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认定中能给专利权人以充分的保护,并能够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我国没有明确规定等同原则在具体的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标准和方法,尽管在专利理论界对等同原则有着许多实用性的建议,但在实践中仍难以操作。本文分析了等同原则适用的判定标准、判定方法和适用的限制,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等同原则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竞争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如何防范侵权是每个企业关注的焦点.有力地打击侵权行为关键在于有效掌握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和方法.将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必要技术特征进行比较,通过适用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来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出发,结合企业特点重点介绍发明和实用性专利权的侵权保护中全面覆盖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专利权利要求没有完全体现于被控侵权物时,如何进一步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是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两国在等同标准、等同时间、等同限制及审判机制等具体做法上有同有异。在运用等同理论达到保护专利权人利益之目的上,其功效基本相同。但在等同原则的适用上,美国较成熟且统一,中国仍在探索且不统一,这是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论专利侵权的等同判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等同判定原则日益为各国所采纳。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已明确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认了专利侵权中的等同判定原则。三要素标准是判定等同的基本准则,四种辅助判断方法以及等同判定五要件标准是等同判定的最新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法院经常会发现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某些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某些技术特征是等同的,这时法院会把保护范围扩大至权利要求书的字面意思之外。这种将专利权人的专利保护范围延伸至权利要求书的字面意思之外的原则称之为“等同原则”。我国在2001年引入了该原则,但现在对它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因而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该文将对等同侵权判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属专利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没有明确定义,但在专利实践中,从属专利是客观存在的,当前后两个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发生冲突时,在后专利一定从属于在先专利,因而就有了从属专利的问题。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从属专利、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被侵权的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特征是否相同或者等同进行认定,是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等同原则的正确适用非常关键。等同物的判定、等同时间的判定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认定,是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认定技术等同的关键要素,也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重要问题。同时为了避免等同原则的扩张可能对公众利益造成的侵害,亦应对等同原则做出必要的限定,以达到合理范围内专利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是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在通说认为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这里在介绍和评析侵权行为的传统归责原则的基础上,比较一般侵权和知识产权侵权的异同,特别是两种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即一般侵权行为的客体和知识产权的区别,明确知识产权自身的特性。同时,借鉴TRIPs协议的规定和其他国家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立法,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对于作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存在争议,笔认为对于直接侵犯作权的行为。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部分直接侵权及间接侵权场合也存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适用。考虑到作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借鉴国外已有的成例及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在直接侵权并给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仍需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停止侵害的救济方式被认为是判定专利侵权后的当然结果。但是,我国专利法领域中的侵权责任不同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侵权责任,并不仅仅把侵权行为视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责任也不仅包括损害赔偿。因而,停止侵害请求权不宜被视为一种绝对权的请求权,而应当基于侵权责任产生。美国法“永久禁令”制度的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在限制停止侵害救济当然适用的基础上,重构我国专利法中的停止侵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侵权行为理论及立法实践溯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上,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得到普遍认同,同时罗马法中私犯归责原则的适用奠定了当代侵权法的理论基础。从结果责任到过错责任再到严格责任、公平责任,罗马法均存在广阔的适用领域与空间。罗马法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当代侵权行为法的性质和地位,引导着当代各国侵权责任立法模式的建构及归责原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环境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民事责任也有别于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本文认为应以危害事实而非损害结果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不可抗力不应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而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减轻民事责任的事由加以援引。在赔偿原则方面应在坚持全面赔偿原则的前提下。对恶意的、后果严重的环境侵权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各国专利间接侵权理论进行比较,可以反思我国立法上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规定的缺失。我国立法上规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人的主观必须为故意;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范围未作限定,影响司法审判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将专利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作为共同侵权来处理,这种不适当的扩大将导致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  相似文献   

14.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是在保护专利权的实践过程中,有时行为人为了避免侵权,并不完全实现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每一项技术特征,而只实现权利要求中的一部分技术特征或分别实现技术要求中的技术特征,适用传统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对事实上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无法做出侵权认定的背景下所形成的。日本自1959年设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以来,又经两次修改,已建立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间接侵权制度。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日本专利法间接侵权制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专利制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祥瑞 《天中学刊》2000,15(6):37-39
由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在认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时,一概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不科学的,在立法上应全面考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点,参考国外已有的做法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过错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场合,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民法上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内涵和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分类研究,提出著作权侵权归责的总原则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及一定条件下的过错推定归责方式的适用这样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空掷物侵权作为民法中的特殊侵权行为,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其行为主体的难确定性,导致对该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形态的认定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对侵权责任形态的构成要件以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界定,认为在该侵权行为的责任认定上,应当适用公平原则,由建筑物的相关使用人共同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责任形态为分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的基本原则,我国关于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制度,是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侵权行为的基本准据法同时又结合运用了"共同国籍"、"共同住所地"两个连接点,对行为地法的适用规定了例外,而且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在我国的涉外侵权领域引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可行性主要有:侵权行为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私法性程度越来越高;符合国际私法中出现的"软化连结点"的趋势;能够实现冲突规范的确定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迎合了国际私法中的弱者利益保护思潮;符合经济效率原则,能够降低当事人和法院的成本。本文认为应该在我国的涉外侵权领域构建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原则的法律适用体系,并具体阐述了其基本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是国际侵权法领域最古老的准据法原则之一。如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涉外法律冲突频现。现实中,侵权行为地法原则遭遇了种种挑战,在理论基础、行为地的识别等方面均受质疑。因此,有必要在回顾传统侵权行为地法原则适用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结合比较分析法探究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的现代意义与取舍。  相似文献   

20.
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对侵权主体的认定、归责原则、举证责任、责任范围都会产生影响;基于不同侵权主体所应承担的注意义务的差别,应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形式应当充分考虑网络隐私权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