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安徽省内三所本科院校大一至大三的332名曾留守大学生、272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曾留守大学生强迫、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在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内,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总均分及总分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双方外出工作的学生在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一方外出工作的学生;童年留守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随机抽取到的农村756名四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和623名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单亲监护留守儿童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和同辈监护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异较小.建议采取单亲监护方式较好,或改善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农村211名留守初中生和223名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三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三个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调查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的生活压力事件多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初中学生在生活压力事件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使用Scl-90对一艺术院校的2010级新生施测,选取30名贫困生和101名普通学生作为样本,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艺术类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强迫、焦虑和恐怖几个因子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存在差异显著;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高校237名经历创伤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专业差异;不同等级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在心理健康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不存在差异,在其它几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创伤后成长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有显著相关,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衡水学院137名贫困生和150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贫困程度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自卑感越强;一等贫困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三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因子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等贫困生仅在躯体化、敌对和外貌自信三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阳性与阴性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等级贫困大学生自卑感阳性与阴性人数比例差异濒临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11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变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退避等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男留守儿童的精神质、解决问题、自责等因子远远高于女留守儿童,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父母外出时间上,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质有显著变化。在教育中,教育者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并根据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因素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应付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和人格量表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中的某些维度对大学生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健康预测作用显著。大学生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健康会受到其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学生工作者可以把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作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蚤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某高职高专学校新生进行测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阳性筛壹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心理健康量表中的焦虑因子与人格量表中的重情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量表中的抑郁因子与人格量表中的重情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活跃因子、坚韧因子和随和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量表,对洛阳师院和郑州大学共519名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所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均处于正常水平;(2)两类大学的大学生相比较,在16种人格因素和8种次级因素上,少数个别因素有差异,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男女性别之间作差异分析,人格特征显示出较大差异;(4)总体上有5.8%的学生心理不健康,其中高师生比例高于综合性院校.  相似文献   

13.
以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艾森克人格测验和SCL-90对芜湖一所中学1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不同人格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o)对239名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新生SCL-90除了“恐惧”因子外,其它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强迫因子分高于女生,有显著差异。高职大学新生人格特征良好.积极。针对高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提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健全高职大学生的人格.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社会支持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33名老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居住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效应量为29%。研究认为,内外向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480名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进行调查,探讨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发现:①不同性别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概念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高职生自我概念的总分、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满意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③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④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高职学生童年创伤经历、成人依恋与心理资本的关系,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成人依恋量表(AAS)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515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家庭居住地、留守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创伤经历的高职学生在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中均显著低于低创伤者;高职学生童年创伤经历、依恋关系各维度和心理资本显著相关;高职学生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依恋中的亲近、焦虑因子共同解释析心理资本的29.4%的变异,依恋的亲近和焦虑在高职学生的创伤经历和心理资本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可以缓解创伤经历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221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不同安全感水平下心理健康差异显著;(2)生活事件、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3)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4)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5)留守处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安全感在留守处境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角色认同现状,采用大学生角色认同量表调查了929位在校大学生。结果显示:(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角色冲突与角色懈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角色认同在性别、不同层次院校、专业、监护人、联系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在角色消极认同上的得分,男生、理工类、三本院校、留守期间由父亲监护的、亲子联系1年≦1次的学生显著高于女生、文史类、二本及以上院校、母亲监护的、亲子联系频率1年>1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对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519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但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因子上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的学生在PHI量表上的测验结果基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不如女大学生;男生的外控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内控组与外控组在心理健康量表(PHI)各因子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的水平,内控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外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