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怎么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一时感到很难回答。于是,我反问女儿:“老师知道同学抄作业的事吗?”“不知道”。“那他们父母知道吗?”“我哪儿知道?”孩子还告诉我,如果不让同学抄作业,有些同学就会不和自己玩儿;如果让他们抄作业又怕老师发现挨批评。看到孩子进退两难,本着“两弊相比取其轻”的态度,我教给女儿这样一个办法:别人抄作业你可以不管(不是这样的问题不该管,而是小孩子还不具备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绝对不能抄同学的作业,因为抄作业就像…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对他说“不”的时候了。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  相似文献   

4.
张丽丽 《师道》2003,(1):28-30
青春期性教育一直是一块烫手的“热豆腐”,谁都知道它该做,但谁也都知道它面临的“风险”。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受过性教育的。至今历历在目的就是老师一张通红的脸和被要求自己阅读的两页生物书。因此,当我要与青春期的孩子谈性时,心中充满了忐忑。他们能接受吗?孩子的父母能接受吗?我在课堂上会遇到什么?谈到什么程度?无数问号搅乱了我的心绪。而在课堂实践中,孩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对比孩子们的需求,我所做的尝试只是一点皮毛。但我由此深深体会到:其实你讲到什么程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态…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刚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孩子未来的蓝图,要看父母在这张纸上怎么描绘。孩子的模仿力是最强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启蒙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6.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7.
过于敏感的孩子首先要增强他的自信心问:我的儿子今年7岁。不知道为什么,他特别害怕上课被老师提问。当老师提问他时,他经常是会的问题也不会了。而且他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总怕别人笑话他。我应该如何改掉他性格中的这些东西?答:您对孩子的分析,已经对孩子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原因有了判断,其实就是源于孩子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总怕别人笑话自己。形成这样性格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原因。先天的因素我们不谈,它只是提醒我们要理解孩子性格产生的原因,不要一味责怪孩子。父母更有所为的是后天因素的改变。孩子既然有这样…  相似文献   

8.
1月19日晴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那看看我们听的一节节公开课,这些可被视为楷模的教师,有几个老师能做到心中只有孩子,自己只是这个课堂的见证者。落到我们的课堂提问上,那就不知有多少老师课下精心设计问题,只求孩子能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回答。亲爱的老师,我们想想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吗?这样的课堂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他为何辍学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20):24-24
这一天,我突然听说亚坤辍学回家了。我立即去他家,亚坤却躲开了。他的父母无奈地说,劝了他多次,亚坤是个倔性子,硬是不上,实在没办法,不知道这孩子哪里出了问题。第二次家访时,亚坤正往外走,他见到我很惊讶。他的父母不在家。我开门见山地说:“亚坤,你的父母很支持你上学。你辍学父母也很伤心,你知道吗?”“知道!”亚坤大声地回答。“你一定要这样吗?你其实很有潜力,为什么一定要辍学呢?”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0.
幽默     
防雨顾客:这件海豹皮大衣很不错,但不知道它能不能防雨。售货员:夫人,你看见过海豹打雨伞吗?吓吓他小伟的母亲疼子心切,在送小伟上学的第一天就向小伟的老师要求不能惩罚小伟。老师警告她,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日后会宠坏了他。母亲想了一会儿,说:“好吧,如果小伟做错了什么事,就惩罚他邻座的孩子,吓吓他好了。”知识如海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演讲:“孩子们,知识是大海;我们学习知识,就像拿一把小勺子,在大海里舀水一样……”突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失望的声音:“完了!我妈妈给我带的是叉子。”幽默  相似文献   

11.
刷牙     
《学前教育》2006,(5):35-35
在晚间洗漱环节中。张老师发现明明总是第一个洗漱完毕。而且每次都是非常快。这天,张老师有意悄悄地观察明明,发现他吃完晚点送完餐具后,只是洗了脸就回来抹油了。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刷牙。这时张老师就走到明明面前问:“明明。你刷牙了吗?“刷了。”明明回答。张老师又问了一遍。结果明明的回答还是刷过了。只是声音比刚才小了。张老师说:“刷完牙的孩子嘴里有香味,让我闻闻你嘴里有没有香味?”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刚迈进校园,我班几个小组长便围住了我,一张张涨红的小脸像看到救星般,只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小冬没写完作业,他是挑着写的。”“老师,我们组只有我和小红写完作业了。”“老师,我们组有三个同学都说作业忘记带了。”……听着小组长们唱歌般地重复着昨天的汇报,我头都大了,心中微微一颤:难道这个班真像老师们所说的是个纪律老大难、问题堆成山的差班?难道这群无知的孩子还要这样无知下去吗?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生物课讲基因工程,一“二货”站起来问:“老师,可以把人的胚胎给猩猩代孕吗?”老师答道:“理论上是可以的,但你愿意你孩子从猩猩肚子里生出来吗?以后你孩子问你他是从哪里来的,你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父母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画画有发展前途吗?”“我们不会画.怎么去辅导孩子呢?”事实上.会画画的父母总是少数,大多数父母既不是画家,也不擅长画画,只具备中、小学时学过的一点点美术常识。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美术启蒙教育呢?您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试一试。  相似文献   

15.
不堪重负的摇摇欲坠和咬紧牙关的苦苦坚持。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在这样重重的封闭下机械地往返,在现实和梦想的夹缝中艰难地跋涉。目之所见,是一张张多么年轻可是多么疲惫的脸,令人心颤的,苍白的脸。这很简单,她对我说。因为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升学的压力,生存的压力。那么,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压力呢?你还不明白吗?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几乎所有人都能对你施加令你感到压抑甚至窒息的压力,包括你自己。多么不可思议,可这是事实。不是吗?我要求自己做到绝对的优秀,我在残缺的自己中强求完美。我可笑的骄傲和…  相似文献   

16.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家长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受到各种家规的制约,不能有隐私(秘密)、自由……然而我们最希望、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尊重我们的隐私。可惜,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孩子,你是我的,你别和我谈隐私、自由。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难道你肚子里有几条虫不应该让我们知道吗?可是这对孩子的内心、自尊的打击不知有多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颁布实施了,其中也有保护孩子隐私权的规定。可这些法律形同虚设,家长还是明目张胆地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谈道理,我想家长都懂,可为什么仍不尊重我们的隐私呢?因为他们“关心”孩…  相似文献   

18.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孩子的请求说一声“不”;而有一些父母由于没有掌握拒绝孩子请求的技巧,因此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针对0~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既拒绝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又能避免对他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