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依据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以江苏省为个案,对群众体育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进行分析。归纳群众体育政策基层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财政来源;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政策执行方式;确立目标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其健身意识与组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2.
深入剖析不同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政策供给情况,探究更高水平的政策供给策略,以此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向更高水平升级。运用扎根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策工具与作用阶段及两者交互的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并探索政策供给的发展历程、政策工具运用、作用阶段供给以及二维交互作用等特征。结果显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历经初创探索、全面推进和提质增效3个阶段。供给型政策工具处于主导地位,但供给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次之,但场景支持欠缺;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缺位,存在供需错配矛盾。政策供给呈现出纵深化转型、标准化引领和创新性变革的发展态势。供给策略:调整结构,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工具;协同共治,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效能共同体;精准智治,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多维驱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体育学界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从几个维度展开,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区域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网络系统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对"十三五"开局之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执行运行机制以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全覆盖保障体系;实施面向民生体育健身工程策略,推动大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逐步完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运用Nvivo11 Plu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文本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在全民健身实施中给予了全方位的规划和支持,但在实施计划文本制定中政策工具类型选择呈现不均衡现象,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偏好差异性显著,政策工具与参与主体、实施领域之间组合适配性不足等问题。未来地方政府应重点关注群众体育需求导向,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效性;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提升政策工具匹配程度;统筹多方政策主体协作,健全群众体育政策体系,为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运用Nvivo11 Plu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文本中政策工具不均衡使用现象突出,呈现出重“环境型”轻“需求型”政策工具;不同参与主体政策工具类型使用存在差异性,政府部门侧重于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群众个体方面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较多;在实施领域中群众体育运用政策工具频数最多,而体育文化领域关注面缺乏。并针对全民健身政策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应统筹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健全全民健身政策体系;优化政策工具均衡使用,提升全民健身政策执行力;动态调整注意力配置,促进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当前校园足球政策执行阻滞的表现及成因,认为政策制定本身的缺陷和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执行资源的匮乏、执行方式的机械和执行环境的复杂性,造成政策文本截留并出现选择性、替代性执行及执行敷衍、执行无能等阻滞现象。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阻滞问题就要明晰政策的目标定位、提升政策权威;完善政策的执行体系和监督机制;构建利益平衡机制,优化目标群体的行为;拓宽政策施行的资源基础,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7.
立足政策体系理论,结合新时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背景,分析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的价值、理念与框架。认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在"三个有利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的"五大理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导向、突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政策宗旨、确保政策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强化政策的整合性与协同性、重视政策量化标准与异体评估;最后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主体、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测评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框架,并详细阐释了各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行动纲领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梳理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变迁与政策体系演进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格局的历史变迁脉络与政策体系演进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变迁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领域的重大变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针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并主导着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制定与执行。1995年以来,我国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先后经历了建设体育大国、建设体育强国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历史变迁,全民健身的政策体系也相应地经历了全面启动、跨界整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演进,并在价值取向、制定主体和主题内容等方面体现了相应特征。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工作格局下,全民健身政策体系需要重点关注活动内容生活化、场地设施层次化、组织体系网格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内容分析法,按照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从X基本政策工具和Y统筹协作多元主体两个维度对《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2018-2030)》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单元界定、内容编码、计量与分析。研究发现:世卫组织《行动计划》政策文本兼顾了三种类型的政策工具,运用较为均衡,推动和拉动及影响效用较为显著。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占据主导,重点关注科技的使用与创新;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运用合理,长短期政策相互配合;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比例适中,更为侧重国际交流与服务外包。该计划以公共健康为本,注重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发挥社区组织为支撑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以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与实施。最后,针对《行动计划》政策文本中政策工具运用情况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全民健身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政策网络作为解释政策过程的重要治理工具之一,为揭示评估逻辑提供理论视角。基于政策网络理论,对日本涵盖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计划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体育基本计划》评估实践进行引鉴分析。日本设立专门评估机构,注重第三方评估,重视国民参与,构建跨部门互动、政民互通的多元评估体系;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实施制度,规范评估工作;重视社会组织、国民等参与,形成良好的信息公开机制;运用逻辑模型建立评估内容体系;利用评估结果优化资源配置,为政策实施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新发展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计划》评估工作应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跨部门协同评估,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评估制度建设,构建评估内容体系,加大评估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评估结果在科学决策中的应用,进一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协同学的相关原理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协同效应形成的条件,并提出了促进协同效应产生的主要机制。开放性、非线性、关联性以及自组织性是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协同效应产生的条件;建立与完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社会参与机制、主体的协调机制以及目标群体的表达机制等,能有效促进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协同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政策执行模型,对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潜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体教融合政策执行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多维复杂综合工程,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诉求都充满着对体育的倾轧与束缚,更是制约体教融合政策执行的重要掣肘因素。突破体教融合政策执行困境,必须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政策配套体系,形成具有耦合效应的体教融合政策群体;加强体教融合政策宣传,寻求目标群体认同,形成促进目标群体持续参与政策执行的逻辑机制;注重配套政策文本的渐进性和可操作性,明晰体教融合政策规定,防止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异化;拓宽政策资源,优化执行环境,营造政策执行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3.
