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采用实验跟踪测试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普通青少年和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认为:不同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均具有不平衡性;同一运动素质受多个形态机能指标的影响;形态机能变化与运动素质的改变有先后性;相对于普通青少年,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变化与运动素质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张立  宋高晴 《体育科学》2006,26(3):53-57
研究目的:1)研究静力和动力性肌肉运动疲劳时肌肉氧含量的变化特点厦其规律;2)了解静力性、动力性递增强度运动时EMG参数变化;3)探讨肌氧含量与EMG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肌肉疲劳时影响肌电肌氧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肌氧含量的测试:探头纵向旋转让光源和检测器的轴线平行于股外侧肌外侧头大腿测定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2)肌电的测试:采用表面肌电图的测量,得出表面电图各指标参数;3)静力负荷等长收缩:通过力量传感器测出其最大肌肉收缩所对应的MVC;4)动力性负荷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作为肌肉的动力性运动,同步记录EMG参数,并在每一级负荷朱30S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论:静力性运动时E/T值大幅度增大的时间大多出现在肌氧停止下降之后,肌氧的降低程度与肌肉疲劳程度有关。动力性运动时血乳酸值随负荷而增加,IEMG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IEMG、Oxy-Hb、BI值三者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表明肌肉疲劳时肌肉氧供和内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EMG信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观察活性肽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及修复的营养干预效果。研究方法:以大鼠离心运动为模型,分别观察补蛋白和补肽对运动后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且对其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2)补大豆蛋白和大豆活性肽都可减轻抗结蛋白抗体染色脱染和增加抗波形蛋由抗体对波形蛋白的免疫反应分值的现象,但大豆活性肽的作用效果更佳;3)运动后,血清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CK在运动后24h达峰值,48h以后逐渐开始恢复,MDA在运动后24h达峰值,72h以后才逐渐开始恢复,但CK和MDA的变化没有相关性,补肽在24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CK活性的升高,在48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MDA的升高,而补蛋白在运动后72hCK和MDA的水平还不能恢复;4)运动后,尿3-M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即刻达峰值,48h以后开始恢复,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尿3-MH含量升高的抑制作用更佳,且对其运动后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5)运动后即刻骨骼肌β葡萄糖苷酸酶含量急剧上升并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没能恢复,运动后骨骼肌G6PDH含量明显上升,在运动后24h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不能恢复,甚至还稍有上升;补大豆多肽能显著降低运动引起炎症反应两种标志酶升高的作用,但补蛋白对其变化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研究揭示了活性肽对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有很好的营养干预作用,其机制主要体现在促进运动后微损伤的修复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力竭运动对大鼠脑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活性的影响。让大鼠进行力竭性游泳运动,测定大鼠大脑和小脑组织中Zn、Cu、Mn、Se、Mg、Fe的含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结果:(1)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中微量元素Zn含量显著升高,Cu、Mn含量显著下降,Se、Mg含量无显著变化;小脑中Mg含量显著升高,Cu、Mn、Se含量显著下降,Zn含量则无显著变化.(2)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中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小脑中GSH-px活性显著下降,S01)活性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健  黄汉升 《体育科学》2004,24(7):74-78
运用问卷法和特尔菲法时天津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试教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加大培训的力度和针时性,拓宽传播课程改革信息的渠道,是提高一线体育教师执教新课程水平的有效途径;现行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基本上符合各学段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运动项目的编排和设计也基本符合教学要求,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比例需要调整;在优化与评价过程中,D值与T值是筛选教学内容的有效指标,其数值的变化影响着某一运动项目的摈弃或保留;M系数、B系数和P值是评价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3个重要参数,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二者交互效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血氧含量的近红外测定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近红外光谱原理研制的便携式组织血氧测量系统,对8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作五级递增负荷运动时的血氧含量进行了在体、实时、连续监测,同时利用血乳酸分析仪测定了受试在每级负荷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组织内血氧含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血容量呈下降性的变化,血乳酸浓度呈现出升高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氧合血红蛋白与血乳酸浓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8)。  相似文献   

