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编辑活动是指向读者的一种活动,通过编辑,让作品或者文本作用于读者,编辑的目的才能达到.在作者、编辑和读者的三边活动中,读者是受动者,也是目的,因此,如果忽视了读者的接受心理,这样的作者和编辑是不可想像的.在这方面,接受美学的理论十分重视读者对文本生成的重大作用,甚至认为读者本身就是文本的一个有机因素.这些理论对编辑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认为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  相似文献   

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主体、三个重要因素.书籍、刊物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是作者创作、编著的,编辑组织加工稿件并印刷出版以满足读者需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也可称之为"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3.
蒋学东 《东南传播》2014,(1):120-121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其引发的阅读变化更为巨大,数字出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数字出版背景下,接受美学作为研究读者接受状况的核心理论给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期刊编辑应注重读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重点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积极引导读者,成功搭建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实现期刊质量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4.
报刊编辑整日伏案改稿,他面前的稿件带着共同的要求:物化成印刷品。这一现象容易导出这样的结论:编辑是个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检修员,编辑工作就是接受作者的稿件然后送去物化这么个单向过程,仅此而已。这就错了。事实上,稿件作为媒介,极为密切地联系着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工作的实质和首要任务在于对稿件实际阅读效果和社会必要效果的预测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改稿,帮助作者强化稿件对读者的影响,才能办出社会效果明显的报刊来。因  相似文献   

5.
报刊编辑整日伏案改稿,他面前的稿件带着共同的要求:物化成印刷品。这一现象容易导出这样的结论:编辑是个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检修员,编辑工作就是接受作者的稿件然后送去物化这么个单向过程,仅此而已。这就错了。事实上,稿件作为媒介,极为密切地联系着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工作的实质和首要任务在于对稿件实际阅读效果和社会必要效果的预测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改稿,帮助作者强化稿件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其引发的阅读变化更为巨大,数字出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数字出版背景下,接受美学作为研究读者接受状况的核心理论给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期刊编辑应注重读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重点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积极引导读者,成功搭建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实现期刊质量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能力与稿件状态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丁春 《编辑学报》2001,13(4):190-191
从编辑的能力层次、稿件的变化层次、编辑的主体意志对象化3个方面论述编辑主体的能力与稿件的客观状态变化的相互关系。认为编辑的能力可以提高稿件的内在价值,赋予稿件完善的外在形式,实现精神产品从粗胚到精品的美学升华。  相似文献   

8.
三校过程对稿件的编辑加工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每一校次中,依次以作者、编者、读者的角色,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地修改润色稿件,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兼顾细节和全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9.
编辑加工是每个责任编辑都必做的工作。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三个目的:(1)提高稿件的内容质量,增强稿件传达信息的准确性;(2)提高稿件的内在形式质量,增强稿件整体逻辑结构的正确性;(3)将作为个体精神产品的稿件规范化为社会可接受形式,并使之从稿件形式向书刊形式转化,对稿件的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即稿件的版式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的,编辑必须在头脑中进行作者思维坐标、读者思维坐标和编辑思维坐标的变换。一、从作者的思维坐标读稿与修改稿件最主要的功能,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知识、体验等等。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0.
最佳编辑思维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和美学等各方面抽象和形象的信息,这些都要求编辑在策划选题、编审稿件时要具有长远眼光,能站在文化和市场的前沿,把品位高、质量精、富有独创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将先进的文化和具有学术前沿的作品介绍给作者,使读者能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记者在写作广播电视新闻稿时要有对象感.从语旨角度看,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者——编辑记者在写作新闻稿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新闻稿件的使用者,一是新闻稿件的传播者——主播,二是新闻稿件的终极接受对象——受众.因此编辑记者在写作时就应该结合广播电视的媒介特点来写作.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除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创新编辑理念,增强策划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力求编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嘉莉妹妹》与中国读者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青年记者》2016,(5):58-59
根据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的观点,文学创作的最终完成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实现的.文学创作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构建的循环过程,二者通过作品被连接成一个整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受到与读者和作品相关的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借助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理论分析《嘉莉妹妹》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被接受的原因,以及在接受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15.
浅议聚焦读者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焦读者意识,就是在图书策划出版过程中,想读者之所想,供读者之所需,自觉地把读者的需要、购买力水平、接受心理和审美兴趣纳入一切编辑活动之中的编辑思维形式。随着阐释学、接受美学,特别是传播学的兴起,“读者”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选题过程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读者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地位的变化、物质文明的追求等会不断进步,传统的获取文化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求知性、实用性的需求,继续存在并持续升温,新增长的为满  相似文献   

16.
时事版和文摘版,各地市报和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市报都设有版面,而且是一个"看点".但此类稿件从新华社或全国各类报刊搜罗而来,有时难免"公说婆说",甚至多有抵触之处,作为版面编辑,在设计版面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读者甄别遴选的需求,尽量把稿件出处标得翔实充分,利于读者查实、取舍.当然,编辑在选取稿件的时候,更要首先查实、甄选.  相似文献   

17.
审视接受美学下的受众本位 如果把新闻看成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读者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受众,那么接受美学研究法中对于读者的高度重视折射出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常常伏案工作的文字匠吗?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出版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明确:编辑仅仅会把稿件编编辑辑是远远不够的.编辑不但要谙熟给稿件拟定标题、修改文字、美化排版的工作,还必须有组织作者队伍、选题采访写作、捕捉读者信息等强有力的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凡报刊在制订办报办刊指导思想时,都把“贴近读者”作为重要内容.到底如何贴近读者呢?我认为除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外,记者、编辑不妨来个换位思维,把自己当作读者,找找当读者的感觉,站在读者的立场想问题,用读者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自己所采写、编辑的稿件.想想读者在想什么.俗话说“看报看题”,为什么看题?为的是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如今报刊很多,一份报纸动不动就是几版几十版,全部通读,读者耗不起时间,所以只能在报山文海中寻觅.那么,我们记者、编辑在采写、选取稿件时,首先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个内容读者会感兴趣吗?这篇报道读者看了题目后还会继续读下去吗?记者、编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除了职业不同之外,也如同广大读者一样,是茫茫人海的一份子.大家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有着相同的喜悦和烦恼.只要记者、编辑放下架子,是  相似文献   

20.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就是说,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所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编辑人员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时,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