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供娱乐一直是电视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台词像作报告,游戏像考试,观众像上课。”这是1998年以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光辉”形象。历史进入1999年,中国新型的电视娱乐节目纷纷出台,游艺性娱乐节目,即电视游艺节目更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困境——以“阳光卫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路平 《新闻界》2005,(1):39-40
2004年10月份,阳光卫视在北京正式宣布:由人文历史频道转型为人文历史、财经娱乐频道。这一转型显示了阳光卫视风格路线的巨大变化,也标志着其“专业化”时代的终结。从开办之初,坚决表示“不管娱乐节目的利润有多么丰厚,我们都不会染指娱乐节目”,到2002年第四季度,实行“扩版”,在节目中大量加入娱乐内容和韩剧,再到今年lO月份,彻底“变脸”,  相似文献   

3.
谭云明 《视听界》2001,(4):8-9,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发展。卫星电视的上天下地,“村村通”工程的具体实施,使得电视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视频道多了,电视节目丰富了。然而,当前在电视热闹、繁荣的景象背后,电视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其堪忧的人文品味淡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呈现泛娱乐化,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立意不高,误导受众;二是同质化,创意不足;三是格调不高、媚俗味过重,缺少文化品味,游戏人生。要正确认识娱乐节目,满足观众的多种需求,可以把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体育和娱乐的结合,为娱乐节目的突围开辟了一条新路,具有借鉴意义;文化节目也可以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提高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所谓益智节目,就是通过知识与智力的拼争而得到不菲奖品的知识型娱乐节目。与传统娱乐节目相比,其显著特点是知识色彩更加浓重。根据某调查机构在2000年5月的一次调查显示,益智节目已经在北京人看电视的选择中超过电视剧,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新闻节目。而在不久前,由激动网、新周刊、新浪网联合进行的“2000中国电视调查”中,CCTV-2的《幸运52》在最佳榜单中夺下了3个桂冠。有专家说,这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益智节目正在走向成熟。然而,与当年的“快乐大本营”现象一样,成功之后总不免有狂热的…  相似文献   

6.
崔琳 《青年记者》2007,(12):46-46
打开电视,最为火爆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无数的“追梦人”被席卷到了这个全民娱乐高潮中。全民娱乐高潮的到来不仅仅是一种热闹喧哗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电视娱乐节目亟待提高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宜君 《现代传播》2003,(3):119-120
虽说近年来的电视娱乐节目中不乏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内容 ,可是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值得回味的节目仍是凤毛麟角。而为数众多的娱乐节目仍存在着粗鄙、媚俗、平庸无聊的现象 ,总体上呈现文化品位不高、文化含量较低的状态。表现之一 :游戏有余 ,内涵不足。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 ,不宜有严肃的说教和叙述 ,所以节目可以搞一些游戏 ,玩一些花样 ,让观众觉得轻松有趣。但是有些节目却一味地玩游戏 ,为娱乐而娱乐。在一些娱乐节目中常见的游戏 ,是让嘉宾 (通常是名人 )在台上比赛喝汽水、啃苹果、叼奶嘴、踩汽球、猫捉老鼠、…  相似文献   

8.
1998年,随着湖南卫视大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火爆,全国的电视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娱乐节目热,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各种以快乐、欢乐命名的节目齐涌屏幕,令人目不暇接。对于这个现象,国内电视界、评论界人士众说纷给,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此类节目几乎都受到了电视观众的重视。一、美国电视业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认识美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发祥地。所以我们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认识不能不从这里开始。美国电视节目的分类中,没有电视文艺的概念,而只有电视娱乐的概念。在所…  相似文献   

