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但是当前国内中小学学生评教系统主要是满意度测评或基于专家评教改编而来的学生评教问卷。由于其设计理念是基于经验,编制视角是成人中心,使用目的是绩效评估,导致学生评教结果不能指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不愿被评教、师生关系异化等后果。因此,良好的学生评教工具系统的建构原则应该是基于实证的理论建构、学生中心的编制视角、实用主义的使用目的。以此为指导尝试建构了三个模块共九个维度的学生评教工具系统。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教可以促进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审视课堂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井未有效促进其专业发展。只有当学生评教与高利害人事决策脱钩,创设一种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十分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才套愿意接受学生的评教意见。才能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改进。目前,中小学可以使用教师自主、学校主导、第三方介入3种发展性学生评教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直指当前国内高校学生评教改革实践进展缓慢的原因在于以高校管理层为主的分工体系存在诸多缺陷。认为只有建立教师为主体、学校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积极参与的分工体系,才能为学生评教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充分发挥评教制度的潜力与优势,使其成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陈兴东 《陕西教育》2009,(11):41-42
学生评教是教育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还原学生评教的本质功能,将评价教师与评价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评教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服务.本文从分析学生评教存在问题入手,明确高职内涵建设中学生评教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完善学生评教工作应转变评教观念、扩展评教内容、改进评教方法、完善评教反馈四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数据工程专业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成为教育部新设立的新专业。通过对学生评教数据、科研业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称对于学生评教无显著差异,评教较好的教师、评教较差的教师的科研业绩都无显著差异。学生评教与教龄符合S-型函数,教龄与科研业绩符合Cubic模型,论文业绩与学生评教有负相关,项目业绩与学生评教是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达到的水平需要合理的“评”,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实践过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69):154-155
有效的学生评教结果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本文对塔里木大学学生评教进行调查,经分析得出影响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评教的态度、课程性质、教师个人特征等方面,并提出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从应突出教师自评、应鼓励教师参与评教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自评应与学生评教有机结合、应不断改进评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评教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抵触心态剖析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产生抵触基于三方面心理原因,即因评价主客体地位变化引起的心理失衡、因主体权利保障不力引起的心理失衡和因评教结果运用不当引起的心理失衡。要改变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必须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尊重教师主体权利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必须在以“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统领下才能有效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在同一目标的指导下达成高度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素养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评”真正达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它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利益密切相关。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而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体系也会日趋完善,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价两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欠佳的表征是教育信念消极、教学活动低效、职业认同度不高,而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薄弱和评价制度的非人性化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欠佳的主要原因。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优化职业环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职培训遵循其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尊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需要和兴趣这一外在条件的保障,更需要教师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这一内部因素的促成,两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张赟 《培训与研究》2005,22(6):96-98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只有科学分析传统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揭示传统教师评价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教师专业化发展迟缓或落后的原因,分析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树立科学的评价观,正确处理两种教师评价机制的关系,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促进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对学生的影响,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学习和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职业的特点、各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个人因素。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既要通过教师个人自身努力,同时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领导也要予以深切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pre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a) solving a problem, (b) explaining it to a peer, (c) liking it, and (d) teaching it. About 170 mathematics teachers took part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tudy. A special mathematical activit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preferences and to develop teachers' preferences concerning whether to use symmetry when solving the problems. It was implemented and explored in an in-service program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As a result, three interrelate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pre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i) Two patterns in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behavior, i.e., teachers' tendency to apply a stereotypical solution to a problem and teachers' tendency to act according to problem-solving beliefs, (ii) the way in which teachers characterize a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iii) teachers' familiarity with a particular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and a mathematical topic to which the problem belongs. Findings were related to teachers' developing thinking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using them with their students. The activity examined in this paper may serve as a mode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 teachers and be useful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以回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伦理责任视域,探索合作研究的责任共负机制,从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层面厘清二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伦理责任。即从确保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性,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拓展组织功能,从形成专业伦理责任的正确认识,主体发展,立足校本,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和对学生发展承担伦理责任等方面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伦理诉求,以此担当专业伦理负责。  相似文献   

18.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的对教师生存状态与生命关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三种研究取向上,出现了关怀学生多,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的问题,没有提升到教师生命的高度关怀教师的生存状态。理想的教师生存状态应该是“诗意地栖居”,而“诗意地栖居”是教师自由的栖居、创造的栖居、精神相遇的栖居和自我超越的栖居。  相似文献   

19.
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中存在问题入手,探索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方法:“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观点:建立完善的人才制度,改革评价与激励教师的制度,把发展学校的目标与发展教师的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和谐校园,缓解教师的压力等较“人性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密切相关。从学科教学活动看,教师需要形成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人格之间内在的平衡性、融合性和作用方向上的一致性,才能对学生的道德产生和谐的、丰满的、持久的影响。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在人格方面的民主性特征与道德影响力有重要的相关。要实现教师的道德影响力,学校管理必须转向以教育生态和谐为目标和基点的道德模式:加强对教育价值观的引导;将学校看作是成人(教师)与学生复杂交织在一起、共同成长的团体;鼓励和提供条件促使教师通过扩大个人阅读、参与教改与反思性研究、拓展人际交往以及自我修养;对教师工作的评价需要从外显性的评价走向更加重视和逐步实现内质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