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这些矿物燃料在自然界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人类面对矿物燃料日益枯竭的现状,必须寻找新的能源,开发新的能源,其中一种令人向往的新能源便是氢。 用氢气做燃料,优点很多:一是干净。氢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的矿物燃料一旦耗尽,会不会出现能源荒呢?不会。因为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那就是江河湖海中的水。水通过高温(1000℃)可以分解出氢,而氢在已知的各种燃料中,它的能容量是最大的。以单位  相似文献   

3.
水中取火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地球是一个几乎被水全部覆盖的星球,一旦水真正成为制氢的燃料,人类就又获得了一种经久的能源。有人计算过,如果将地球上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其能量约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所蕴藏的全部矿物燃料的1万倍。 不过,水中取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以石油、煤等作燃料,采用催化剂和高温办法产生氢气或者用电解法制氢气,但成本很高,如  相似文献   

4.
前程似锦的理想能源──氢地球上拥有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有限的,而且,这些燃料的燃烧会造成酸雨和温室效应。因此.人类必须找寻新的理想的能源,既资源丰富,又热值高,安全,不会造成污染。在这样的困境和高要求下.人类找到了一种理想的能源——氢、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已进行利用氢作燃料的研究。首先,氢在宇宙中的储量丰富、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并且大量氢云充满许多星际空间。仅海水中所含的氢发出的热量,就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所能产生的热量大9000倍,而这些氢在燃烧后又生成水,可以重复使用、其次.氢对人类的…  相似文献   

5.
矿物燃料的广泛使用 ,已对全球环境造成威胁。同时矿物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 ,耗之有限。因此 ,寻找新的能源 ,是大势所趋。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家认为 ,氢能在 2 1世纪能源舞台上将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能源。氢能 ,是指氢与氧反应放出的能量。作为能源 ,氢能有以下主要特点 :( 1 )能量高。除核燃料外 ,氢的发热值是目前所有燃料中最高的 ,是汽油的 3倍。氢的高能 ,使氢成为推进航天器的重要燃料之一。 ( 2 )氢本身无毒 ,燃烧产物是水 ,无污染 ,且能循环使用。 ( 3)氢燃烧性能好 ,点燃快。 ( 4 )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中 ,人们把能源、材料、信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其中能源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能源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发展 ,到人们的衣、食、住、行 ,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消耗能量 .目前人们需要的能量 ,绝大部分来自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但是 ,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这些矿物燃料并不是无限的 .据估计 ,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的总储量 ,大概还能供人类使用到 2 1世纪中期 .人类必须尽快找到足可依赖的新能源 .太阳…  相似文献   

7.
现在地球上的总人口已超过50亿,预计到21世纪时将有80~100亿人。地球上储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资源有限,大约在21世纪中叶将耗尽,而且这些矿物燃料作为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愈益显得重要。所以21世纪的能源应以核能、太阳能为主。目前裂变反应堆为动力的核电站提供了全世界总电量的1/6,预测到本世纪末将增长到1/5。(我国的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亦正在安装施工当中,不日将建成投产。)但裂变堆  相似文献   

8.
谈谈能源     
谈谈能源展望我们知道,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自然能源,除了燃料能(即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能)之外,还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波力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这些能源都是巨大的、比如太阳能,据粗略统计,每年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要比目前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最有前途的能源有两种:一种是氢能,另一种是受控核聚变能。氢蕴藏于浩瀚的海洋之中。海洋的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千米,若把其中的氢提炼出来,约有1.4×10~7t,所产生的热量是地球上矿物燃料的9000倍。氢气是一种极为优越的新能  相似文献   

10.
寻找新能源──本世纪能源问题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先决条件。然而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已经被人类过度消耗,因此,本世纪,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能源。 地球还有多少矿物燃料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18世纪以前,木材在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到19世纪下半叶,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要能源;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首位,由此开始了"石油时代"。 石油、煤炭等这些当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都属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在当今世界,矿物燃料提供世界91%的一次性商品能源,…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所消耗的能源绝大部分来源于一次性石化燃料,即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从长远观点看,这类能源终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随着人口激增、工业无节制地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预计到下世纪中期,世界能源消耗显较现在将增加两倍。如无特别重大的发现,估计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煤和石油,只能维持200~300年。还有人估计,地球上石油的蕴藏量为2兆桶,从1900年左右开始使用,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别2050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目前,我们需要的能源有90%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但矿物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要消耗尽;更为严重的是矿物燃料燃烧时放出有害气体,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因此,人类必须开发一种新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2006,(1)
化石燃料的形成曾一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广袤森林中的植物变成了今天我们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就是储存了能量的化石燃料。各种车辆所用的汽油,野炊用的液化气和发射航天飞机用的液态氢都是燃料。今天我们使用的部分燃料是经过数亿年地质演变后形成的。这些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并不创造能量,只是储存了能量。那么它们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化石燃料含有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当太阳光到达地球时,地球上的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将来自太阳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一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支柱 ,是国民经济的“粮食”。近代以来 ,人们开发利用的能源 ,主要是石油、煤和天然气等非可再生的矿物能源。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 ,当前 ,矿物能源日趋枯竭 ,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为解决能源危机 ,世界各国均已投入到研究开发新能源的热潮中。主要表现是 :1 开发生物质能源能源专家们认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 ,是目前世界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日益枯竭和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们希望用新的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来取代。生物质能源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所谓生物质 …  相似文献   

15.
王洛 《中学教与学》2007,(9):F0003-F0003
在课本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氢能源所具有的优点,如来源广泛、燃烧放热效率高、燃烧产物无污染等,那么,近年来氢能源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下面就简单地给同学们作一介绍。液氢作为燃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行业。包括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使用的起飞火箭在内的多种火箭已经  相似文献   

16.
知识卡片     
21世纪的能源  在 2 1世纪中叶 ,石油和天然气将趋向枯竭 ,而再生能源、核能、氢能和甲烷水合物等未开发能源将获得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废弃物和海洋能等。目前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 ,据估计 ,可再生能源在 2 1世纪下半叶将得到快速发展。核能被誉为 2 1世纪的能源 ,由于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核废料的处理和政治上核不扩散等因素的影响 ,2 1世纪初核能的发展将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氢可用水制取 ,亦可用太阳能或剩余电力等多种方法制取 ,燃烧后变成水 ,不会产生污染。 2 1世…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世博园区内外,一些加氢站已经建成,它们是为服务世博的氢燃料汽车服务的。众所周知,氢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原料和燃烧后的唯一产物都是水。然而,令能源公司头疼的是氢燃料的生产成本太高,因此科学家正在想办法降低氢能源的造价。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利用病毒提取氢能源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加拿大研究小组提出试制反物质燃料的新方法,可望采用这种针尖大小的、称为“反氢”的燃料,将星际火箭发射到其他星球上去。通过研究表明,只有0.01克的反氢燃料,可产生相当于120吨常规液氢与液氢燃料所施放的能量,可将火箭发射到另一个太阳系。科学家采用加速器射出的普通粒子轰击铍钯,产生的反粒子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应用,然而,化石能源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地球石油储量大约为1180~1510亿吨,将在2050年左  相似文献   

20.
氢气是公认的绿色能源,虽然氢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它主要以化合态存在.目前生产氢燃料的主要方法(如从天然气中提取氢)不但能量效率低.而且还会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界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