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的融合既是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面临着融合理念尚不统一,融合机制尚不完善,融合平台尚不明确,融合氛围尚不理想等现实困境.基于此,高校要秉持"融合共生"的育人理念,优化"融合共赢"的育人机制,搭建"融合共建"的育人平台,创设"融合共营"的育人氛围,以推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是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实践育人的表现,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条件。新时代环境下,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在育人环节具有突出优势。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二者有机融合发展,但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困境,二者融合仍具有挑战。文章认为高校可以从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拓展实践场所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融合。  相似文献   

3.
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理念,造就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的题中之义.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索劳动实践持续有效性开展的教育机制,培养具有劳动耕耘情怀、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意识的新时代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4.
休闲教育指对人们休闲生活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引导,使之"成为人"的过程。休闲教育是满足人的个体生命与生活世界的需求,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认识休闲教育,发展休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格局逐步形成且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当代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高尚品格的人”、“时代发展中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为了顺利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应基于多维关系与视角综合施策,重点从推动主体间合作互补、建立“科学、综合、开放”的课程体系、确立专业支撑与条件保障、推进产学研融合等四个层面建立多维融合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选择。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现阶段劳动教育中存在劳动教育认知狭隘化、劳动教育实施表面化、劳动教育理解片面化等异化现象。立足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基点,要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从技能训练到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从谋生工具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变、在价值情感上实现从平凡劳动到创造美好人生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树立德技并修、面向全面发展的高职劳动教育理念,进行育训结合、面向价值实现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改革,构建知行合一、面向精神涵育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等实践举措,持续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后一个基点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潜在内在逻辑,只是长期被人们忽视了。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休闲可以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塑造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确立科学休闲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底色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践诉求是解决劳动教育活动异化,核心目标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弘扬实干兴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掌握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劳动能力,具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从教育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教育体系治理,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全面化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教育成为一些人不可缺少的话题。大学生生态休闲教育是具体化的休闲教育,它对大学生更好地"成为人"、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生态休闲理念,科学开展生态休闲实践活动与营造校园生态休闲文化意境是大学生生态休闲教育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靳玉乐  胡月 《教育研究》2021,42(5):58-65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品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品质与素养,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情感特点、精神品质和实践特性.劳动教育作为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文化品格的塑造、情感品格的培养、精神品格的陶冶及实践品格的锤炼,达成培育学生完善品格的目的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应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品格形成的作用,重新焕发劳动教育新活力.通过重塑劳动教育文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改进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劳动教育制度等措施,为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 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根本问题。时代新人语境下,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反观当前的教育现实,学生身心分离、缺乏个性、社会化不足,导致了自由精神的旁落和学校教育的异化。学农教育基于人的身心融合、全面发展及社会情怀,为培养具有自由精神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可能。华南师大附中三十年的实践表明,学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庞志飞 《辽宁教育》2003,(12):55-56
面对21世纪的今天,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素质:高尚的社会道德品质(正确的理想指向),较高的创造性智力水平,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情趣等。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在人的终生发展中,特别是在促进青少年时代全面、自由的发展上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劳动实践教育能不断提升人的道德品质人的任何一种思想认识或感受,都是来自于亲身的实践。实践的机会越多,认识或感受亦越深。劳动与人的思想认识也是如此。动手实践劳动从形式上是一种体力的付出,但…  相似文献   

14.
陆明青 《教师》2021,(17):11-12
新时代依托思政教学建构劳动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兼修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之需.文章针对职教办学特色,遵循思政教学规律探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探寻协同、全面、创新、实践的劳动教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生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以生活教育为目标,以生存教育为基础,以生命教育为根本。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来确定劳动课程内容,通过生存课堂、生命课堂和生活课堂促进三生教育、劳动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在劳动中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五育”融合即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路径,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协调育人价值,是“五育”的主要突破口和“五育”融合教育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是融通五育的粘合剂,劳动教育需与其余四育建立有机链接,形成融合互动,谋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关注与发展的内容,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更对培养高质量劳动教育下身心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当今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存在“身心分离”“劳动教育价值异化”“劳动教育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从身心分离走向身心合一,从劳动教育的异化走向突出本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脱离自然、社会走向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建龙 《天津教育》2022,(3):129-131
<正>本文从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要求出发,分析劳动教育策略,即转变教育理念,把握新劳动教育方向;挖掘劳动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劳动形式,对学生全面培养;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提高劳动教育效果;重视价值渗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完善保障措施,促使劳动教育常态化发展。2020年3月,人民出版社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小学生加强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处于边缘地位,育人价值未得到有效彰显。习近平同志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出发,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方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方向,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为方略。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