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非诚勿扰》等相亲类电视节目,我们不能为了美与善而无视真实,不能不顾好看地追求务实性,也不能怕传播错误信息就拒绝争议性信息.我们给予它们多一分理解、包容和建设性,少一分指责和粗暴干涉.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剧中,谈话场景应服务于叙事的需要、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趣味的渗透.其中,叙事是基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是提升,趣味的渗透属神来之笔,不可强求.在选择谈话场景的时候,创作者应综合考量这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之交的几年里.中国反腐电视剧迅速崛起.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本文在历史地梳理反腐电视剧轰动效应的基础上,从艺术文本的角度剖析了这一效应得以形成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电视台、电视观众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有很高的期待,然而播出后,电视台、电视观众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期待都落了空。这一事件反映了电视台的市场投机行为,也折射出了行业内部法治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讲,《中国达人秀》是消费主义的,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对仪式、故事、梦想、情感等元素的消费上。因为这些元素都被编入了作为文化产业的电视工业生产体系,成为创作者、播出方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视率的手段,所以无可避免地带上了铜臭气。  相似文献   
6.
王海鸰电视剧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作为电视剧作家,王海鸰的创作起步于1992年的《爱你没商量》。那时是王朔带着写,王海鸰还谈不上自己的风格。1997年,王海鸰推出了自己的独立之作——《妈妈今晚去远航》。虽然这部电视剧只有上下两集,影响力也不大,但却开启了王海鸰个人创作风格的探索之路。1999年的《牵手》、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相似文献   
7.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是以情感故事、调解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是一种纪实性电视节目。高鑫在《电视纪实作品创作》一书中指出,这种电视节目"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的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表形结构,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电视剧宣传问题的论著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并不断有力作出现。而在论述过程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智慧的火花。但中国电视剧宣传问题研究不但有不足,而且还不少。比如,层次不高、视野狭窄、普遍性差、学理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9.
刘慧芳是传统道德的化身,而牛鲜花集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于一身。不同的女性形象特征源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刘慧芳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肩负的是呼唤传统道德的责任,而牛鲜花出现在2000年代末,肩负的是重建新的道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1959年的《我的一家》算起,中国谍战电视剧的发展已经历五十多年。纵观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谍战电视剧不但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品牌,而且在技术条件、艺术水准、美学追求、文化内涵、生产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从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演变入手,管窥中国谍战电视剧的艺术进步。类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