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夹在白粉状混合物中的炭疽热病菌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恐慌,生化武器恐怖袭击的话题再次炒得沸沸扬扬,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自然聚集到了三大极危险的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天花病毒和沙林。它们代表着噩梦,代表着死亡,堪称威胁人类的三大魔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样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呢? 魔掌之,炭疽热 杀伤指数:★★★★ 时下,炭疽热令人谈之色变。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能使细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炭疽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3月18日宣布研发出一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炭疽热的单克隆抗体药物ABthrax(炭疽杆菌保护抗原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并已通过多项动物实验模型的验证。单一剂量的ABthrax就可以显著提高患有吸入性炭疽热的兔和灵长类动物的存活率。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计划将ABthrax开发成用于预防和治疗炭疽感染的新药。目前,预防和治疗炭疽感染主要采用疫苗和抗生素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炭疽疫苗在初次注射几周以后才开始产生免疫力,而且需要在18个月内多次注射,每年还须ABthrax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保…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上,有意利用致命病原微生物作为生物武器的,要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侵略中国使用的生物炸弹,以鼠疫杆菌为主。而在今天,主动利用生物武器向无辜人群袭击的,要数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炭疽病菌。生命力量强的炭疽2001年10月8日美国通过邮件传递感染并发现了第一例炭疽热病例,标志着恐怖主义已经在用生物武器向人类宣战。此后,美国发生的几十例炭疽热病人和世  相似文献   

4.
    
肉毒素(Botox)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其毒性远远超过砒霜或氰化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肉毒素被当作生化武器,日军731部队多次在中国境内投掷鼠疫、伤寒、炭疽热等多种毒菌,其中也有肉毒杆菌,  相似文献   

5.
生母     
罗朗  孤水 《教师博览》2007,(11):22-22
肉毒素(Botox)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其毒性远远超过砒霜或氰化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肉毒素被当作生化武器,日军731部队多次在中国境内投掷鼠疫、伤寒、炭疽热等多种毒菌,其中也有肉毒杆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炭疽热病菌的调查日益深入,邮寄信件被列为最可疑的、致命的传播方式,从而导致了电子邮件的使用率猛增。美国政府对通过信件感染炭疽病毒的人数的日益增长感到非常担忧,因而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5日,美国《太阳报》的一位编辑死于吸入性炭疽热病,以后又连续发现数十起炭疽热病例,并已有数名患者死亡。一时间“炭疽热恐慌”使全世界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说,忘记炭疽热和天花吧,流感可以非常容易地被改造成一种新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科学家们是在研究人员接近完成1918病毒的基因蓝图时发出上述警告的,1918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共杀  相似文献   

9.
What is Anthrax?     
Anthrax (炭疽热) is an often fatal ( 致命的 ) disease which can he caught through contact with animals ( mostly farm animals ) .It is rarely seen today hut still exists in some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the world.People most often catch the disease through contact with infected (感染的) animals or their wool or  相似文献   

10.
狂人睿语     
“如果你行为怪异,别人就会把你叫做‘塔利班’,或问你是不是得了炭疽热”。——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名学生这样形容“9·11”事件在美国校园留下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感染“黑鳃病”的对虾中,分离出一珠对虾的致病菌,经鉴定为蜡伏芽孢杆菌。通过鳃部吸附及肌注感染,受感染的对虾迅速死亡,注射该菌株的培养上清液,对虾也迅速死亡,显示蜡状芽孢杆菌的胞外代谢物,在对虾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美国纽约发生"9.11"事件,接着10月15日又发生了"炭疽热信"事件,于是生物武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恐慌。生物武器以其致病力强、死亡率高、污染范围广、作用时间长而危害巨大,但与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便宜得多,被喻为"穷人的原子弹"。目前,被用做生物武器的微生物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肉毒杆菌毒素的致病机理、儿童感染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及肉毒杆菌的美容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5,(5):67-73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送检,对普通病房患者和I CU病房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所分离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特点.结果:本次调查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真菌,革兰阳性杆菌所占比例最少.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杆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普遍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其次是真菌,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在临床上,应合理选择靶向抗感染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芳香黄杆菌广泛耐药,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其耐药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的芳香黄杆菌病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该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耐药机制、病人预后、医院内爆发感染和流行的风险,以及目前实验室应用的诊断方法,指出全基因组测序应用于阐明其耐药机制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分析2008-05-2010-0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到67株鲍氏不动杆菌,以ICU为主,占44.8%(30/67),其次为神经内科、脑外科.所检标本以痰标本为主83.6%(56/67),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都产生了耐药,除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32.8%,其它药物耐药率均>50%以上.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临床应按照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密切监测耐药谱变化.  相似文献   

17.
咨询台     
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作有哪些?李英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病毒,如柯萨基病毒、流感病毒、到流感病毒、呼吸道台胞病毒等。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颗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总数的叨%左右。另一类是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细菌菌体比病毒大,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由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约占感染总数的10%左右。近年来又发现一种叫肺炎支原体的微生物可引起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体积也很…  相似文献   

18.
白粉状的炭疽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恐慌。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使病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长期存活。炭疽主要发生在牛、羊等低等脊椎动物身上。虽然它也会传染给人类,但人类感染的几率只有万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肺下叶结核并发感染的分析,作者认为:①肺下叶也是结核的好发部位之一,该部位由于认识不足容易误诊;②肺下叶结核容易合并感染,且感染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比例下降,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条件致病菌上升;③肺下叶病变如果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注意查找抗酸杆菌和考虑结核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2年1至12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在送检标本中主要来源于痰液(80.07%),其次是尿液(8.04%)、脓汁(5.24%)等;其耐药性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也高达49.3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等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均大于60.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以痰液标本为主,临床上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