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电视问世并进入千家万户后,一向占统治地位的报纸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报纸虽然也面临广播这种传播媒介的挑战,但相对说来,电视比广播更能吸引受众,因而也可以这样说,电视是报纸的“劲敌”。如何问答电视的挑战,报界不能不探索新的路子。有人主张用深度报道来同电视竞爭,认为电视虽有画面、声音传播新闻之所长,但难以把事件后面的东西深挖出来,而报纸却能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确是报纸与电视竞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还有一个重要的、被人忽略的手段,即在报纸上多运用图片(这里所说的图片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插图和速写等)。分析一下电视能吸引受众的原因,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电视的特点是用形象的画面、动作、声  相似文献   

2.
网络电视就是通过互联网宽带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这种新兴的媒体,使得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来获取信息,然而今天更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更情愿到网络中去获取信息。许多的年轻朋友,甚至几乎不看电视、不听广播或者不看报纸。除非是条件不允许,他们一般都会选择上网。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娱乐需要,上网要比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方便得多,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参加人大会采访,有一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会议开始前两天,我对一个省的代表团80%的代表进行了一次广播收听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个人带收音机!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不安和深思。不能否认,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是一个弱势媒体。但它也有两个最大的优势:其一,它是一种受众感到最轻松的媒体,以“听”和“看”两种信息接受方式而言,“听”无疑是更轻松的方式;其二,它可以在移动中便利地接收,这一点电视和报纸也都难以做到。从此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播的特点和优势,是一代又一代广播人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老话题。经过十几年的广播改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对它有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必要。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不同于报纸和电视之处在于它以电波为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既不象报纸那样主要依靠文字,还辅以图片;又不象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象,而且主要是依靠图象。广播只依靠声音诉诸听觉,供受众收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过时的看法,现代广播正在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新型的数码广播可以有文字和图形,受众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可以查阅。这话没错,广播这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电视受众媒介素养与民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电视受众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截至2006年底,中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23%①。二是均质分布。电视受众无法勾勒出清晰的面目,电视不像杂志,杂志有明确的定位,受众具有职业的(财经杂志)、收入的(消费杂志)、性别的(时尚杂志)特点;也不像报纸,报纸发行受到地域的限制;也不像广播,广播更多属于通勤和有车人群。电视受众的分布最为广泛,在"村村通工程"之后,电视已经覆盖到中国最为媒介所遗忘的偏僻农村。  相似文献   

7.
打开报纸或看电视、听广播、看网络,很多新闻让人看了感觉很假,也有很多新闻惹来官司,还有些新闻让人看或听了觉得很乏味,这些所谓的新闻给受众带来的不是益处,而是不良影响或误导。那么,受众最终回报给发布此新闻媒体的是“不买账”。这说到底这是个人才问题,本质是新闻人的核心素质问题。在这  相似文献   

8.
从快、量、质中寻找广播新闻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担心,一旦电视机普及的程度超过收音机,受众从看电视、听广播,改成了看电视、听电视,广播怕要遭灭顶之灾。也有人乐观,刚刚开始试播的可视广播,将使广播重振雄风。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也不可守株待兔。广播还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一次──客观的调查1998年春,南京一家媒体在城市抽样调查队指导下,按科学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涉及500多户、取得5015个数据的广播市场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中的几组数据:表示每天都听广播的人占41.97%;经常听的38.33%;表示很少听(一周少于一次)只占18%。在较固定的收听时间…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媒体最大的竞争和挑战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对受众的争夺。我们的媒体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受众的认识不一,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定位,也进而影响了媒体的竞争力。所以,对受众的准确定位就变得非常关键了。以前有人把受众比作“上帝”,有人把受众当作被引导、被灌输、被教育的对象,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太准确,我认为受众其实就是消费者。受众读报、看电视、听广播都是一种消费行为,一种文化消费。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社会造就的。无论是成立报业集团,还是成立广电集团,都是在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报纸传播媒体在报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完善,以及传播信息快、范围广的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广播传播媒体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针对广播自身的优势与局限,扬长避短,以吸引更多的受众,是广播采编人员应该深人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广播现场报道,作为向受众传递信息的最佳表达、传播方式,是最能体现广播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一)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努力把握广播发展的未来。1.迅速及时,时效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广播的播报与受众地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变性比较强,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一、新的挑战 报纸正在受到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的挑战,它就是因特网。 报纸,作为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新的媒体的挑战。广播和电视的诞生都曾引起报界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将逐步被取代,以至消亡。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报纸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电视的受众虽然已经超过了报纸,但报纸仍然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可能正因为如此,报界人士对因特网的出现并未表现出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随着广播、电视等传媒新军的相继出现,大大分散了新闻受众对地方报纸的注意力,尤其是电视的迅速普及,使更多的新闻受众可以在闲暇之时专心地收看,因而,作为报纸这一起源最早的传媒,特别是地方报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说,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报纸、广播、电视都是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通过对济宁市谭岗村居民媒介接触状况的调查来管窥蠡测中国农村居民媒介接触状况.据调查,近年来谭岗村居民对大众传媒的接触明显增多,更多的人选择看手机、上网、听广播、看电视来打发闲暇时光;广播、电视在农村仍有一定的市场,报纸在农村市场很狭窄,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中,谭岗村居...  相似文献   

15.
纵观传媒发展历程,迄今已相继出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等各类媒体.作为具有最悠久历史的传统平面媒体,报纸目前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毋庸置疑也受到新技术新媒体的严重挑战.一项调查显示,人们使用网络越来越多,使用其他媒体的越来越少--网络使用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中,有60.9%的人的受访者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而减少看电视的人有35.5%,减少看杂志的有34.1%,减少听收音机的有27.1%,减少看报纸的有30.3%.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处于一个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报纸、广播、电视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或借助事实,或借助图片,大众传媒总在自觉不自觉的引导着我们。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由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新闻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受众研究的命题也被提上日程,成为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10年来的受众调查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及省视。一、改革开放时代的召唤受众(audiece),是一个集合概念,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信息的人。尊重受众,服务受众,是社会主义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优良传统,是新闻、广播、电视界义不容辞的“天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广播、电视机构里,无不设有专事受众工作的部门,由专人接待受众来访,处理受众来信.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吸引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壮大通讯员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受众调查,倾听受众意见.并将受众意见视为“有价值的指示”,作为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可谓独领风骚数百年。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相继问世以后,报纸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犹如三足鼎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因特网已跻身于新闻传播行业之中,逐渐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第四媒体。就连世界著名的许多纸质媒体也都纷纷上网发行,借助网络扩大自己的受众。  相似文献   

20.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6):44-45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广播 仍是传媒业主流 国家统计局近期在广东全省各地级市进行的广播收听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报纸广播仍是传媒业主流。调查显示,广东居民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电视,超过85.4% 的受众经常收看电视, 报纸以51.6% 的比例排第二位, 广播以37.5% 排在第三位。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广播、报纸和电视;到了90年代,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则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接触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七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