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动员发生胫腓骨疼痛,在田经教学训练中颇为常见,尤其是刚从事田径专项训练不久的青少年运动员,极易发生运动性胫腓骨疼痛。实践表明,一旦训练中发生胫腓骨疼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严重时不仅给运动员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而且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专项素质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为了减少此症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危害,有效保证田径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教练员应进一步了解发生此病的症因,掌握有效的治疗恢复手段及预防措施颇有必要。一、胫腓骨疼痛发生的病理原因及症状运动性胫腓骨疼痛,为一种应力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海  庞标琛 《体育学刊》2004,11(6):108-111
为探讨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对广西334名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进行了分析。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运动员的掌握目标高于男运动员,男运动员的成绩目标高于女运动员:训练年限主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掌握目标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成绩目标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成绩目标的运动等级主效应显著,三级运动员的成绩目标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主导目标为掌握目标。结论: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受后天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在培养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时,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能力增长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设置掌握定向氛围。  相似文献   

3.
体育文摘     
体育文摘运动性疾病知多少作者:陈万庚运动性晕厥:大多发生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症状是两眼发黑、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运动性头晕:往往出现在运动之中或之后。症状为头晕目眩,严重者恶心呕吐、全身发软。运动性哮喘:在剧烈运动后5~10分钟发生。表现为面唇发绀、...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体育大学16名在校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与代谢能力进行了生化评定。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正在进行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无运动性贫血发生或其它对运动负荷不适应的现象。两组运动员即田径(短跑、跨栏、跳跃)与足球组的队员的代谢特点与其专项运动特点相适应。两组运动员在有氧代谢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氧代谢能力及代谢特点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采用RPE评分、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心脏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等方法对运动员心脏功能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1)穴位离子导入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无氧闲心率,提高有氧耐力,推迟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2)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运动员心脏神经肽ET和CGRP的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是:(1)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2)穴位离子导入能多环节、多层面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6.
人体生物节律与田径运动员创优异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剖析91名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时的人体生物节律,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与田径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运动员处在其生物节律的高潮期易创造优异成绩,且与生物节律高潮期的种类无关,反之,处于其3个低潮期时,不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处在其(1~2个)临界期中,并同时伴有1个以上高潮期,也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少数处在其3个低潮期的田径运动员也能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在所有的田径项目中,三级跳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受其生物节律3个低潮期的影响最小,男运动员较女运动员在临界期易创造佳迹,他们受临界期的影响较女运动员小得多。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影响极大,所以引起运动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瑜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的作用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两方面进行综述对照研究,探究得出:将瑜伽放松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将瑜伽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9.
对于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而言,运动性猝死是近年来运动场上接连发生的意外事故之一,也是运动医学领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运动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与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研究,旨在为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参与运动时预防发生运动性意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11-16
运动心脏作为运动员所特有的"高功能,高储备,大心脏"一直被认为是运动员良好体能状态的重要保障,但在运动训练监控中我们发现一些运动员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现象,往往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常常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运动医学研究也显示,在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后运动心脏细胞与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发生了某些失代偿性改变,引起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而且,右心房、右心室及内膜下心肌组织是运动心脏对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的敏感区域,又称易损部位。尽管目前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现象已为人所知,且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也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有关,但其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运动员心肌微损伤与运动性心脏意外的发生很难早期诊断、预测和防治。针对优秀运动员潜在心脏隐患的调研也证实优秀运动员存在较高的心律失常风险,且专项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更为常见,一些运动员因此而退赛,甚至退役。运动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体能、健康以及正常训练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制约了部分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部分退役运动员留下了永久性的心律失常。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以及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开展运动性心律失常电生和分子病理的研究,规避运动场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保障运动员健康、延长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学生运动训练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了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运动中损伤的防治,从而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运动中损伤防治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女子手枪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来对射击项目女子手枪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形态,神经类型,心理能力是选好苗子的关键因素,科学选材,将会加快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对参加2006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太极拳类自选项目比赛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得分能力普遍增强;得分能力和手段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晃动、脚移动、跳动或碾动”其他错误内容扣分是男子、女子运动员动作质量主要失分点;男子、女子运动员演练水平得分较为集中;难度动作对女子运动员得分的影响明显高于其对男子运动员的影响;须提高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抗干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散打运动员造成干扰的主客观因素的做了调查与分析,同时结合散打运动员抗干扰所需的专项能力,探讨了培养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抗干扰能力的方法。旨在为散打训练与比赛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评价法。对地市和省队及国家队现役划艇运动员进行研究。把划艇运动员的选材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以期在划艇选材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上有所收获。对促进青少年划艇运动员科学选材的进程,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术动作学习的规律,对实践进行指导,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得出神经活动类型的不同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无反馈学习法、有反馈集中学习法、有反馈分散学习法,对技术动作学习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出结论:技术动作学习受到学习者高级神经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共同影响;不同学习方式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技术动作学习影响的规律可为运动选材、学习者选择学习方式和运动项目提供依据。以此为依据为技术动作学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跳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跳高和跳远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2项目之间存在密切的裙带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专项成绩、教练员评定等因素对山地自行车运动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试图为青少年山地自行车运动员选材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安化县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的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测试,并将其数据按运动员的等级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备战国家级比赛的运动员在肢体长度与围度、胸围、呼吸差等指标上显著高于备战省级比赛的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备战省级比赛的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在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肢体长度、围度、胸围、呼吸差等指标,可作为羽毛球后备人才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探讨PNF法在乒乓球训练热身阶段中运用对于降低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改善技术动作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的196名体育专业乒乓球专选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乒乓球训练的热身阶段融入PNF法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改善技术动作,在乒乓球训练热身阶段中融入PNF法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系统安全的热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