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南京临时政府之金融作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的存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但她在金融方面却有所作为。具体表现在四方面:清理大清银行建立中国银行;发行新币和军用票;整理币制;发行军需公债。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引出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所需要的财政体制即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又不彻底,特别是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所以,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暂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它只是最早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内国公债。“非发行”内国公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印票”及金融机构垫借款形式内国公债,预示着“发行”内国公债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前期,福建省地方财政体系混乱,为了维持政府财政支出,福建省地方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本文在对国民政府前期福建省地方公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福建地方公债发行的经验教训,以期对今天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试析清末国内公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政府仿效西方三次发行公债。本文针对这三次公债发行的过程,结合国内情况,分析发行公债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为当今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冀满红  金平 《历史教学》2002,23(6):30-34
昭信股票的发行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清政府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在中国试行公债制度,企图用这种措施解决它所面临着的严重财政危机.由于发行市场、体制缺陷、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公债的发行并不十分成功.尽管如此,由于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和财政制度,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给予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 ,尽管我国有关法规只允许中央政府举债 ,即国债 ,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不管是来自正规渠道 ,还是非正规渠道 ,普遍存在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公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债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已有可行性。设计地方公债制度 ,包括地方公债监管制度 ,地方公债发行和偿还制度 ,地方债款投资项目和风险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9.
昭信股票的发行是近代中西化碰撞的结果。清政府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在中国试行公债制度,企图用这种措施解决它所面临着的严重财政危机。由于发行市场、体制缺陷、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公债的发行并不十分成功。尽管如此,由于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和财政制度,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给予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清末以来,安徽地方政府曾因地方财政危机、军政费用庞大,发行了大量的地方公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军阀连年混战,军费支出大增。为弥补财政亏空,安徽地方政府不断发行公债,举债规模不断扩大,多次延期偿还,债信渐失,管理混乱,由此造成政府信任危机和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1.
近30余年来,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而言,主要关注的问题如下:其一,南京临时政府的败因及性质问题。其中失败原因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内部分化及经济原因三种看法;至于性质有资产阶级政府观、联合政府观两种看法。其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问题,主要涉及经济政策和财政危机的影响。其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研究重点在于法律制度和《临时约法》。此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民族问题、教育问题、文书问题等亦有所涉足。至于不足之处,主要为研究范式的制约及研究思维的狭隘。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成立后 ,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实施了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 ,以减缓临时政府的财政压力 ;同时 ,积极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充分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详细论述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包括该政府如何接管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如何接收南京政府北上人员,又如何组建新的部门,其间南北矛盾、新旧冲突、党派斗争又是如何磨合的,从而探讨北京临时政府在政权过渡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12年组建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当时西方议院政治制度相比,临时参议院尚欠成熟,还存在诸多缺陷。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它无疑又是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里程碑。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捍卫民主共和成果,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临时参议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以来,现代政权为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政府权威,以政权的力量积极推动习俗变革,推行阳历,变革陋俗。面对民众对传统新年习俗的社会心理认同,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默认了阳历新年与农历新年的存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强制力推动国历,废除传统新年,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对于民间习俗不宜过多干涉。民国时期的新年变革深刻揭示着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民众、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沿袭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并影响了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文官任用制度,也被当今国家公务员任用制度所借鉴。以北京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为立足点,对文官考试、分发、任用三个环节做全面的概括。从表层的文官任用制度诸内容、深层的文官任用制度实施概况、具体的文官任用制度运作成效三个方面来探讨北京政府文官任用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清末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开始,中国开始了现代职业教育法制化的进程。1912~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公布了《学校系统令》及各学校令和规程,又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包括《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1922年,壬戌学制由民国北京政府颁布,以综合的形式规定了职业教育学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戊辰学制,基本上延续了壬戌学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定。1932年2月17日,国民政府颁布《职业学校法》,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职业学校规程》和《职业补习学校规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措施,基本上形成了旧时中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习惯用语翻译测试所反映出的文化错误的分析,提出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文化原则的重要性;强调可译性限度是可以随着文化认同机制的发展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得到提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