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2005—2015年发表在国内期刊关于《体育法》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体育法》修改和完善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分析认为:近10年我国《体育法》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法理基础、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修改完善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视角上缺乏国内外间的比较;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而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成果较少;研究方法运用上缺乏理性思辨与实证研究。《体育法》的后续研究应侧重实证、实践以及可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6):478-482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2~2018年核心期刊发表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法、词频分析法、关键词共现分析、知识图谱等方法,揭示我国体育教师研究的时空分布、高产作者、高产机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及未来研究态势。通过知识图谱厘清我国体育教师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体育教师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把体育作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置于显著的位置,有必要从法哲学的高度阐释体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厘清体育法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具体作用。应当从包容、尊重、权能、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强化体育法之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功能,通过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和司法来彰显其社会实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视角,探讨近7年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核心作者和机构分布,进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近7年来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于运动人体科学的2 15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 SpaceⅤ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关键词、作者、科研机构等文献数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 1)近7年来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热度呈现出下降的态势;相关文献主要收录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2)从科研机构的发文量来看,排在前5名的机构依次为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华东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高产作者前5名为季浏、胡杨、刘宇、丁树哲和陈佩杰;动物实验、有氧运动、骨骼肌成为该领域中高频关键词;3)刘承宜、李雪、徐飞、尚文元、孙君志等成为该领域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基础领域研究中,在运动干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过度训练、等速测试、运动性疲劳、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5,(3):37-44
美国法学院的体育法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期。体育法在发展源于社会需求:美国的职业体育、大学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使体育领域成为一个商业领域,吸引着法学院师生投身其中;体育法是美国体育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侧重于侵权法、产品责任、过失、风险管理等体育伤害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应对工作中的体育伤害问题。通过对美国体育法文献的统计可知,美国体育法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体育平等参与和反歧视、大学体育、职业体育、反垄断、运动员合同与劳资关系、体育代理、知识产权、转播权、体育伤害与侵权、兴奋剂、赌博、体育暴力、体育场馆、税收、纠纷解决与仲裁、奥林匹克与国际体育法等问题。美国体育法研究有紧跟体育发展,关注本土问题,以案例为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20,(2):113-119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收录的592篇反兴奋剂研究主题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反兴奋剂研究发文趋势、作者、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领域反兴奋剂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呈现缓慢起步、波浪式发展的研究趋势,研究高峰多集中于奥运会前后;国内杨彬龄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但学者间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外没有突出的核心研究者,大多较为均衡,且合作关系较为密集;国内研究机构以北京体育大学和湘潭大学为核心,但各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多以独立研究为主;国外以哥本哈根大学为核心,且较多机构合作紧密;我国学者在反兴奋剂的社会文化学、法理学等层面有着丰富的学术理论探讨,国外更注重于兴奋剂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实践。建议国内学者、机构之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高产作者和高产机构的数量,鼓励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反兴奋剂问题进行关注与研究,聚焦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调查、检测技术的实证研究、社会心理学调研等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890条体育法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测体育法领域研究热点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1)我国体育法研究力量集中于武汉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机构,以及于善旭、韩勇、黄世席等作者;(2)研究热点涵盖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3)演化经历了自身到外部的探索、奠基、完善等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体育教育主题的4178篇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III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体育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分布和主要研究期刊,以关键路径算法(Pathfinder )呈现高产机构、高产作者与合作情况及研究焦点。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育研究的年发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国家分布与主要载文期刊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英国等国;高产机构主要由美、英两国构成;高产作者有相当一部分领军人物为华人,且与高产机构对比发现,高产作者大部分都就职于顶尖的高产机构;符合 Power Law 的分布规律,这些作者与机构都有一定的倾向性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16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063篇太极拳领域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法、词频统计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Space III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太极拳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动态过程,为我国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17年来,我国太极拳研究的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高产机构主要包括上海体育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南大学等;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姜娟、虞定海、刘巧芳、刘静、周勇、王岗等为代表,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合作程度有待提高.最后通过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我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太极拳运动、大学生、老年人、太极拳教学、简化太极拳、太极拳锻炼、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近年来飞行员体育研究情况、热点以及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收集并整理文献,运用Cite 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共现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内容构建知识图谱,梳理分析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现状与前沿。结果:筛选获得飞行员体育研究相关文献102篇,目前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呈现明显波动态势,文献多刊载在医学、体育学等期刊;空军杭州疗养院娄振山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是国内飞行员体育研究的中坚力量,高产作者形成4个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分散。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和时区图谱得出:心理健康、心理应激、民航飞行员、航空体育课程、体能训练、体育锻炼为目前研究热点。