要求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哲学常识与地理知识的结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高考文科综合强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1.以历史现象为载体,从历史现象中解析出哲学的结论哲学是以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 ,以实行“3+X”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高考改革 ,命题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 ,考查的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立意 ,而是以能力立意。与单科考试不同 ,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的把握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呈现形式是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 ,与单科考试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文试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 2 0 0 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能力考查作一浅析 ,供同行参考。一、记忆能力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及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了注重理性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涉及历史学科的能力测试,强调了考查学生描述现象、分析因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考能力建立在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给我们的教学作出了正确引导,呈现出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考查学生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为了体现这一命题原则和思想,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普遍采用“专题命题模式”。为了提高高考复习备考效率,弄清专题命题模式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思路很有必要。一、专题命题模式的特点所谓“专题命题模式”,就是围绕某一主题或几个相关专题,提供背景材料,然后多角度、多层面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分别或综合运用政治、历史、地理三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6.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政治常识与历史知识的结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对文科小综合试卷的理解1.考试目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目标可以概括为:准确地测量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学习的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2.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从低到高可分为记忆、理解和应用。高考命题所考查的能力,更突出或重视考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的能力。“文科综合能力”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包括了综合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文科综合首先还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目前的文科综合试题仍属一种拼盘式的试题,估计学科内的综合仍占60%-7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政治高考命题突出“能力立意”。《考试大纲》规定:政治科高考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锤炼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特定材料和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与国情;文综能力测试仍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只有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3 x”高考中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本就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的“十项地理能力”中的几项比较突出的地理能力的培养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