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库恩科学范式理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教育思想 ,库恩对科学教育与公众的科学信仰 ,科学教学 ,“收敛”、“发散”思维的培养 ,科学创新能力养成 ,科学“真理”教育 ,科学哲学对公众科学教育的作用都有所研究。观点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哲学的“修辞学转向” ,修辞学方法逐渐渗透和扩展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对科学语言的语形、语义和语用修辞 ,通过对修辞战略、修辞主题和科学共同体的“发明” ,通过对科学和修辞“难题”的解答 ,科学修辞学确立了它具有元分析特征的方法论地位  相似文献   

3.
日本“殖民地科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殖民地科学”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科学技术与帝国主义问题时使用的概念,指的是帝国主义宗主国在殖民地所运用、移植和发展的科学技术。本文介绍了“殖民地科学”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按研究对象所处地域,就目前日本学者“殖民地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强调在我国应重视对“殖民地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婧  雷家骕 《科研管理》2022,43(11):1-10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认知视角对中国情境下高校/研究机构衍生出来的“基于科学的企业”的创新发展主导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这类企业存在双主导逻辑并存的现象,分别为“需求归因”和“技术机会归因”逻辑,并且虽然在不同的阶段两种主导逻辑一以贯之,但企业对于两种主导逻辑的侧重即两种主导逻辑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方式是不断动态演化的。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双主导逻辑对“基于科学的企业”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双主导逻辑的演化路径以及对“基于科学的企业”参与和利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情境下“基于科学的企业”相关研究具有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眭平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49-1453
 凡在科学探索中取得辉煌成就的科学家,大多是知识面广泛、涉及研究范围开阔的“博学”者。这已成为科学史上一大事实。从钱学森的“博学”谈起,探讨科学大师的“博学”现象、“博学”动机,及 “博学”在科学探索中的创新作用,并对“博学”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与SSK实验室研究关注“知识实践”的社会建构不同,SSK科学争论研究侧重于对争论中的“知识主张”的建构过程进行社会学研究。鉴于此,文章拟从“研究场点”、“关于争论的争论”、“争论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在阐述利益模式和经验相对主义纲领的基础上,就SSK科学争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SSK争论分析方法之于科学史的意义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政治学要成为一门真正意义的“科学”,必须要对政治现象作理性、系统、经验性的因果解释,以便使政治学能够成为一门基于“经验解读”和“精密分析”的科学。这就要求对于政治学研究从以对本质的“价值性”转向对行为的“规则性”,而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政治思想向政治科学范式的转变。在这场范式革命中,区别于传统古典政治学研究中诸如历史分析、法律规则分析和运行机构权能分析所带有的浓烈道德和哲学色彩,行为主义运动从诞生伊始就始终坚持政治学中的“科学”性的目标,致力于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这种重构使政治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开放,并提出了政治学研究必须引入实验分析方法的新课题,而从空间哲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也成为一种实验政治学研究的新的视角尝试。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演变的几个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王希艳 《科学学研究》2008,26(2):255-260
 从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发布第一个正式“科学不端行为”定义,到2000年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的“研究不端行为”定义实现了定义的统一,美国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经历了十多年的争论,内涵发生了四个大的变化,一是取消模糊语言“其他行为”;二是加强对术语“捏造、篡改和剽窃”的解释;三是建立不端行为调查结论的判断依据;四是从“科学不端行为”转变为“研究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地球科学部先后组织了“地球系统科学战略调研”、“地球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国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比较与资助战略分析研究”、“国外科学基金地球科学学科资助规律研究”等课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地球科学的特点、现状及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差距。这些课题是“十五”战略与政策研究基础的延续和深化,吸取和整合已有的战略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入分析各类资助数据反映的政策内涵、各类项目资助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启动地球科学“十一五”规划提出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女性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科学史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在科学编史学层面上具有如下一般共性:均以建构主义科学观作为编史基础和前提;均采取批判编史学的立场,对关于科学“内部史”与“外部史”的区分、辉格式的编史原则及“进步主义”科学史观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区省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01,23(5):33-40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近年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的核心。文章在对云南省现有耕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认为从土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山区省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是指保持现有耕地总数中的净“宜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不适宜耕作的现有陡坡耕地、轮歇地等不应列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范畴。本文还分析,制定了云南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方案,包括耕地的数量、质量平衡和人均占有耕地总产品的平衡;并提出了山区省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1年论证通过、2002年启动执行的第二批重大研究计划之一“真核生物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信息基础”的总体情况,及该计划执行2年以来所资助课题的进展和所取得的成绩;浅析了该重大研究计划前期资助项目的布局情况和组织管理特点;并根据该重大研究计划存在的问题,在中期评估讨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项目的后期管理及鼓励学科交叉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莉荣  袁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8,(3):260-261,263
激光扫描器广泛应用于激光电视、在线检验和条码识别等领域。激光扫描器的方式多采用转镜-振镜方式,但由于转镜-振镜扫描系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会产生扫描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引起显示图象的畸变。本文将以40面转镜-振镜系统为例,即采用40面体转镜作为反射镜来获得行扫描,来分析多面体转镜系统的扫描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旭 《资源科学》1995,17(2):7-11
我国西南四省(区)贵州、云南、四川是壮、苗、布依、侗、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该区各类资源丰富,蕴藏着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由于岩溶发育广泛,石山裸露,交通不发达,加上长期不协调的人为开发活动,使该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成为我国政府“八七扶移民、开发、石灰岩山区、扶贫  相似文献   

15.
王卫 《资源科学》1993,15(6):11-18
本文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土地资源二个层次的分析入手,揭示了贫困山区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退化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普遍性问题。确立了以重建良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总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基本方向,对用地矛盾众多的贫困山区县,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模型,为贫困山区县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金生 《青海科技》1998,5(2):37-39,32
本文就建筑底层排水横支管与出户管之间的垂直距离需加以改进的问题的作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断流的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河断流存在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综合原因, 其中自然因素中又以气候为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利用1951年~1999年近百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了黄河上、中、下游各流域的面雨量和温度,对黄河流域近50年来温度、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1920年--1999年近40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讨论了温度、降水与黄河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922年--1932年气温较高,降水量偏少是造成黄河流域对应时段连续枯水的主要气候原因;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的黄河断流,除了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外,人类对黄河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医学研究领域科学基金申请项目数量持续增加的原因,探 讨了医学领域研究队伍创新能力状况,提出了推动我国医学研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蒋有绪 《资源科学》2000,22(6):77-82
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和途径已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并开展了许多相应的活动。联合国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推动此领域活动,通过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和示范,以及建立木材生产认证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耀星 《资源科学》2000,22(6):62-66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