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能力培养是全方位、长时效的工作,英、美、澳等国家的大学已普遍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一般课程。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吸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纵深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当前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注重学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就业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全程性和专业性;就业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化、和学生缺乏对自身就业能力培养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企业以及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离不开毕业生、企业、院校、社会等相关主体的参与。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战略流程、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四个维度构建绩效棱柱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融合、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就业支持来调动院校内外资源,全面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大学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本职所在、应有之义,是高校的主责主业之一,但就业能力培养参与主体多元、影响因素众多,不能任意放大单一主体的责任,亟须在高校、政府、雇主、学生个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客观存在权力有限性、能力有限性与资源有限性,应针对性进行责任的纵向和横向配置,建立基于时间和基于范畴的有限责任,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高校的责任边界,有效区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内容产品提供方面的主导责任、个人与自我方面的引导责任以及服务与机会方面的支持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也已经引发各界关注.本文试着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理论和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如何负起责任来唤醒大学生生涯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自觉的具体经验和做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而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共同分担的责任体系。本文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的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涉及到政府、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四个方面,加快政府部门和高校内部的配套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用人单位吸纳人才的能力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全社会的共识。本文在分析用人单位对工科大学生的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从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角度探究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途径。高校应当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用人单位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就业市场总体供需失衡、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与意愿不足、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用人单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包括:国家对高校招生规模必须予以宏观控制;政府应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其加快发展;高校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招生和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指出就业能力培养不足,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产生就业鸿沟的根源;提出高校从重视就业率到全面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转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就业"作为一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制度,它通过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深入考察,畅通了大学生就业之路。在目前"试就业"实践中,高校的应有职责与作用被忽视,用人单位参与的激励机制有待强化,学生权益保障难,参与热情不高。深入发挥"试就业"的就业促进效用,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高校的相关职责与作用,强化针对用人单位的参与激励机制,切实保障"试就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解决此问题,大学生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就业指导、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加强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问题,大学生能力状况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不匹配。从高校和学生的角度来看,培养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高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与社会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大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不断变革,在本世纪初,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由"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转变,在就业政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显示综合素质成为制约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受到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重视。用人单位对经历过校企合作教育的毕业生非常满意,被企业留用的学生不需要适应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入一线项目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教学质量有不同的观照点和价值诉求。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中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政府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越位"与"缺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行政权力泛化;教师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权力薄弱;学生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权力缺失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权力边缘化等。要建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价值诉求,保障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权利,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以及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笔者历时一年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就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