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进行理论探讨所最为关注的一个实践与理论难点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说明“经济基础”概念的制定,对于科学说明国家这类历史上学们比较关注的现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含义是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人们对经济基础概念的认识深化和扩展: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综合经济基础;并且是由“综合经济基础”向“单一经济基础”发展的动态过程。对“综合经济基础”动态发展规律把握上的最新阐释,表现了“经济基础”的解释功能由关注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向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单一经济基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理解为只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就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要求,不适当地排斥、限制了非公有经济成分,实践证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阶段的理论.而"综合经济基础论”符合实际,具有合理性.党的十五大已规定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成为"综合经济基础.我们的哲学理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经济基础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基本常识问题.但是,在"四人帮"垄断学术界的一个时期里,就连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发展史中的起码常识也被阉割得面目皆非、混乱不堪.他们断章取义,任意剪裁,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离开经济讲政治,离开经济基础谈上层建筑,把国家当成脱离经济基础的神器供祭起来,散布"唯上层建筑论"、"唯暴力论"、"权就是一切",无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宣扬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对杨献珍“综合经济基础论”做了全面考察研究,指证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的理论贡献,是对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基础实际状况的科学理论概括,是历经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作者还认为杨献珍在五十年代就能打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提出了很有理论见地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较早的正确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相关联。"灌输论"的思想发展史,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史是相一致的,其实践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过程。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客体、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离不开"灌输论"。  相似文献   

6.
"环境生产力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对传统"征服论"生产力理论的超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之初 ,我国学术界曾就中国过渡时期经济基础的问题发生过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其中 ,杨献珍坚持“综合经济基础论” ,艾思奇和张如心坚持“单一经济基础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进入汉语世界时发生了“扩大式变形”,构成了毛泽东认识理解这一概念的语义和思想背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初步解读、延伸解读和综合解读三个阶段,并依循“精神现象与实践活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等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在哲学认识论、社会功能论和革命实践论层面的多重意涵。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是以教学实践活动和问题为研究现象,旨在揭示教学实践规律的理论。历经过"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教学认识论、"实践"教学论与"理论"教学论的并立以及走向实践的教学实践论等六个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有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原因,教学实践论的研究方法与表征方式,教学实践的层次和关系。从研究的现状来看,教学实践论的研究范式主张"田野性"、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其本质属性是面向教学实践的研究,并关注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基础上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全球化趋势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对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而且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且不说"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列宁所说的垄断性质,单是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已由“单一课程”向“课程群”转变,且课程的性质也由“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转变,同时丰富了实践教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使其与基础教育更好地契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应走人本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多学科教学论相互融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为一种新类型的犯罪,在立法之初采取"情节严重"的规定符合情节犯的法理要求和司法实践需要。但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理解,理论上的观点存在不周延之处,司法实践中则表现出"唯数量"论的倾向。情节犯理论要求从犯罪主客观的角度综合、全面考察"情节严重",不论单一因素或综合因素,只要能够证明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可。信息属性对于认定"情节严重"具有独特的作用,采用单一标准与综合标准相结合的混合认定标准认定"情节严重"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出场逻辑,它源于哲学意义上的革命性批判,成于对现代性及其趋势的理论阐释,升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说;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三位一体"的实践诠释.并实现了对它的实践性超越,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小康社会建设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等.  相似文献   

14.
学术扫描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国胜利论"提出并实践成功之前,中国知识界如梁启超、宋教仁、孙中山等只介绍马克思主义而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同时胜利论"。该理论阐明社会主义革命将同时发生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欧美各国,并且该理论在实践中还没有变成现实;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也未充分发展。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成功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由此,中国知识界开始广泛传播、接受并实践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及其实践的影响是中国知识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学界主要的观点集中在"单一主体论"、"双主体论"、"主体间性论",但是已有的观点多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层次理论,人作为主体具有个人主体、群体主体、社会主体、类主体四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按照视角不同应该有不同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意识形态传播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不同视角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同,因而主体的具体指向也不同,主客体之间的具体关系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源于新闻宣传战线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诉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走基层"是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群众基础与实践基础的必然之选,"转作风"是锤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工作队伍的务实之举,"改文风"是增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现实之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回到这一理论本身进行把握,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关于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化与大众化相统一、"一"与"多"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埃内斯特·曼德尔(1923—1995)是当代"第四国际"即托派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家,对当代晚期资本主义和传统官僚社会主义的批判是其思想之两翼,革命理论则是联结这两翼的枢纽。对马克思主义异化论的阐发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层面,曼德尔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出发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四种异化形式及其根源;在理论层面,曼德尔分析了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矛盾性的发展与转变,并据此揭示了对马克思异化论的各种错误理解背后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观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和彻底革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