7.
宋亚军  马伟  郝梅 《体育科学》2004,24(7):25-27
采用实验法,探讨一次性长时间运动后及恢复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以及中药对其调节性作用。研究结论:急性耐力运动后大鼠端脑iNOS活性显著性增高、cNOS显著性降低,而NO水平的过量提高可能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这可能是急性耐力运动引发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重要原因;急性耐力运动后20h恢复期,大鼠端脑NO及其合成酶系的变化趋势与病理性脑损伤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急性耐力运动中脑组织L-精氨酸分解代谢加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有关;中药营养补充对减缓急性耐力运动中NO过量增高、保护脑组织、推迟中枢疲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运动中造型美、节奏美、气质美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了健美操运动中优美动作之造型美,节拍鲜明之节奏美,内外合一之气质美的艺术特征。健美操运动中造型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创造性、生动可视性和形象具体性;节奏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的创造性、创造的动态性、时间的片断性、动作的对称性、节拍的变化性;气质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心境水平;2)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心境的变化成正性相关,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学生感兴趣的愉快性的运动项目为主,以平均心率为135~155次/min,最大心率≤180次/min运动强度,以至少20~30min为持续时问,至少3次/周为运动频率,以集体练习为主的运动类型,以愉快和谐为运动情境的体育教学或活动可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急性运动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运动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了7名男运动员一次急性疲劳性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3h、24h的外周血TLT、IH活性和皮质醇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结果:在运动后即刻,TLT显著增强,IL—2活性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略有上升和下降;在运动后3h,前2项指标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明显增强和降低。这3项指标在运动后24h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IL-2活性变化与皮质醇变化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胰岛素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一次急性适度运动可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持续数小时。这种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波长近红外肌氧无损监测系统,对赛艇运动员在赛艇测功仪上做不同负荷运动时肌氧的变化进行了无损、连续、实时监测,并将受试者测量结果与在运动中血乳酸和心率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改变,肌氧含量的变化较为明显;肌氧的相对变化与运动负荷之间至现规律性的变化;肌氧浓度与血乳酸浓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体激素水平的运动性变化规律。指出当机体处于运动应激状态下,其变化具有应激性,在全力运动的末时,其变化具有防御性;适量运动后,其变化具有恢复性;有训练者,对其变化具有更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而且与运动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运动后可以出现低血压反应;运动对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这些影响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中央命令机制、肾一交感神经活动、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度学、肌肉代谢反射和机械反射的作用,但有不一致的认识;有关运动后低血压反应和静力性运动的血压反应的研究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期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胸主动脉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及血管ET-1的影响。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V)、运动1h组(6次/周)(E1Y)、运动2h组(6次/周)(E2Y)、运动1h组(3次/周)(E3Y),共进行了14周的无负重游泳。测定了血浆和胸主动脉ET-1的含量;血清SOD、MDA和T-AOC;定期测定大鼠体重。结果:(1)运动各组大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2)运动后血浆ET-1浓度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只有E2Y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运动后胸主动脉ET-1的变化没有显著性。(3)血浆和血管ET-1与血清SOD/MDA、T-AOC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结论:运动减轻体重,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运动后,血浆ET-1适度升高,可能有助于加强心肌收缩力;未发现ET-1的分泌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诱导式教学法的运动技能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技能学研究表明,诱导式教学法在迁移、练习变化性、反馈和动机等方面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动心理测量学是一门具有很大实用性的新兴学科。鉴于其不成熟性,有必要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作者在翻阅各种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八个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大家商榷:(1)运动心理测量的作用是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运动心理学家仅将其视作验证某种假说的工具,然而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2)如何验证虚无假设?目前广泛采用的验证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3)行为变化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4)当我们采用心理手段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后,如何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又成为一个问题;(5)各种统计方法是运动心理测量的有效工具,但也为运动心理测量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6)外部行为是容易测量的,而另一些潜在变素则需要研究;(7)目前大量运动心理量表的涌现不可不说是件喜事,但喜中也有忧;(8)运动心理量表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过去的量表是否在因素结构上经得起检验。  相似文献   

17.
李青  张蕴琨 《体育科研》2013,(3):46-49-60
通过微透析采样技术,观察大鼠力竭运动后恢复期不同时段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运动恢复期DA和5-HT的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运动性中枢疲劳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发现:力竭运动恢复期不仅大鼠纹状体DA、5-HT和5-HIAA的代谢恢复具有延迟性,其释放恢复也都具有延迟性,力竭运动后24h恢复仍未完成;力竭运动恢复期中大鼠纹状体细胞外5-HIAA含量变化与细胞外5-HT含量变化具有同步性,但变化没有5-HT显著;大鼠纹状体细胞外DA/5-HT显著低于安静水平,24h恢复期抑制性神经递质仍起主导作用;运动疲劳产生时纹状体细胞外DA和5-HT含量的变化较其总量变化更加敏感,提示使用微透析监控中枢细胞外液中DA和5-HT含量的变化可以更加敏感、可靠地评价运动性中枢疲劳。  相似文献   

18.
陈晋云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2):36-37,28
竞技运动规则始终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中。竞技运动的直接和间接参与者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新规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吃透规则:并将其变化了的实质落实到训练和比赛中去,真正适应规则的发展变化;同时还要积极介入各种国际体育组织,力争在规则的修订和赛事的执法上有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不同性别,纵观不同年龄组人体下肢后肌群伸展性的横向测试,探讨了其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为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运动选材、运动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脚踢球宜缓行许万林排球的发展和演变与规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排球规则的不断修改、完善和变化,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向前发展。每项运动都有它较严密而详尽的规则,其目的是统一和规范这项运动。规则的作用,在于能体现该运动的特点;在于能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