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教师先出示3、4、5、三个数,让学生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能被2整除的数有:354、534;能被5整除的数有:345、435) 2.试一试。请学生仍用这三个数尝试组成能被3整除的数,并试除检验。(由于受“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容易从个位上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去考虑,从而组成543、453) 3.设置“陷井”。在学生用543、453试除以3,发现能整除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通过上面的特例得出:个位数字是3的数能被3整除,个位数字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从而假设出: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中 ,经常需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我们可以根据数的一些特征来进行判断。怎样才能快速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呢 ?请看判断整除的口算法。一、尾除法看一个数的尾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如果它的尾数能被整除 ,那么这个数就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这叫做尾除法。1.能被 2整除的数个位上是 0、2、4、6、8的数 ,都能被 2整除。例 1. 756 0÷ 2756 0的个位上是 0 ,所以 756 0能被 2整除。例 2 . 96 78÷ 296 78的个位上是 8,所以 96 78能被 2整除。2 .能被 4整除的数一个数的两位数 (或者大于 80时 ,减去 80后的差数 …  相似文献   

3.
一、引入教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3、4、5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并让学生说出这样组数的理由。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三个数字能否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如果“3”不放在个位,看组成的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师:奇怪,为什么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评】在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容易产生由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来判断能否…  相似文献   

4.
“0是偶数吗?”有的学生回答说“是”;有的学生回答说“不是”。说“是”的理由是: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第45页上明确规定数a除以数b,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例如,0除以2,商正好是整数0,而没有余数。可见0能被2整除,所以0是偶数。还有一种理由是:课本第48页明确指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因为0是一位数,它的个位就是它的本身,因此,0能被2整除,所以0是偶数。说“不是”的理由是:课本第45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1:个位是3、6、9的数。 生2: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相似文献   

6.
在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册“数的整除”的内容里,给出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规律。在中师课本《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中,又给出了能被2、5、3的某些倍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本文介绍判断能否被尾数是1的数整除的一个方法,叫“割尾减法”。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容易掌握。设一个n位整数A(n>1),将它的个位数字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节时,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上的传统教法是这样的:①先求3的倍数,得出这样一列数…18,21,24,…,90,93,96,…,120,123,126,…②从个位上看,能看出这些倍数有什么特征吗?不能。说明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用看个位的方法。③引导学生将这些倍数各位上的数加起来,看它们的和有什么特征?这些倍数各位上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1 8=9,9 3=12,1 3 8=12…)。最后得出规律: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虽  相似文献   

8.
整除问题是整数内容最基本的问题.理解掌握整除的概念、性质及数的整除特征,可以简单快捷地解决许多整除问题.本节主要探究一下整除的特征.一、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大家都熟悉能被2,3,4,5,7,8,9,10,11,13,25,125等整除的数的特征.1.能被2,5,10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末尾数字能被2,5,10整除.2.能被4,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末尾两位数能被4,25整除.3.能被8,1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末尾的三位数能被8,125整除.  相似文献   

9.
曾听过很多老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听后总感到遗憾:学生一开始总是不能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这时,我们教师总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小组讨论也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热闹场面,但是学生就是不能从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考虑。最后教师不得不再次引导:“大家能不能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再算一算这和能否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作了多种改革尝试,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5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猜测特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且能利用其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能是  相似文献   

11.
一、初步感知 师: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个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如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生:个位是3、6、9的数。 师:同桌相互检验两人学号能否被3整除。学号能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贵刊1993年第5期《能被尾数是1的数整除的规律》一文,很受启发。本文将介绍一种判断能否被尾数是9的数整除的方法,叫“割尾加法”,供同行们参考。一个整数能被10n-1(n 为自然数)整除的特征是: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割掉后,再加上这个个位数字的n 倍,所得的和能被10n-1整除。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肯定性的评价,教师用点点、微笑等行动来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认同和赞许。但是,当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不存在合理性时,教师又该怎样的评价呢?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一位学生说:“只要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14.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最原始的方法是直接做除法。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若能掌握被一些数整除的数的特征,则可大大提高判断速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我们仅学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若要参加数学竞赛,还必须进行补充,这里准备再补充有色被4、7、8、9、11、13、25、1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先介绍整除的简便记法,如3/6,读作3能整除6,或6能被3  相似文献   

15.
“能被2、3、5整除的数”是在学习了“整除”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本单元乃至今后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首先是把“能被2、5整除的数”  相似文献   

16.
我这里说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教材安排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新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选特例,找反例"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详细阐述过程:一、选取特例,初步发现规律A:出示几组数字卡片,让学生任意组合数字卡片,判断能否被3整除:1,2和3;2,5和6;3,4和5;3,4和9;7,8和9。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a.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个位上的数是几没有关系;b.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顺序没有关系;c.连续3个自然数组成的数均能被3整除。比如1、2、3;2、3、4;3、4、5;5、6、7;7、8、9。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下面用一例就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实录教师写出一个数“223”,问:能被3整除吗?生:能,因为它的个位能被3整除。教师又写出数“201”,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生:不能被3整除,因为它的个位不能被3整除。(教师让学生将以上两数除以3试试,学生发现都错了)师:能从个位去判断吗?(生:不能)既然不能光看个位数…  相似文献   

18.
小学六年制统编《数学》教材第10册中关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下简称特征)是这样表述的:“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我认为这种谈法不妥,它混淆了“数”与“数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由于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五年制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特征,是学好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韵干扰(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探索灼焦点是在一个数的“个位”上),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为防止教学中的思维定势的干拢,新授时,教师首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修订本)第46~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3.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具学具火柴杆、数位表等。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能用3、4、5三个数排成一个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吗?生:354、534能被2整除。师:怎样的数能被2整除?生:个位上是0、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