结论:近年来,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的热点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体能训练、运动损伤、评价模型、课程构建等逐渐演变为新的研究热点;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心理疲劳、心理韧性等方向的研究呈现持续性和连续性特征;以飞行员心理研究方向的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刊载最多,体育训练方向则较少。建议军民航飞行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借鉴研究范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飞行员体育领域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梳理,深入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为推动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以及培养出更多的体育舞蹈人才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分别对“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三种模式进行梳理,在教学中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遵循体育舞蹈教学规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优势与弊端,归纳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为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提供理论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献述评为基础,概述了"十一五"期间农村体育研究涉及的领域与阶段性成果,并从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农村体育保障机制、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以及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等热点方向对"十一五"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认为我国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单一陈旧、不规范、难与国际接轨,研究结果应用价值不高等。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农民体育权利、农村体育文化、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农村体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农村体育组织等命题在"十二五"期间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对"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体育法的价值研究属于体育法的基础理论研究,随着体育法学不断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体育法的价值问题。我国学者在进行体育法的特征研究、体育法研究方法的研究、《体育法》修改理念的研究和体育权利的研究过程中都会涉及体育法的价值研究,在国外,体育法的价值是相关著作中所必需涉及的问题,学者们都是集中某一层次或某一种价值的研究。而无论国内和国外,体育法的价值冲突、价值评价、价值实现等问题学界还少有人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应该在今后体育法的价值研究中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是国际体育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及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回顾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结合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分别从话语内容、表达形式、概念使用与路径选择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现存困境,构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构建经历了起步阶段、转型阶段与突破阶段。主要问题包括:(1)话语内容:学术视野与视角存在局限性;(2)表达形式: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相脱离;(3)概念使用:概念与理论创新性不强;4)路径选择:学术研究成果与话语传播不畅。建议:(1)话语内容:拓宽体育学术视野,树立话语先机意识;(2)表达形式:正确处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系;(3)概念使用:注重核心概念提炼与理论的持续创新;(4)路径选择:学术界与媒体协作推广学术话语传播。  相似文献   

15.
提升国际体育仲裁话语权是增强我国国际体育治理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我国国际体育仲裁话语权,一是要着力提升我国当事人、仲裁员的参与度;二是要加强国际体育仲裁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下大力气培育“超级仲裁员”;三是要以建设好CAS上海仲裁中心为抓手,加强与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联系;四是在涉及体育案件的媒体传播中,要坚持以客观性、法治性为原则,少一些“阴谋论”的假想,树立中国良好法治形象。最后是以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为契机,通过研究体育仲裁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我国体育仲裁与国际体育仲裁的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科学文献分析软件,以Cnki收录的1117篇1986—2017年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绘制体育信息资源研究领域关键词、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共现网络,揭示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信息资源研究的发展分为起步探索阶段(1986—2001年)、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稳定发展阶段(2010—至今)三个阶段;(2)体育信息化网络化、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整合、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育整合、体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等研究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互联网+体育信息资源”相关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研究的热点;(3)作者间的合作研究程度较低,目前还尚未形成较具规模的研究团队;(4)体育院校是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虽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有待开展深层次的长期合作。提出:形成国家相关机构、地方体育局、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各层级、各类型纵横交错、交叉合作的研究链,建立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享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并引领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未来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高校作者项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3年国内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2633篇论文的高校教师进行项群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是体育科研领域的主要力量。在作者群中,高校男性教师多于女性;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是体育科研队伍的主体;高学历教师是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力量;中年教师是体育科研的骨干。广东高校体育科研活动开展的较活跃;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以及核心期刊所在地区进行体育科研的高校较多,教师发表的论文也较多,反之较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体育科研主要集中于体育院、系,高校非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研究的较少。个人研究仍是我国体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我国小康社会标准中对身体健康标准的欠缺入手,分析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拓展高校体育功能的建议。认为应尽快论证出台“健康素质”的标准;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确定在“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拓展高校体育的功能,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设施、场地等资源优势;高校应充分加强对先进的体育理论和体育思想的研究工作,充当好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员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8年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及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分布与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能为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未来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期刊论文、课题、教材专著为体育科研产出指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四所“985工程”高校2006--2010年间的体育科研产出情况进行调研,对体育科研产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985工程”高校体育科研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科研产出已达到本校其他学科水平;其他三所高校的体育科研较之本校其他学科,科研氛围不佳,科研产出不理想。制约体育科研的主要因素是科研传统、体育教师本身意识和能力欠缺等。建议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和高水平人才引进,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