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文本是意义不确定,也未实现的言语成品,它在作者创作和读者理解中存在,文学文本尤其如此。文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即"闲笔"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写作叙事学认为,空白往往会由闲笔来设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而"闲笔"是散文"形散"特点的最大体现。细致探究散文的"闲笔",能洞察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应指那些看似闲散、游离,实则与主题密切相关且别具表达效果的文字或情节。“闲笔”不闲,因为它们在文中或延伸补充,或衬托渲染,可使文章层次更加丰富,虚实相间,摇曳生姿。这样的“闲笔”亦可称为“妙笔”。刘静老师《基于〈藤野先生〉的“1+X”教学设计》以“研究‘闲笔’的妙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关注“闲笔”、理解“闲笔”、品味“闲笔”、运用“闲笔”,整合阅读三篇散文《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我的母亲》,并将对这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指导渗透其中,较好地实现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构思新颖、实用,可谓教学设计上的“妙笔”。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小说以“闲美”著称,读他的小说如在丛林中徘徊漫步,惬意无比。他善用“闲笔”,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情味和意蕴。譬如汪老的《金岳霖先生》,这是一篇十分寻常的回忆性散文,但由于闲笔的运用,使散文旁辟小径,曲径通幽,尽显自然洒脱的“散”文之美。请看课堂上关于“闲笔”探讨的四个镜头:  相似文献   

4.
(一) 散文,是诗,篇幅小而容量大,文采斐然而又耐人寻味;散文,是歌,叙事娓娓道来,议论慷慨其辞,抒情或似清泉琤琮,或似沧海横流;散文,是画,或旁征博引而不乱,或探幽入微而不晦,似信手拈来而跌宕有姿、顺理成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中的“形散”指出了一般散文的外部特征,而“神不散”说的是散文有着使“散”的材料得以成文的灵魂。透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正是散文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 试看杨朔的《海市》。作者一落笔便极尽描绘了蓬来仙境的缥渺,海市蜃楼的虚无,似为闲笔。之后,作者又坐上船去寻找那不可捉模的海市,更是异想天开。但正是从这引人入胜的异想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小说、散文中,常有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作者往往在貌似闲笔的有限笔墨中,隐着丰厚、深刻的内涵,从对其小说、散文的个例分析,我们可看到鲁迅语言的精粹、笔墨的经济、内涵的腴厚。鲁迅堪称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研读了《语文月刊》2014年第6期发表的两篇文章,一是印江苏老师的《难文浅教,让学生收获幸福》,一是黄翠、陈学敏老师的《探讨“浅文深教”式教材处理艺术》。客观地说,二文是文本教学中每每遇到的一个问题相对的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难文与浅文有相当的启迪意义。让我惊叹的是二文都不约而同地言及如何处理作品“闲笔”的内容,前文主体内容的第二部分是“品‘闲笔’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后文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是“闲中有趣:闲来之笔赏新趣”。看似闲笔而不能闲置,笔者也想对“闲笔”的准确界定与解读方法作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散文,顾名思义,随心而得,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正是因为散文"形散神聚"中的"形散",一些老师在教学时散文散教,让学生坠入教学的迷雾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散文教学唯有做到纲领式设计和板块式生成,才能让我们通过整体把握、细处揣摩,真正品味出文本的语言美、文章美、文学美和文化美。基于此,笔者对于散文教学如何落实教学思路的纲领式设计和板块式生成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各地高考对散文的考查也在不断加强。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散文教学。可是,笔者从教学实践和教学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散文。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一篇很好的散文,在教师眼里就是如何设题、做题。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欣赏文本,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感悟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就缺乏兴趣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散  相似文献   

9.
李靖 《家长》2024,(8):149-151
<正>散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用词优美、内涵丰富,总体呈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散文阅读教学,能改变学生浅层阅读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细读策略的使用,以文本为中心引领学生细剖文本内核,与文本建立深度关联,以此实现高效阅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价值,探究了散文文本细读的策略,旨在引领学生细致品读,提升学生对散文的深刻性认知与思辨性思考。一、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围绕“愧怍”而写成的关于《老王》的文本解读及课堂实录常见诸语文报刊,但多是挖掘有余而设计不足.解文深,还得教学巧.解读和教学如何相得益彰?走向“愧怍”的桥梁如何铺设?紧扣文本中的“闲话”展开教学,巧妙地由“闲话”入,由“对话”悟,由“闲笔”深,《老王》一文的教学就有了准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教学思路,“愧怍”的主旨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1.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李中海 《广西教育》2023,(26):113-115+126
本文以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篇目为例,探讨文本细读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阐明文本细读法的“细”体现在哪里,文本细读法的“读”包括哪些方式,以及如何有序组织“细读”,提出文本细读法的具体实施建议,旨在提高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吴卓君 《考试周刊》2011,(88):51-51
本文通过文本“闲笔”“留白”处的研究,让学生能自主地在“闲笔”处流连,欣赏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在“留白”徜徉,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境界。  相似文献   

14.
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是散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三美”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力。那么,如何进行“三美”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从线索入手,学习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它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所不谈。它写作自由:样式,语言,全无定格。从内容上看,散文又是聚焦的。无论怎样散的材料都被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主题———即散文的“神”。例如《我儿子一家》,材料散得不得了,二千多字的文章,零零杂杂写了十多个人物,十七八件…  相似文献   

15.
刘尊珍 《现代语文》2013,(12):51-52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致使学生在学习散文时会感觉文章不完整,不能轻易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致使散文教学成为一个难点,而散文华丽的辞藻和巧妙的手法又决定了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散文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青年教师》2008,(10):45-45
《语文新参考——小学语文名篇赏析及教学建议》丛书包括“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一~六年级古诗文”等六册,从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中精选名篇进行赏析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按“文本赏析”“教学建议(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含教学实录、精彩片断赏析与点评)”“资料链接”等体例编辑。每册都按不同的文本类型分成若干板块,如三年级分册的“形散神聚——散文篇”,四年级分册的“捕捉灵性之光——关注动人细节·体悟自然人生至道”,六年级分册的“把握艺术特征捕获丰富美感——如何把握和教学写艺术作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的一部分,新课标也对散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但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本特性出发,散文教学最需完成的是其情感渗透目标。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渗透?本文将以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和张洁的《捡麦穗》为例,从情感的生发、情感的过程、情感的结果三个方面来简单地分析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散文教学经常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为此,笔者提出了散文教学要教出“这一篇”的“韵”的观点,并从“形韵”、“语韵”、“情韵”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教出散文的“韵”。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文本的一种重要体裁,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成为考量审美散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林同兵的《猫》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归纳总结了审美散文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即言语内容层面:“事”与“情”;言语形式层面:“文类”或“文体”;言语智慧层面:叙事抒情的篇性;言语生命层面:趣味、人格与创造。审美散文教学只有触及这些层面的内容,才能实现教学价值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中,采用散文文体的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