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静王是《红楼梦》里描写成分较少但形象较为完满的人物。他虽然贵为郡王,但风流潇洒、文静善良,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具有朦胧反叛意识。研究北静王的人物性格,对了解《红楼梦》社会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分析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叙事话语中的节俗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俗文化活动是《红楼梦》叙事话语的基本立足点。狂欢与消解,可以说是注重节俗文化表现的中国经典叙事话语最突出的艺术精神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笑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因此,《红楼梦》本质上是一种笑文学,体现出中国传统笑文化狂欢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满族文化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反映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游艺娱乐、岁时节日、语言之俗、迷信禁忌、人生家庭礼仪之俗的民俗小说。以民族学理论为基点,梳理出《红楼梦》的共识观和历时观,科学地研究确定《红楼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规划《红楼梦》的研究内容,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前梦后影",《红楼梦影》作为《红楼梦》的续书之一,情理兼备,虚实互通。在这部续书中,顾太清侧重与原著内容的对接,注重书中梦境的描写。这一描写既借梦述情,展现了对情的弘扬;又借梦喻理,将善和隐的思想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又十分真实自然;含义丰富,能知微见著。《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林兰香》中有大量的宴饮描写,这些宴饮描写在揭示作品寓意、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文化意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金瓶梅》《红楼梦》的宴饮描写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揭示其性情;写凤姐出场,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正面描写其言行举止,并通过黛玉眼中所见,抓住其服饰、容貌特征,展现其性格;写宝玉出场,主要运用了"推来拉去之法"和侧面描写、正文反作、对比描写等手法,活现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就场面描写而言,《红楼梦》在本真生活的摹写和对场面描写的调度艺术上实现了对讲史和神魔小说的超越;与《金瓶梅》相比,其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则“青出于蓝,蝉蜕于秽”。《红楼梦》独具特色的场面描写,成为其审美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刘锴 《课外阅读》2012,(6):30-31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舞台上占有着翘楚的位置,书中一些人物带有隐喻的姓名,让人叹服不已。据红学家统计,《红楼梦》全书共描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姓名的为732人。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梦幻描写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梦的基本特征:梦成系统;梦作为一种意象,基本含义是虚幻;梦具有多种功能。成系统的梦幻描写,表达的基本含义是虚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寓意、模仿、结构、艺术方法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 《文教资料》2006,(8):89-90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这不仅表现在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一些所谓小人物的描写上,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原典进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其在精巧布局、典型形象、描写手法、诗词曲赋、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值得高中生学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面来看,《红楼梦》当得起“百科全书”这一称号,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言:“读懂了《红楼梦》,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元宵节作为《红楼梦》中重要的岁时节日,不仅是书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作者刻意观照的对象。元宵佳节庆贺场面及娱乐活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封建大家族豪华奢侈生活的情景,而且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满清时期的灯节民俗风貌。元宵佳节的对比描写以及节间发生的众多事件预示了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和贾府盛极而衰的总体走势。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家庭兴衰为线索 ,写他对权势和情欲的追求 ;《红楼梦》以贾府的渐趋衰败为线索 ,写出对世道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金瓶梅》以吴月娘和玳安为两条轴线展开“两描写” ,《红楼梦》以世道世界与女儿世界的关联为线索而进行。《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两描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呈现出许多死亡故事。因为死亡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需要关注。将《红楼梦》死亡描写进行分类来考察《红楼梦》的死亡观,还可以透过几个主要女性的死亡来分析贾宝玉觉悟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