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卫林 《湖南教育》2005,(22):19-19
小华是我班的“皮大王”,个子不高,嗓音却不小,特会吵闹。我虽重锤敲打,但他仍屡教不改,我行我素,做事从不考虑后果,真是拿他没辙。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上课,我临时到教室宣布“:今天王老师生病请假,生物课改为自修课,王老师让我请一位同学把参考答案给大家报一下,其他同学根据参考答案订正。”我假装环顾一下教室的四周,挑选合适人选,最后把目光停留在小华身上“:我们就请小华同学吧,他的嗓音比较响亮,大家听起来也清楚一点。”临走时,我特意告诉学生,我在其他班级还有课,所以请大家自觉配合小华。走出教室后,我径自来到教室后面的一棵大树…  相似文献   

2.
感想老师发了上次单元考试的试卷,总结说:“小华做得最好,得了97分,下面请小华谈谈感想。”小华说:“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告词)老师说:“小华很谦虚,当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告词)  相似文献   

3.
程慧芳 《课外阅读》2011,(6):168-169
剧情简介:主人公小华小学五年级在读,他们一家是几年前搬来这个城市的新市民。父母一直在忙生意,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没有多少时间去关心爱护小华。在学校,小华也并不是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调皮捣蛋不说,还到处闯祸,学习成绩也排在班级末尾,每次老师找小华谈话,他都当做耳旁风,同学中,也很少有人愿意和小华一起学习、玩耍,都躲着这个大家眼中的“坏孩子”,生怕被小华染坏了。这个缺少父母关爱,缺少老师怜爱,缺少同学友爱的小华,真的就是个“坏”孩子吗?  相似文献   

4.
于永正老师上二年级上册“基础训练7”时,安排了一次怎样接待客人的练习。课堂上,于老师让学生体会志刚和齐叔叔的说话语气,将二人的对话熟读成诵,然后,请两个小朋友到讲台前,一个扮“齐叔叔”,一个扮“志刚”,进行演练。刚演到一半,教室的门被推开了,门缝里伸进了一个约摸六十岁的妇人的头,她对着教室后面喊了一声:“小华。小华!哎,小华呢?”许多小朋友掩口笑了起来。于老师立即请扮演“志刚”的同学回答这位老奶奶的话,由他来“接待”这位“不速之客”。这位学生落落大方地迎上去:“老奶奶,请问小华姓什么?上几年级?”老奶奶说:“小华是俺…  相似文献   

5.
曾听过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她请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贸然说:“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全都笑了起来。不料,这位老师却亲切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句子从语法上讲没问题,然而从科学上讲,笼统地说人是有尾巴的,不够妥当,因为现代人没有尾巴。如果改成‘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好了。”  相似文献   

6.
小华最近学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老师讲的他全听明白了, 作业也做得挺好,但中午和小明一起打过乒乓球后他却纳闷了好一会儿, 下午老师一来他就去问老师了。原来中午小华和小明一起打乒乓球,第一局挺顺的,不一会儿小华就以10:5的比分领先进入局点。可小明说,根据“比”的基本性质,10:5这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除以5可以化简成最简整数比2:1,因此要从2:1  相似文献   

7.
(一)一道因式分解的数学题,小华实在做不出来了,就去请教张老师。张老师看了半天也不会。小华见张老师十分焦急,便说:“这道题太难了……”张老师说:“我现在  相似文献   

8.
幼儿爱告状,有的家长和老师为此发愁,担心孩子思想品德有问题。其实幼儿的“告状”大多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告状内涵,不具有“告发”的意思。有的告状是一种变相的询问。例如,小华与小红两个孩子一起玩,小华爬到床上去了,小红告诉妈妈:“小华哥哥上床了。”孩子的告状意在探问妈妈:“可不可以上床玩?”又如小华  相似文献   

9.
曾听过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她请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贸然说:“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全都笑了起来。不料,这位老师却亲切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句子从语法上讲没问题,然而从科学上讲,笼统地说人是有尾巴的,不够妥当,因为现代人没有尾巴。如果改成‘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好了。”讲到这里,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顿时活跃起来,显出满意的神情,而这位老师似乎意犹未尽,又听她继续发挥道:“不过,说‘人是有尾巴的’,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不是讲‘他有了点成绩就翘尾巴’…  相似文献   

10.
张理觉 《湖南教育》2003,(11):44-44
从《今晚报》上读到一篇题为《一个小学生难完成的“特殊作业”》的报道,说的是天津市某校小学生小华被班主任陈老师叫到办公室,陈老师拿出了以前穿过的两件衣服,要小华带回去要她妈妈帮助将衣服卖了,一件200元,一件78元。小华父母双双下岗,经济窘迫。当小华怯生生地把这个特殊“作业”交给父母时,其母亲急得泪水夺眶而出。小华一家十分尴尬,他们向记者倾诉了心中的苦恼。记者以小华“表哥”的身份接触了陈老师,陈老师欣然将记者递过的300元代卖旧衣服的钱装进了口袋。无独有偶,我的小外甥也曾完成过老师布置的这种“作业”。一天,班主任老…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专卖店     
微机课上,第一排同学的微机都出现了故障,一位同学连忙报告老师:“老师,死机了。我们这一排都死了。”老师问“:还有谁也死了?”许多同学都跟着嚷嚷:“老师,我也死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没死。”老师挠挠头:“怪了,全班都死了,你为什么没死?”为何没死唐僧赶走了孙悟空后,又遇到了妖怪,他念起紧箍咒,想呼唤悟空回来救命,不久空中传来一个声音:“您所呼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请稍后再呼。”紧急时刻小华第一次上游泳课。一小时后,他对教练说“:今天先练到这里吧。”教练问“:为什么?”小华说“:我实在喝不下去了。”喝不下去了一…  相似文献   

