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前言亚洲自1950年开始举行“亚运会”至今已经十一届,实际效果表明,这一举动极大地调动了亚洲各国人民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推动亚洲田径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从第七届(1974年)亚运会我国派团参赛开始近五届的近二十年中,看亚洲及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状况。亚运会的田径比赛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亚洲水平,也代表着亚洲的最高水平。因此,研究近五届(七、八、九、十、十一)田径发展的特点,并通过它来回顾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田径比赛中获奖国成绩进行整理统计,并与上届亚运会田径赛上各国总排名相对比,从而研究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中日争霸格局瓦解,亚洲田径竞技已是多极化发展方向;中西亚国家外援军突起;各国瓜分奖牌;亚洲田径整体竞技实力低落;我国田径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伦敦奥运前景堪忧等。另外,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田径竞技未来发展重点项目,为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以及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及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第17届亚运会田径比赛奖牌榜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从而研究亚洲田径比赛发展的现状.研究表明:中日争霸格局瓦解,获得金牌的国家地区分散趋于明显,以巴林、卡塔尔等为代表的中西亚国家逐渐崛起,成为冲击亚洲田坛的新生力量,亚洲田径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亚洲田径实力虽得以提升,但整体低落,仍落后于美国、俄罗斯等田径强国;我国田径"亚洲霸主"的地位难以撼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探究,分析亚洲田径竞技实力.指出:我国应以田径"1516计划"为契机,抓住中国田径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达标类体育项目运动水平百分制评定法,以12、13届亚运会当年的世界田径最好成绩为标准,对12、13届亚运会田径运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现:与第12届亚运会相比,第13届亚运会田径运动水平男子呈停滞状态,女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第九届全运会看福建省田径运动现状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田径代表队在第九届全运会比赛成绩的综合分析 ,研究九运会田径比赛的特点 ,明确福建省田径运动目前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和水平 ,针对福建省田径运动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发展对策研究 ,旨在为省田径训练管理部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以期对福建省田径运动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十五届亚运会的田径比赛成绩与2004年奥运会参赛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发现田径的发展速度增快,对将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金的希望有比较好的前景。对此,提出我国田径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夺金的若干建议,这对我国的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1984-2008年共7届奥运会比赛中国田径成绩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力图准确定位我国田径的发展现状,寻找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的潜力和契机,为我国田径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田径竞技实力在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强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田径逐步打破了"阴盛阳衰"格局,趋向均衡方向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近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比赛成绩,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现状。为提升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彬 《中华武术》2014,(12):28-30
2014年9月27~10月5日在韩国仁川进行的第17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是近几届整体水平比较高的一次。七天的比赛,运动员共改写了5项亚洲纪录、破15项亚运会纪录,并创造了10项可以跻身当时年度世界前十的优异成绩。中国15镏金再傲群雄作为第一大项,仁川亚运会田径比赛如同奥运会一样、设47个单项。中国派出男38人、女45人共83名运动员参加该项目争夺,人数恰好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持平,是历届参加亚运会田径比赛人数最多的。  相似文献   

10.
田径,一向被称为大型综合赛会的灵魂项目,有"金牌库"之称.此届亚运会三强中国、南朝鲜、日本也同样是田径赛事中的三大赢家.亚运会田径比赛是亚洲最重要的田径赛事,代表着亚洲田径当前的水平.中日相争愈演愈烈列强崛起战国形成在德黑兰亚运会前,亚运会田径赛场上一直为日本一国垄断,日本之所以能在历届亚运会都高居榜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一直牢牢控制着田径赛场.自1974年中国重返亚运会后,亚运会田径赛场成为中日两强相争的要地,在第七届亚运会上日本仍占绝对优势,中国只能居次席,还不能与日本分庭抗礼.曼谷亚运会上,中国田径健儿首次超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方法把我国运动员在多哈亚运会获得的田径14枚金牌的成绩与雅典奥运成绩以及我国第十届全运会成绩进行了多项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田径运动员多哈亚运成绩真正具备奥运竞争实力的项目非常少;运动员亚运会成绩普遍差于十运会成绩;多哈亚运会多项金牌得主成绩低于我国十运会成绩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长远考虑如何把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紧密的衔接,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最高的水平等建议,以期为我国田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第14届亚运会看西亚田径运动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207-209
西亚在第14届亚运会上一举夺得11枚金牌,成为本届比赛中的黑马,从而导致了亚洲田坛的实力格局变化。剖析其迅速崛起的原因将有利于我国田径运动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巩固在亚洲田坛的霸主地位。章运用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亚诸国在本届亚运会田径比赛中的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身体条件、优越的训练比赛条件、强大的经济支持以及在比赛中暴露的运动员非合法问题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亚运会田径比赛中的成绩与2001年广州九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九运会可代表我国新世纪初的田径水平。将九运会田径比赛成绩与2001年全国田径纪录进行比较,分析中国运动员的表现,用客观的数据得出中国田径在亚洲田坛所处的位置,促进中国田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田径比赛现场直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透视出了当今奥运田径比赛实力的格局状况.根据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表现,提出了我国今后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亚(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等为代表)在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亚运会中取得的成绩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亚国家田径项目崛起的社会学因素进行探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近三届亚运会成绩我们可以看出,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等为代表的西亚国家对亚洲田坛冲击很大,改变了亚洲田坛金牌分散的局面;(2)西亚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田径上投入极大地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提高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3)西亚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国外合法"引进"优秀运动员,使得西亚在运动员的配备上更上一层;(4)西亚在近几年奥运会和其他重要赛事的带动下,为西亚田径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5)西亚女性的解放,女性参加运动会的允许,使得西亚在女子的成绩上大大提高,同时提升了西亚的整体实力;(6)西亚在亚运会比赛中暴露出的非合法化问题也较突出,如兴奋剂、雇佣军等非合法化问题的显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田径比赛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大多数项目的水平高于上一届,男子项目成绩提高的比例大于女子。2)与世界水平相比较,亚洲田径的整体水平相对落后。3)占据奖牌榜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巴林;东亚优势项目的分布面较广。4)近年来,西亚田径项目发展成绩斐然,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男子田径队与广州亚运会获得金牌的其中五项个人项目(100米、110米栏、20公里竞走、三级跳远以及撑杆跳高)在第9—16届亚运会及第22—29届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以期获悉这些项目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这些项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冠军成绩进行预测,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田径的发展因时因地而异。以第9届~第11届全运会田径项目的前3名成绩为研究对象,对近3届全运会主要省市区域竞技实力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田径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优势互补,促进田径项目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第九、十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九运会与十运会田径比赛最好成绩、前8名平均成绩,以及我国各优势项目的区域布局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田径整体运动水平稳中有升,女子项目表现平平,男子项目进步较为显著;优势项目成绩表现突出,部分弱势项目成绩有所起色,某些潜优势项目的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各优势项目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