运用资料法、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高校体育资源在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存在运行经费短缺、安全综合防治机制缺失、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建议: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完善体育教师服务全民健身的法律与政策体系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统筹建立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综合防治机制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校地共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目标,建设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推动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纳入政府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我国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异化现象已成为一种体制性沉疴而难以破解。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Z县及下辖F镇为个案,结合需要理论、组织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提出“需要·组织·制度”分析框架,从行为逻辑的生成探寻执行困境的成因。认为: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以各自特定的需要满足程度影响政策执行进程,而政策基层执行组织与制度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的逻辑生成。因此,推进校园足球政策有效执行,必须在满足政策执行主体合理需要的条件下,不断完善基层执行组织体系建设,进行基层制度创新。提出:完善校园足球政策顶层设计,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基层执行体系建设;推动校园足球基层组织体系改革,重塑部门间权力协作秩序;推进校园足球基层制度创新,对执行异化进行刚性约束。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从政策自身、政策执行机制、政策主体与客体、政策资源和政策环境5个维度对我国体育中考政策执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方案本身的欠缺,政策体系的不健全,政策执行机制存在梗阻,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利益分歧,政策资源的短缺、不均衡,以及中考竞争性的加剧都是我国体育中考政策执行中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提出在体育中考的持续推进中应确立以发展学生体育素养为核心的政策目标,不断完善体育中考政策体系,提高政策自身品质;从高位推动,层层落实,健全教育部门的上下联动机制;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寻求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在社会、学校、家庭间形成统一的"目标函数";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的持续投入。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是推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分析相关政策对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TM-PMC复合政策评价方法,遴选“十二五”到“十四五”时期的12项代表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进行内容分析与量化评价,构建包含10个一级变量、45个二级变量的TM-PMC指数模型。结合文本挖掘工具进行政策内容分析发现,“十二五”到“十四五”时期,体育的内涵外延更加清晰广阔,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定位不断拔高,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新发展理念”,聚焦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政策主题相对集中稳定且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持续向好发展。TM-PMC指数模型量化结果表明:1)政策总体设计较为合理,政策间差异化程度较为明显,12项政策中有5项达到优秀、4项为良好、3项为可接受。2)到目前为止,“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评价最优,“十四五”“十二五”次之,且相同性质的政策随时间推移分值逐步提高。3)影响政策TM-PMC指数值的主要因素包括受领对象、政策重点、政策包容与激励措施4个变量。因此,“十四五”时期相关政策制定应推动受领对象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与健身需求交互建构是5G时代"移动互联+全民健身"的生成机制,供需主体同向共变是其发展状态,多元要素系统融合是其演进趋势,并最终在实践中生成"数字化健身共同体"形态。直面5G时代"移动互联+全民健身"机遇与挑战,探索突围路径:完善体育科技伦理体系,以"人民性"作为衡量技术发展的标准;制定针对性政策法规,协调政策激励与过程监管;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数字健身平台与体育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引进社会力量与新型人才共建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贾迅良 《湖北体育科技》2023,(10):896-900+937
全民健身政策是保障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指南,对相关政策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优化政策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对我国十八大以来213项全民健身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出全民健身政策指标体系和PMC指数模型,并对7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全民健身政策整体制定合理,均属于良好等级以上,但在政策时效、政策功能、政策领域、作用对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未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功能和评价变量之间的整体性关系,注重政策时效长、中、短期目标的合理分配,多角度完善保障激励措施,优化三大政策工具的结构布局,补齐政策工具使用的内部短板,增强政策文本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开展困境,并提出调适策略。困境:政策体系建设滞缓,执行标准模糊;执行主体联动不畅,执行监督不力;目标群体趋向私利,执行态度偏离;执行环境基础薄弱,资源保障不足。调适策略:加快政策体系构建,细化政策执行标准;加强执行主体联动,提高政策监管力度;增强目标群体观念,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优化政策实施环境,拓宽执行资源渠道。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务例>的颁布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过程中的配套制度建设应从公民健身权利保障制度、全民健身组织制度以及全民健身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制度的建设是对务例具体实施制度的完善,它与<全民健身条例>共同组成了全民健身的法律制度体系,对全民健身事业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