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人就一直在受“伤”。继文革之伤后,连接不断发现了安定之伤、教育之伤、道德之伤、环境之伤、权力之伤,并到前不久又发现了GDP之伤。虽然这些伤都是真实的伤,但却都是浅伤、表伤,只有未成年人之伤才是国家最大之伤。因为最普通的常识告诉我们,未成年人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关乎着中华民族腾飞的明天,关乎着中国强国梦的实现。那么未成年人之伤究竟是谁之过呢?过在成人社会……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之义”的特点是:平民性;实用性;纯洁性;政治性;集团性。这些特点,是在《三国演义》世代累积的创作过程中,由那些时代的作用合力而形成的。是时使之然,势使之然。桃园之义的进步意义,首先体现在传统的民本思想。其二表现在刘、关、张患难相扶、忠贞不渝的情操。其三它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君臣之义。总之,其实质是把“仁、“信”、“悌”等传统道德相当程度地人民化、理想化了。使之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达到为后世楷模的效果。在《三国演义》中,既有顺应历史潮流之“义”,又有违背时代趋向之“义”,义的价值、层次高低不同,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和驳杂的特点,它是多项“义”的混杂体,其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刘、关、张兴于桃园之义,袤于桃园之义;蜀汉之业成于桃园之义,败于桃园之义。桃园之义前期是团结、胜利的旗帜,后期成了走向衰亡的路标。  相似文献   

3.
舞蹈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自由、率性溢于言表。成人写作,学生作文,乃心灵之表白、思想之流淌,当属自由的舞者之列。然而,许多语文老师却把写作教学称之为“戴着脚镣跳舞”,这是多么沉重的比喻、多么无奈的慨叹啊!  相似文献   

4.
钱芳 《学语文》2008,(3):45-46
广告语言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绚丽、神奇的世界,它展现给人们不同形式的语言美,如朴素之美,华丽之美,简练之美,含蓄之美,雄浑之美,幽默之美等,展现了广告用语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直接左右着世界的未来。世界与数学的关系紧密相连,哲人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身上的重担和任务由此可见。教学多年,下面谈谈教学体会,期待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6.
这个标题是对这篇短小精悍的跋文经撮词并变通而成的。文章中.作者着意于天下,着眼于洛阳.着手于园圃,并通过宏、中、微三观思维加以立论——正好同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不谋而合:大前提是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小前提是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结论是天下之治乱候于园圃之兴废。  相似文献   

7.
简评:是啊,“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作者用细腻的心发现了父母之爱、老师之爱、他人之爱、社会之爱……正是这些爱汇成了爱的海洋,懂得感恩,是对这些爱最好的回报,篇末发出呼吁,再次点题,使得文章水到渠成。能够在文章中巧妙运用排比手法,确实可以说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文学类作品是优雅的,优雅一定是文学类作品写作的纯正底色。要想文学类作品写作优雅而美好,一定要用:幽篁修竹的自然之雅来烘托,淳美甘甜的情感之泉来润泽,悠扬高昂的生命之歌来萦绕,薪火相传的文化之魂来引领,细腻传神的细节之笔来描摹。唯有如此,文学类作品写作才感人、迷人、醉人。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里经常使用数词,运用数词以夸饰为主,夸饰方式以叠用夸饰为主,主要夸饰数词是万、千、一。夸饰数词的主要作用,从词性上说,它是数词,是夸大了的数词,又像是形容词、副词。从句义上说,它可以从程度之深、数量之多、时间之长、价值之贵、形体之高、物体之小、速度之快、声音之大等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夸饰。从文意上说,它可以使意象突出,感情加重,诗文凝炼、概括、活脱,为全诗主题表达服务。  相似文献   

10.
乔金霞 《辅导员》2010,(12):18-19
“历史是一条线,地理是一个面。”这是前人的学习经验。其实历史不仅有时间之“线”,它也有地理之“面”,人物之“点”,系统之“体”。因此,历史教学须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恰当,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付维彦 《学语文》2009,(5):30-30
《采薇》(见卷首)是诗经中的名篇,关于此文主旨,《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申培《诗说》认为是。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今人有断定其为爱国之诗,也有认为是思乡之诗。人教版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其。思念故乡、  相似文献   

12.
客观事物本身不是事实,事实是认识论范畴的。事实没有真假之分、正负之分、普遍与特殊之分,没有未来的事实。事实不仅是经验的,可以用特殊命题来表示,也可以用普遍命题、负命题来表示,但事实只能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13.
王玉 《甘肃教育》2011,(23):84-84
怎样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又深感困惑的问题。教材是教师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观察之微、认识之深、把握之准、描写之妙、遣词造句功夫之深,品味阋句中深刻的情味韵致和形象生动的修辞等都是引导学生实现高效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从本质上说,创新的含义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能先于他人,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从而获得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新突破。“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5.
岩石崇拜是蒙古人原始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苍天、火、灵魂、神灵崇拜相关的象征寓意是天使之石,天力之表征;火种之源.火神之表征;灵魂之体.灵魂之石;神灵化之石,人格化之石。总之,对岩石的崇拜反映了古代蒙古人的思维特征,同时,岩石崇拜的象征寓意也反映了他们的自然观、哲学观、生活观与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北熹 《师道》2014,(5):42-43
五四运动,乃新文化健将面对家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巨劫,力引西方理性之光,痛针旧邦之弊,竖科学民主两大旗帜,欲从精神深处唤醒民智,以期实现救民救国,自新自强的滚烫思潮。五四之鼓不是太平的助兴,是平地一声声惊雷。历史太沉重、钳制太猖狂、封建太柢固、民众太愚昧,这鼓声不由显得甚急甚繁,而繁杂中我们又听得清楚.鼓点重重落在了批判之厉与启蒙之切上。  相似文献   

17.
爱是人类永恒的活题,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爱是丰富多彩的,有对祖国之爱、自然之爱、父母之爱等等。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挖掘其内涵,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书籍之美在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如果邀游在书籍的海洋中,用心去体会这种美,将会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9.
周二梅 《科学教育》2004,10(3):52-54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美育是语文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年学生在美的体验中会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陶冶和净化。语文教师是美育的施教者,其“身教”即示范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的“身教美”主要体现在情感之美、引导之美、学识之美、鼓励之美、语言之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问是知之始。新闻发布会上,各路记者云集,一问见高低。无关痛痒的发问人人皆会,但要一针见血、直抵问题核心,就需要相当的功底。《中国大形势》的“前言”部分,作者高屋建瓴地连用了162个问句追问中国之形势,跨度之大、视角之广、层次之深就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