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江 《新疆教育》2013,(9):190-190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通过欣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智力,从声音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宋继萍 《考试周刊》2014,(15):171-171
<正>中专音乐欣赏课是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的课程。较之小学、初中音乐课模式,感性的东西减少,理性的东西增多。因此,中专音乐课相对内容深广、形式单调。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吸引学生的磁铁石。在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美感来陶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的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注重课堂内外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谈文彬 《文教资料》2012,(21):83-84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作者从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其感情体验的间接投入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领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感受每一部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开始,逐步深入到创作者对作品付诸情感实践体验的全部过程。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情感体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艺术超越的重要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指出:中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丰富联想和想象的第三种方式,即由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作品中举足轻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欣  相似文献   

7.
叶秀芬 《儿童音乐》2013,(11):50-51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用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音乐欣赏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美,对欣赏的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9.
1 音乐课中"情感"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是音乐教学中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是音乐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孩子们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学,他们希望老师将音乐作品的喜和悲、爱和恨渗透在音乐课的每一个环节,使他们沐浴在情感的海洋中,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0.
小议音乐情感中的男女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情感是在音乐活动中一种具体的心理体验,而根据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愉快、忧伤、兴奋等状态属于音乐情绪,是音乐情感的外在形式.对音乐作品的诠粹需要音乐活动者的情感表达.男女性在音乐情感表现中体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本文就此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音乐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以音乐构成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的教育。因此,必须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如果要想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必须对音乐作品所涉及的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在无形中开阔了受教者的视野,扩大了其知识面。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人的心智、陶冶人的心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注重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一理念不仅应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应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音乐教育应以兴趣爱好为内驱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创设音乐情境,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的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论述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学生欣赏音乐能力的提高以及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情感都能够用音乐来表达;音乐是一门情感表达的艺术。"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是每一个演唱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多的追求声音和演唱的技巧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因此,老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柏拉图曾说:"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情感形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情感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应有内容。理智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及思想情感教育的手段。成功的音乐教学不是孤立的,只有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提高其全面素质有机结  相似文献   

18.
一、高中音乐课堂鉴赏教学中的“怪现象”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9.
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音乐欣赏。通过欣赏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音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和声等等不断的变换、对比和组合,使他们感受到这是作者通过音乐来抒发及揭露人们内心的感受或描写客观事物,进而使学生对生活产生联想和想象,引起内心的共鸣,并从感染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如何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将“情感因素”放在欣赏教学中的首位,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音乐作品就是作曲家情感的表露,音乐的情感色…  相似文献   

20.
正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蕴含深厚的感情,可以展现一种高昂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尤其要注重音乐赏析教学,"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艺术活动来表现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让听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