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涛 《大众科技》2004,(12):37-38
证据在法律诉讼案件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出现对证据的取得、确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即从计算机证据出发,探讨电子证据在我国法律体系的认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海枝 《科学大众》2021,(1):199-200
本文选择就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法律问题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网络电子证据的相关内容,包括网络证据的理论定义以及网络证据的特征等,增加对网络电子证据了解,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保全网络电子证据公证的法律问题,了解现状,明确当下网络电子证据公证...  相似文献   

3.
刑事证据开示,又称证据展示、证据发现,是指控辩双方在庭审前相互交换证据、意见的一项制度,它是发端于英美当事人主义对抗制的刑事诉讼。《布莱克法律辞典》称,在审判制度中,“证据开示是一种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用于诉讼一方从另一方获得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和其他信息,从而为审判做准备。”其核心要求是,在辩护方提出合理申请的情况下,法庭可以要求指控方在审判前允许辩护方查阅或得到其掌握的证据材料;同时,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法庭也可以要求辩护方将其准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据材料向指控方予以公开。一、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范围关于证据开示的范围,首先需要讨论的是证据开示的双向性原理问题。我国近年来在有关证据开示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司法实务中存在许多有关电子证据的法律问题,亟需解决。而目前我国有关电子证据法律规范严重缺失与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卫刚 《今日科苑》2010,(12):186-18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起源于美国,自产生以来,因其在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方面的贡献颇为显著,备受各国推崇。许多国家将其内化到本国法律当中。而中国现行法律中有关非法证据的规定几乎为空白,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基础,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起源、发展、排除方式、价值及如何将其纳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现有的立法和两高通过的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的指导思想,在刑事诉讼领域某种程度上建立了有限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侦查机关非法取证问题仍比较严重,存在对非法证据界定不够清晰、完整以及程序保障性规则缺乏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从非法证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立非法证据规则需要正视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完善非法证据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的法律正当性是一个在学界被忽略但却具有重要诉讼学价值的问题,这里论述了与检察官技术性证据审查的法律正当性相关的三个问题:检察机关性术性证据审查与我国的司法体制和鉴定体制,技术性证据蕴涵的的科学理陆和法律 (诉讼)理性,技术性证据审查与检察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与网络保全证据公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维克 《情报杂志》2006,25(3):113-114,118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存在着差异,电子证据的法律缺陷为网络保全证据公证创造了条件.从电子证据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的作用及公证行为的具体办理,论证公证对电子证据的保全和固定,赋予了电子证据法律上的证明力,为解决网上纠纷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9.
祝亚明 《情报科学》2003,21(11):1185-1187
文章探讨了电子文件的特点及其作为证据被采信的法律障碍,介绍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立法针对电子文件证据问题创新的情况,探讨了电子文件在我国证据法中的地位,并就电子文件证据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形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证据,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当前我国需要在立法和实务中对电子证据加以规范化,确立其相应的证据地位。这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惩罚和预防计算机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1.
张涌 《科技风》2011,(16):37-3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有力遏制刑讯逼供,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两高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新的证据规则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旨在借鉴世界各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进行探讨,发现其突破和不足,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测谎仪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测谎结论的法律定位还存在诸多争议。从测谎结论的理论及形成过程、证据属性角度、实践及负面效应角度的分析来看,目前在我国,测谎结论不宜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倩楠 《科学与管理》2011,(2):82-83,85
本文介绍了我国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立法中所涉及到的对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规定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的民事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围绕习惯证据和品格证据的界分,英美证据法上确立了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和习惯证据规则。允许习惯证据的理论基础在于:习惯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相关性较高,它比一般的品格证据具有更大的证明价值;习惯证据具有道德中立性,从而不会产生品格证据所固有的潜在偏见;习惯证据具有显而易见的特征并在类似行为之间建立了共同联系,导致混淆争议的危险性更小。考虑到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应当确立习惯证据规则,对习惯证据的概念、一般原则和例外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纪检监察证据调查收集是查处党纪政纪案件的核心。办案人员必须明确纪检监察证据调查收集的主体、目的、手段,熟知和掌握收集的方法,做到及时、客观、细致,才能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与证明的内容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的概念。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可能是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法律文书中的任何一类。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在公证员介入前可能以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形式存在,也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王振  肖朝海 《科教文汇》2010,(14):201-202
品格证据规则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包括良好品格和不良品格,通过对品格证据,特别是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品格证据内容分析,我国可以建立诚信机制、立法规定等促进品格证据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柳倩宇 《内江科技》2007,28(4):72-7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证据领域出现了电子证据,它和传统证据存在着质的不同,因而应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同时,这种新的特征也决定了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存、质证等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证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根据这条规定,公证文书在形式上被赋予了高于一般证据的法律效力,故而在通常情况下司法机构对公证文书的内容都会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0.
品格证据规则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包括良好品格和不良品格,通过对品格证据,特别是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品格证据内容分析,我国可以建立诚信机制、立法规定等促进品格证据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