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读书方法以示后人。鲁迅有"跳读法",老舍有"印象法",华罗庚有"厚薄法",爱因斯坦有"总、分、合三步法"。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名人的读书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因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性格的出入,都会影响到读书方法。个人觉得,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专心致志,沉思其中。所以为了做到自己读书时心无杂念,我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心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方面,我读书时手中必定要拿一支笔,边读边思考,有时有了一点不同的观点,便及时地写在书的旁边;另一方面,当自己心思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幸福的。可是现在我不敢坦然面对读书问题,更不敢说:我已把读书当作一天中的第四餐,做到天天加餐。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有点害怕自己有一天不敢兑现自己的诺言。但在这样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我又不得不给自己施加这样的压力,否则我会愧对自己的学生,愧对自己的发展,愧对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非我     
读书是为了寻找自己,而不单单是为了习得一门生活的技艺.寻找自己,意味着我是非我.正因为我是非我,我才行走在沧桑之途.沧桑是我人生的限定,沧桑是非我.人们通过读书认识沧桑,从而实现读书的目标:习得技艺与寻找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读书说白了,就是让我们自己心理有了一个任何的外力挫折都颠覆不了的信心,这就是我对读书的想法。读书在我们生活安定时是锦上添花,在生活挫折时是雪中送炭。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有时间、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懂的、不懂的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坎坷和境遇,真正想到用的时候调出来,就像反刍。  相似文献   

7.
魅力风云榜     
我是一个思维混乱的女孩,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我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我离不开我的好朋友,我的亲人。来到职中读书,我的家人没有一个支持我,他们都认为那是骗人的。为了在这里读书,我差点和爸爸闹翻了。现在在职中读书,我觉得专业太难一点,都听不懂,又挺后悔的,又不想读了。  相似文献   

8.
《辽宁教育》2012,(10):83
1.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总是换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的。而且,一旦我认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读书不神圣     
史峰 《生活教育》2011,(11):60-61
小的时候,被老师安排去参加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努力读书,报效祖国。演讲稿是老师给写好的,我"带着感情"背诵一遍就成。至今还记得稿子的大概内容:有的人说为了自己的前程好好读书,有的人说为了父母的期望好好读书,我却说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读书……因为有了这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所以我把读书一直视为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也常常因了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觉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个"神圣"的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1.
我是北京小学六年级七班的学生段卓然。我是一个小“书迷”,到现在已经读了约1亿4千万字了。在这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自己读书的经历,跟大家说说读书的感受吧。 第一、读书让我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2.
胡潇文 《辅导员》2014,(23):51-51
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让我们有一个任何外力挫折都颠覆不了的信心,这就是我对读书的想法。读书在我们生活安定时是锦上添花,在生活挫折时是雪中送炭。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懂的、不懂的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坎坷和境遇,真正用的时候调出来,就像反刍。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爱读书的我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好运动,有的爱好玩耍,还有的爱好交朋友,我的爱好是读书。我爱读书是从小养成的,是我妈妈帮我培养的。在我小时候,妈妈爱读书学习,所以每当妈妈有空闲看书的时候,我也会拿起一本书来看。我很喜欢读书。一到周末,我就会钻进书的海洋,去探索书中的世界。读书让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也让我懂得了很  相似文献   

15.
5%的差别     
严格来说,我真正读书的时间已有十多年了,那是在为自己读书,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可你让我讲都读了什么,我还真的说不出来。我承认自己记忆力特别差,为此,曾经问过几位博览群书的师友,请教过他们的经验,他们几乎一致地认为上下联系、融会贯通是最重要的,也几乎一致不承认自己的记忆力比一般人好。  相似文献   

16.
马老师:您好!翻开《教育科研论坛》,看到了您的大作《我实现了自己的读书诺言》。您的阅读量之大,让我吃惊。这很值得我学习。在这方面您是我的老师。在新的一年里,我也想用读书来充实自己,您可以给我推荐一些书目吗?  相似文献   

17.
读书——多美好的日常习惯!这是许多热爱读书的人共同发出的感叹。我也有同感,几十年的读书生活使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几乎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思考,不但自己读书,而且教育学生读书,担任语文老师的时候,从高一接手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19.
正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可是妈  相似文献   

20.
大家谈     
《中文自修》2007,(1):56-56
周国平在《读书的癖好》一文中写出的自己对“读书”的感情让人羡慕。我常常觉得: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一样能让自己为之付出一切的东西是自己的福分,而这篇文章正是写出了我的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