12.
<正>“用‘一叶知秋’造句,谁来?”向日葵老师说。“老师,我来!”郝帅举手,“我不知道一叶知秋的意思。”“不行。造句不能这么造。”“老师,那我来!”郝酷站起来,“我知道一叶知秋的意思。”这下子,还没等老师说不行。我们都已经笑成一片了。“再给你们兄弟一人一个机会,造个漂亮的句子。”老师严肃地说。“一芽知春,生机勃勃;一叶知秋,五彩斑斓。”郝帅说。  相似文献   

13.
符礼科 《湖北教育》2009,(10):53-53
刚从学生宿舍回来,我的手机就接到了一条短信:符老师,小华他们几个又到外面上网去了,这学期几乎每周他们都要出去一两次,出去后就住在小华家。消息请保密!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用“……是……”造打比方的句子.有几个学生均以“弯弯的月儿”为本体造了句.如“弯弯的月儿是小船”,“弯弯的月儿是镰刀”,“弯弯的月儿是银钩”,“弯弯的月儿是眉毛”等.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学生站起来说:“弯弯的月儿是香蕉.”他的话音刚落,顿时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俊不禁,并没有半丝恶意地随口说了一句:“又想到了吃的.”这个学生羞愧  相似文献   

15.
最近 ,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在处理学生缺交作业时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甲老师责令缺交作业的同学“站起来” ,于是教室里三三两两地站起了好几个低垂着脑袋的学生 ,准备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 ,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而乙老师请缺交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这时 ,那些稚气未脱而面带羞愧的同学都纷纷举起了小手 ,并把目光投向了讲台上正在微笑着的老师。同是检查作业 ,一个“站起来” ,一个“举起来” ,所获得的教育效果却完全不同。“站起来”有强烈的贬斥色彩 ,是变相体罚 ,不利于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一个…  相似文献   

16.
老师亲切地问秋秋:“秋秋,昨天是你生日,请你讲讲你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秋秋顿时活跃起来,回答说:“我吃了好多好多蛋糕,还点了六只蜡烛。”老师接着说:“小朋友过生日时,爸爸妈妈要给你们买大蛋糕,今天,要请小朋友画生日蛋糕,你们想一想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老师的话音一落,就有好多个小朋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了三位小朋友到黑板前面来画蛋糕。蒋小飞画了一个有花边的蛋糕,蛋糕旁边还有一把叉子和一把刀子。小海画了一个圆形蛋糕,还画了五支蜡烛,蜡烛头上画了光环,表示在燃烧,他指着画说道:“我五岁,点五支蜡烛。”小松在  相似文献   

17.
开心直播     
涂鸦教室歪打正着语文课上,老师提问说:“谁能造一个疑问句?”李飞正在打盹儿,老师见了,便叫起他。李飞迷迷糊糊地站起来问:“老师,你说什么?”老师高兴地说:“嗯,很好。那么你再说一个疑问句?”李飞惊奇地问:“难道这也算对?”老师又夸他说:“不错,下面请你再说一个陈述句。”  相似文献   

18.
镜头一:孩子缠着母亲要母亲给他讲连环画中的故事,母亲指着扔在地板上被孩子撕碎了的连环画说,“你都撕碎了,叫我怎么讲呢?”孩子看了看地板,走过去慢慢地把连环画拼凑起来……镜头二:小华正在专心地玩积木,小亮突然从旁边冲出来把小华砌了一半的“楼房”扫翻,小华呜呜地哭起来,小亮在旁边看到小华哭了,拍了拍小华的肩膀说:“都是我不好,我帮你重新砌”……或许镜头一中,母亲是气愤才说了句“你都撕碎了,叫我怎么讲呢”;而镜头二中,小华是因为受惊吓和生气才哭的,但都引起了淘气孩子的思考,还做出了弥补的措施。当然,孩子不可能在非常短暂的…  相似文献   

19.
宋徽 《师道》2008,(9):25-25
晚上放学回家,孩子神秘地告诉我上午发生在他们班里的一件“大事”:第二节数学课上,老师发现一位男生正在入神地看课外书,便走过去,严肃地说:“你看的是什么,拿出来!”谁知,那个学生片刻惊慌后,竟然不理不睬。老师有些生气了,请他站起来,他却乜斜着眼睛,眼角挂着一丝挑衅的笑意。老师更生气了:“你给我出去!”当老师伸手想抓起他时,只见那学生腾地一声站起来,接着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好端端的一节数学课就这样被搅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20.
家访     
有一次,小华在课上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放学后,老师到小华家进行家访。老师对他父亲说:“小华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连《故乡》是谁写的都不知道!”小华爸爸一听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