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合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危机与后现代思想对现代危机的批判与反思,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在当代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困难的情况下,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观的出现,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研究提供了生成论、多元化、整体性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中的反思批判性、反中心主义、反基础主义、反同一论,教育评价观中的平等对话、开放性和动态性、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提示幼儿社会领域教育评价应具有否定批判性、注重教育评价中的平等和多元、建立动态生成的评价机制、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中的反思批判性、反中心主义、反基础主义、反同一论,教育评价观中的平等对话、开放性和动态性、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提示幼儿社会领域教育评价应具有否定批判性、注重教育评价中的平等和多元、建立动态生成的评价机制、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教育思潮在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即后现代知识观,并认为知识具有批判性、情境性、多元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结合本土化给当前我国课程变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8,(1):59-62
后现代哲学是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现代化进程后,对人类命运的进一步回顾和反思,目的是挽救现代人"价值"的失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反理性、解构本质主义、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二分法等。中国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思想亦是在探寻"人生价值"和人之"终极安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同西方后现代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心性哲学建树独到,其"探求价值根源、消解形而上学、文化观、文化特殊性格"这四个观念都体现出与西方后现代哲学相契合的特质。同时,这些契合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思想观念对于数学教育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首先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一种主要理论思潮.其中对数学教育有较大启示的观念有:去单一化与多元化;解构宏大叙事和元话语;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人文科学和后现代的研究方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力图探讨一种“后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是否可能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后现代观点保持一种批判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后现代思潮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后现代思潮是人类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在哲学与文化层面的反映,它的根本特征是反“现代性”、反形而上学,它主张多元、崇尚差异、推重创造。但后现代思潮的教育思想者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和课程内容上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其思想和对教育问题思考的新视角,给教育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李勇  罗竞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203-204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了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广泛反映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具有创造性、情境性、多样性、批判性四个特点。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三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儿童教育:教育观念应具有人性化和批判性,教育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内容应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早期儒家思想中的个体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缺少个体主体意识。文章从天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知行关系入手 ,分析了早期儒家思想中蕴涵的肯定个体主体意识的倾向 ,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的个体主体意识原本就潜在于早期的儒家思想中 ,只不过被长期掩盖和忽略 ,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刚毅、有为"的儒家人格理想与"仁义、友爱"的儒家社会伦理对宗璞女士一生的创作追求、创作形象及创作主题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宗璞的文学创作在传承儒家文化精髓、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极强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思潮、思维方式和学术范式,在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观主张;在反对现代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二元对立等的同时,消解着现代教育目的;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与启示。我国的现代化步履刚刚开始,需要的是积极的构建而非解构现代主义。在对教育目的的构建中,坚持辩证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庸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与仁爱思想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体系的两大基石。本文剖析了儒家中庸方法论的真正内涵、不同时期对中庸的解析、以及中庸方法论与折中主义、调和论的三处差异。阐明了儒家中庸思想和所谓的折中主义、调和论有本质不同,实乃广大民众、社会所谋取的一种积极、正确,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乐教”与“乐学”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学习动机、情境教学、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激励信心是开展快乐教学,实施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处理好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统一,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励教学是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方教育机构。本文以江阴文庙为例,运用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对古代中国教育空间的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文庙作为一个教育空间,其物理空间的生产实践是在国家制度、权力意志、经济资本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通过相关建筑物的命名与空间环境的营造,文庙空间有效地表征了儒家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并且通过官员谒庙、授业课试和定期祭祀等教化活动,文庙所表征的教育空间也得到了儒家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史为鉴,江阴文庙空间的生产也为现代教育空间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占据主导位置,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儒家道德文化倡导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井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它主张个体发展和社会追步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在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封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信仰追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先秦儒家的道德文化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教育价值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教育思潮,对东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总体上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潮流。纵观20世纪整个西方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各种教育思潮之论争,其实质乃是科学与人文、现代与后现代之争。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育思潮的演进以科学与人文的论争为线索,而下半叶则以现代与后现代的论争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历史背景,阐述了儒家女性观形成之原因,对比了历代儒家代表的女性观之异同。同时对儒家女性观的发展与转变进行考究并在结尾发出倡导,宣扬重视女性地位、女性社会价值的思想,旨在引发人们对女性现今社会地位的历史性原由的深思,引导大众以史为鉴,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