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承担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源于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考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现出很强的战略性、意识性和民族性。在新时代贯彻和落实习近平青年思想能够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方向,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朱振岚 《教育艺术》2021,(4):37-38,28
学习思考习近平青年观之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教育和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论述,探讨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工作,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高校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最重要阵地,必须把青年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青年培根铸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要从突出政治引领、紧抓工作重心、加强共青团建设、守牢关键阵地四个维度来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推动党的青年工作不断筑牢夯实。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总结出了共青团工作的五点经验、对广大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各级团组织须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思路。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纲领,适应新形势、引领新青年、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结合长江大学团委的具体做法,提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明确方位,党建带团;围绕中心,服务建团;理论武装,思想立团;以人为本,人才强团;打造品牌,文化兴团。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九大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作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应更好地发挥组织优势,履行引领思想和团结广大青年的职责,通过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团员牢记政治责任,努力提升团员意识,为担任民族复兴大任,建功新时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对"中国梦"核心内容的深入解读,能够让青年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坚定民族发展理念。"中国梦"思想理念强化了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从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国梦"理念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回答了青年应当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青年应当怎样建立理想信念的问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又为新时代共青团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还为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价值导向、理论指引和方法路径。高校辅导员应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革新,把握贯彻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顺应青年工作的"事""时""势",从增强职业认同、理顺职业角色、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和提高思政工作亲和力等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职责使命、路径方法以及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共青团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等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具有时代性、方向性的重大课题,使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新高度,为新时代创新发展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健康蓬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严治团是新时代对共青团提出的新要求。“青年大学习”行动要紧扣时代主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章通过分析“青年大学习”视角下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启示,由微观到宏观揭示了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政治责任是夯实基础,工作主线是服务大局,从而为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青年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迅猛发展的产物,是青年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写照。针对青年流行文化给青年价值观带来的复杂深刻影响,我们需要以辩证视角审视青年流行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观教育,更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理念,不断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major emphasis in the policies of U.K. governments in the 1980s was promoting an ‘enterprise culture’ as a key way in which the economy and labour force could be engineered into becoming more committed to a market economy.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inculcation of an ‘enterprise culture’ has been successful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Among adults there have been indications of resistance to the attitudinal and behaviourial changes which might represent acceptance.

Young people still in education and especially those in their late teens, were relatively young when the first of the Conservative administrations came to power and may have been much more receptive to an’ enterprise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ses data on the attitudes of 828 sixth formers in schools in both the state and private sectors throughout England to a wide variety of values and beliefs as well as their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The results provide detailed in sight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young people at school have adopted a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hence, its likely affects on the occupational orientations of these new entrants to the economy in the 1990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屏上越来越多地出现青春励志剧,其中的音乐在当代青年人物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剧中的音乐,一方面表现出当代青年形象中的狂狷意蕴:一是阳刚、峻急的音乐风格,二是摇滚歌曲配乐的冲荡、诘问意味,三是慵懒轻快、诙谐戏谑的配乐段落与不羁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表现出当代青年精神空间的复杂性:一是节奏强劲、不断行进却无限重复循环的音乐与青年的精神困局,二是音乐挖掘当代青年性格中的矛盾,三是音乐填补了叙事的不足、反衬了青年一代的精神局限。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青春之歌》向我们描绘了30年代北平大学生们富有激情的革命生活。这种讲述方式被当时的读者和评论界接受了。而30年代真实的大学生活真的如杨沫在小说里面所描绘的充满了革命与政治的色彩吗?本文在与另一部讲叙大学生活的经典小说《未央歌》的比较下,试图走近历史、逼近现实。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青年一代才是革除中国积弊,挽救中国危亡,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坚力量和希望的认识,以及当时大多数青年的现状,《新青年》提倡一种新型人生观:在反对旧道德和传统的基础上,以西方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近代人生观,它对青年自身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了要求,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社会。它更是针对青年的糟糕状况和中国严峻的现实而提出的以启蒙救国为内在目的的一种务实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17.
18.
孙中山在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青年问题,对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青年的历史使命、任务、青年的教育培养和人生修养等,都作了大量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其关于青年的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青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Through a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pproach, a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in a large, urban district was able to recruit, develop, and retain new and existing school leaders. Two cohorts of new leaders were trained while existing leaders enhanced their skills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increased the overall percentage of new district leaders by over 19 percent, and met or exceeded all seven of its established targets fo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