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性任务。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当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遏制乡村教育衰败、重建乡村教育形态和创新教育体制机制,为此要确立城乡教育一体化不等于农村教育城镇化、农村学校是一个社区组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自组织和激励相容等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蔡拔平 《贵州教育》2005,(24):10-12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断裂现象日益凸显,主要体现为城乡义务入学机会、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本文认为,城乡义务教育断裂的弥合,需采取“缝合”和“愈合”措施。“缝合”措施:改革教育投入机制,保证教育经费按时到位:建立义务教育基准,保证办学基本条件;制定教育均衡发展系数,及时调控教育差距悬殊;设立国家教师岗位,弥补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不足。“愈合”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消解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政府适当调整宏观政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一、“断裂”概念及城乡义务教育断裂…  相似文献   

3.
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促进教育公平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辩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源于投入失衡,由此依次引发师资失衡、内涵失衡、质量失衡和生源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性。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应首先矫正投入失衡,同时对已经存在的师资失衡、内涵失衡、质量失衡和生源失衡等采取针对性举措,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在内涵和外延发展方面均基本实现均衡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14,(2):23-23
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撰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着重在以下5个方面寻求政策创新:一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投入机制.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安徽省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省,剖析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分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匮乏;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中央、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义务教育体制的严重扭曲。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中央、省、县三级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不仅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的差距主要是教育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核心,教育的贫困是社会的贫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维护和创建教育均衡的实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城乡居民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共同发展。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突破原有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从人、财、物三方面支持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单一、速度迟缓;又有观念的,传统的惯性造成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城乡“二元性”局面长期难以改变;还有制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法的缺失。加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发展达到高水平均衡,一是加强立法,确立农村教育投入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完善、规范并落实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规范管理,重新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最低控制标准和农村教育政绩考评标准,建立同级监督和上级督查的有效机制;三是抓质量,以教育质量评价体制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剖析《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十年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成效,发现:农村教育总体水平实现“外推式”提升和“内生式”发展,城乡差距以及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各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学校办学条件均得到显著改善。但同时,各地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新时代农村教育质量提升要融入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进程,在“两类学校”标准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并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0.
历次体制之变均缘于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应聚焦于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教育投入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投入机制应是财政拨款的机制,这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应实行各级财政分担,要认真解决各级政府投入“边界不清”的问题,以逐县核定财力为基础,以因素法为核心,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必然是依法运行的机制,要依法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引起了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的重大变化,教育布局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对西部地区部分乡镇学校的调查发现,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着调整速度过快、教育布局规划缺乏科学性、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布局调整缺乏配套政策等突出问题。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必须结合农村人口流动情况、促进县域教育空间布局优化、均衡城乡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等基本措施的实施予以统整,才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与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宋丹 《中学教育》2013,(1):26-31,18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如何提高质量,逐步缩小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最终与城市教育融为一体、均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村教育发展需要面临和解决的共同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教育资源投入、教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结果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从建立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体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增强农村办学特色,关爱农村学生,加强农村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起点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文章从当前江西省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总量、城乡经费投入情况、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四个方面分析了江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在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起点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文章从当前江西省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总量、城乡经费投入情况、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四个方面分析了江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在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投入不足与需求庞大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推进的主要矛盾。如果我们不加大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着力构建完善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可能会造成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性危机。构建多元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立足点在于重新划定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权重比例,突出中央与省级政府的核心地位;同时要广开渠道、广纳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增强农村学校的造血机能,全方位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红键 《教育研究》2021,42(10):35-44
教育城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显著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教育城镇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正相关.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作用下,随迁就读比重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成为近期教育城镇化加速的主要动力.教育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相互影响,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小学的这一格局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应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城乡智慧教育水平,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  相似文献   

17.
苏红键 《教育研究》2021,42(10):35-44
教育城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显著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教育城镇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正相关.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作用下,随迁就读比重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成为近期教育城镇化加速的主要动力.教育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相互影响,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小学的这一格局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应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城乡智慧教育水平,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同时教育投入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大量净输出,这种人力资本的净输出导致教育财政投入与收益归属不对等,且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的运行。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能够确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的“投入——收益”状况.为优化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红键 《教育研究》2021,42(10):35-44
教育城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显著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教育城镇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正相关.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作用下,随迁就读比重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成为近期教育城镇化加速的主要动力.教育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相互影响,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小学的这一格局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应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城乡智慧教育水平,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中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和分税制的财政问题并加政府调节力度不够,责任机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城乡及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