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套母语课程改革的整体解决方案,其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验要求教师精讲少讲,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实质是要达成"课内阅读、自主阅读、海量阅读"。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鼓励"创"读,尊重独特体验;引导"研"读,培养探究学习;强化阅读的个性化反思;指导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相似文献   

3.
"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获取信息的渠道向外延伸,做到"多读""博读",具体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主体向外延伸,为学生构筑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本文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阅读的误区、有效策略的实施、拓展阅读的优势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审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闫海波 《考试周刊》2011,(44):61-61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汉语又是母语,可以说阅读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教师不仅要全力抓住课堂阅读这个主阵地,而且要扩展延伸,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保证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阅读时间、空间条件,辅之以教师合理的调控,使学生阅读不仅有量的积累,而且有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思想来源】有人认为阅读分为母语阅读和语文阅读两部分,母语阅读是一种自主的、接受的、单一的阅读,而语文阅读是规定的、反思的、综合的阅读;母语阅读不仅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生命的全部过程,而且自由、鲜活、灵动,具有极强的个性特色和长期的积累效应;母语阅读与语文阅读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基本作用在于加强学生的母语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结合高科技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优秀案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理解能力,有益于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主动鉴赏并灵活运用到口语交际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平(山东省乳山市语文教研员):刘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我们都知道,母语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阅读能力培养建立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当前,面对媒介数量的高速增长和传媒信息内容的无限量增加,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师生科学、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处理好"互联网+"的时代语境与母语学习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传播环境以及传播媒介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字阅读、表达的影响,您有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身,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每到"世界阅读日"前后,社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只凭借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是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众多教育学者与专家都强调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方式,倡导语文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将语文教学向深度与广度延伸,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立足文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创造等途径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的学习,阅读明显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对阅读的拓展教学为各小学母语教育的展开打下基础。在学校举行拓展阅读就让学生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锻炼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技能,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丰富,还能让他们本身的语文文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所以本文就对小学语文的拓展问题展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育评价与语文教学全过程相伴而行,让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在"增量阅读"实验中,我们坚持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面、阅读效果等为主要内容,采取个人定期自检、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母语,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桥梁。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以及习惯的养成是"阅读+"前行的重要保证。"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把握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考试答题技巧,"略、深、精"三读结合等策略研究,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而更好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不仅能促进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更能对你们今后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制定阅读计划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同学们应  相似文献   

14.
广泛阅读、尽可能多地接触母语材料已经成语文教学的共识。我们在带着孩子细细品读课文的同时,还当注意拓展阅读,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原文对比、前后联系和拓展延伸等方法,丰盈阅读材料,以唤起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提升他们语言表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语文作为一门传授母语相关文化、用法与历史的课程,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日常的交流与交际。还有引导学生怎样用母语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冥想。以母语为载体来不断加深自己思想的宽度,是语文学习的附加价值。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不间断的阅读。故而在语文课堂中,现代文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是教学生怎样用母语描绘自己所身处的世界,更是教会学生怎样用母语进行思考与创作。  相似文献   

16.
李锴 《辅导员》2013,(8):30-31
<正>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通过阅读去认识外部世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作为语文教师,会阅读、乐阅读、深阅读,才可以做到驾驭课堂、感动学生。《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我作文语文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教授语文时,想把语文和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点燃孩子们的热情。于是,学习课文、学习母语、学习阅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语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们喜爱阅读,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本文从创设阅读环境、搭建展示平台、归还读书时间、给予自由选择、加强阅读指导和细化亲子阅读入手,阐述如何长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儿童阅读之路上的点灯人。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倡导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延伸性阅读符合编者意图以及学生的阅读需求,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从延伸性阅读内容的选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化阅读的凸显以及延伸性阅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不是语文学习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内外阅读,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衷地爱上阅读。身为教师必须要开放语文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通过创设阅读平台,养成阅读习惯;延伸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组织阅读活动,分享读书乐趣等路径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终生与书结缘!  相似文献   

20.
高飞 《考试周刊》2007,(49):15-16
本文对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阅读感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倡导人文性的感受和鉴赏美,是听、说、写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