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日前颁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师、家长纷纷鼓掌叫好,学生更是欢呼雀跃,高喊“解放”。然而,走访了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后,记者却发现时下很多人对“减负”的认识已走入误区。误区一:“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30日,《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召开了编委会。在编委会上,编委们对前一阶段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对目前整个社会都很关心的“减负”问题以及未来的办刊方向和方法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就“减负”问题,对家长提供更多的指导刘永胜:关于“减负”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减负”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减去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减掉学生的心理负担,三是减掉家长的经济负担。但是目前大家只提第一个,而忽略了后两个。有的学校“减负”停留在表面上,如让孩子不背书包,我不太同意这样做。学生背书包是提醒他要有一种责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3.
颜林忠 《学子》2012,(4):21-22
每年一到开学和期末,为学生“减负”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就有那么一些人,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给学生布置作业,或作业布置得越少越好:“减负”就是减去学生的一切负担,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减负”就是减去一些所谓的“副科”,不得进行补课,不进行各种分析排队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   

4.
时下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成为了家长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但推行“减负”以来,不少家长仍存有许多疑虑,一项有关“减负”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害怕“减负”后,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反而容易产生种种问题,担心孩子因此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5.
计德华 《上海教育》2000,(11):25-25
学校领导作为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减负”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减负”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增效”的具体途径。“减负”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课后少布置作业就是“减负”?学校领导对此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为此,我校行政班子在开学前就“减负”工作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并确立了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减负”所要减的应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减去那些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没有关系的怪题、偏  相似文献   

6.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当前,随着各种“减负”措施的出台,“减负”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  相似文献   

7.
新 千年伊始 ,教育部就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教师 ,应加强学习 ,深刻领会“减负”的实质和意义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做“减法”的同时 ,认真做好“加法”。所谓做“减法” ,就是要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转变教育观念 ,把“减负”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按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 ,减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是要减去机械重复、单调枯燥的作业 ,因为这类作业会令学生厌学 ,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并不是撒手放羊 ,一味地做“减法” ,而应在做好“减法”的同时 ,开动脑筋 ,认真做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真辛苦虽然教育部千方百计为中小学生“减负”,这些政策措施确实为孩子们减去了许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但课业负担减轻了,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降低了。大多数中国家长(包括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都将培养好下一代作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奋斗目标,许多家长认为孩  相似文献   

9.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但是,有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提高精讲的到位率。眼下虽然为精讲孜孜以求的教师不乏其人,但从总体上讲,精讲到位率仍不尽如人意。教学目的的模糊性、组织教学的随意性、课型结构的松散性降低了课的质量和品位。因此,我  相似文献   

10.
“减负“不是单纯地少布置作业,单纯地给孩子们更多的休息时间。“减负“主要任务有三条: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的本质是减去落后的、不切实际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近期,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意味着学校把健康、快乐以及轻松的书包还给了孩子们,也意味着把一部分本应由家长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重新归还给家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建议家长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好引导,与孩子共享“减负”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坚决减下来,这是对教育部门、特别是对中小学提出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在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时,有不少教师有这样的忧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了,学生的负担就能轻吗?这种担忧是不无根据的。据我们对104名三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目前学生的家庭教育和课余生活存在着以下几种值得重视的现象。 1.来自家庭的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除要求孩子做老师留的作业外,给孩子“加码”、“吃小灶”的颇多。家长经常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的占68%。家长为孩子出题,收集各种练习册、参考书、辅导材料,不管是否适用,统统布置给孩子做。家长让孩子参加社会办的语文、数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减负”作为 2 0 0 0年教育部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的头件大事 ,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并已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学校对“减负”工作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即 :“减负”之后家长、社会怎么办 ?首先谈一下家长该怎样理解和支持“减负”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对“减负”的不正确认识 ,部分家长顾虑重重 ,在学校“减负”的同时 ,少数家长却为孩子请家教 ,购买大量的辅导书 ,或为孩子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等。对此 ,我认为 ,第一 ,要正确认识“减…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件大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在全国中小学得到积极响应,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减负”决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与“增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16.
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减负”精神,并落实于教书育人之中,确需深入探究。作为“减负”的要义之一,还应包括减去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心理负担。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营心理,营造“四进”教学氛围,是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的较好办法。一、把“兴趣”带进课堂,以趣激欲兴趣是人类力求认识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润滑油和催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协调、推动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各省、市教委也相继颁发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公告和若干规定。各级学校迅速响应这一号召 ,可是执行后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放学后的学生大批涌进“四厅” ;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的学生增多 ,近视率呈上升趋势 ;初高中学生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入网校 ;教师上完课后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初中、小学家长增加大量精力照顾提前放学的学生。“减负”似乎成了“无负”、“减少作业量”、“课后自由”的代名词。笔者注意到 ,“减负”正在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识“减负”的真正…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20.
当前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包括经济负担、学业负担、心理负担等)的现象十分严重 ,减负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减负并不是要减去一切负担 ,而是要减去“过·重的负担····” ,同时减负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因此 ,既要减轻负担 ,又要提高质量 ,对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任务 ,提出学生减负教师要加压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为什么?这正如某些专家所说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是没有把孩子也当人来看” ,毫无疑问 ,中小学教师也是人 ,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