9.
从《学徒》看新派真人秀节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凇 《传媒观察》2007,(3):21-23
多年来,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对西方真人秀节目这一新兴现象的性质、定义、特点做了无数解剖式的分析与概括,并出于实践意义的考虑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论证。媒介传播机构开始关注《老大哥》,《幸存者》等节目开始至今已踏入第7个年头。按照信息时代社会3年一代计算,此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隆起——其一是以美国FOX台《美国偶像》《与明星共舞》等为代表的大至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普及,其二是以《学徒》等为代表的新派商业竞争性真人秀节目。数年中,国内外各类真人秀节目此起彼伏,并在特点上与其它形态的娱乐节目交叉融合,特别是许多拥有大量纪实元素的娱乐演艺节目也被界定为“真人秀”。新时期“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已经模糊,或者说真人秀与娱乐节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界限已经淡化,未来的趋势则很可能是真人秀节目与纯娱乐节目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0.
李蓓 《视听界》2007,(4):64-65
舞台上华丽热闹的歌舞秀,演播室里笑骂嘲讽、脱口成秀,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场内观众的揶揄欢呼……这些狂欢化的表征在湖南本土娱乐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超级女声》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相比,《越策越开心》像一场“跳梁小丑”式的狂欢秀,说它是“小丑式”不是要贬低其节目品味,而是想借此来形容节目中所表现出的非正式的娱乐特质和娱乐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节目的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并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电视娱乐节目逐步走向繁荣的同时,专功能上却出现了社会责任、人文关怀、节目个性以及民主公正机制的缺位.本文对这些缺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一种被成为“娱乐节目”的怪兽带着西半球的霸气,横扫大陆,“让你轻松”是这匹怪兽的口头禅,“不要去思考什么吧,不要去探索什么吧,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了压力,让我们尽情娱乐吧!”。于是各种低俗的游戏节目、智力节目、情感节目纷纷登场。起初,观众,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观众,他们果然很“娱乐”、很“高兴”。  相似文献   

13.
马皓 《今传媒》2013,(2):88-90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下发,再次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热议。娱乐节目的宗旨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今的娱乐节目越来越走向低俗化的全民娱乐进程,众多上星卫视策划了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相亲交友节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甚至以冲击道德底线来博取收视率,使得节目导向游移,造成全民娱乐化的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正是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悬崖勒马,不仅对电视相亲节目在道德价值上起到约束作用,更是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现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4.
曹刚 《新闻界》2005,(5):107-108
2003年6月,曾在中国电视界掀起娱乐风暴的湖南卫视以一档《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吹响了娱乐平民化的号角,真人秀节目正式登场,“百姓+生活游戏”成为新的电视娱乐节目模式。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和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等都走了真人秀这条路,把普通人包装成电视娱乐栏目的主角,正在成为一种电视时尚。现在,综艺娱乐节目不再只是明星、名人的秀场,平民百姓、普通观众也参与到娱乐:节目中去,甚至担当主角。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名牌娱乐节目《非常周末》把镜头对准4、5岁的儿童,在“无敌小宝贝”板块中小朋友们稚…  相似文献   

15.
罗攀 《新闻知识》2006,(9):48-49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这种娱乐形式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吸纳某种化的重要途径。看电视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形式,电视媒体以其高覆盖率及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引领着大众的注意力,但近年来诸多频道同质化的节目反而使得注意力更稀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唯有带来轻松和快乐体验的娱乐才能深入人心且吸引注意力,因此出现娱乐化的趋势是必然的。这种娱乐化趋势已不仅仅是一种影视现象、娱乐现象,更是一种化现象,它正引领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吴欢超 《传媒》2015,(6):48-49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电视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从一开始的原创性娱乐节目到吸收国外娱乐节目经验,通过引进海外版权制作相似的节目,我国娱乐节目已经初步实现了其自身的转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也在不断演化.从录像播出、现场直播、游戏竞技到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也逐渐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同时,形成了新的互动模式.新时期下,对于娱乐节目的要求已经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娱乐需求,更需要通过娱乐节目来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而从娱乐节目市场的基本导向趋势来看,宣传正能量已经成为节目的中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电视娱乐热”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象,在一片热闹喧嚣之中整理出理性的思路,将有助于促进游戏节目的良性发展。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者,有节目制作的决策人和操作者,不同层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有汇合也有碰撞。会上,有两种声音给人的印象最深:一种声音以电视节目策划人为代表,满怀激情地呼唤以电视娱乐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到来,认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其本质就是娱乐,娱乐节目其首要标准就是满足观众宣泄、好奇、刺激的需要,满足“过一把瘾”的感官享受,并主张雅俗分赏。另一种声音以专家、学者为代表,认为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到来,电视的大众化不可避免,娱乐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段时期里的娱乐节目在各地方上星节目中的竞相播出,全国电视屏幕一时间娱乐性节目充斥黄金时间,热热闹闹,喧喧嚷嚷,成为各台的强档节目,成为电视的潮流.相比之下,服务类专题节目则多少显得有些“暗淡”,至少不是那么受观众瞩目,被媒体推崇了。作为从事这类节目的编导、主持人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坐得住“冷板凳”,如何耐得住寂寞,是到了需要冷静观察、勤于思考的时候了。正像有许多同志强调电视业需要“热运行中冷思考”一样,我想要阐述的是作为电视业中相对冷门的服务类专题节目如何在“冷运行中进行热思考”,在冷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视娱乐节目包括各种游戏、歌舞小品、文化生活专题、影视剧等能提供观众娱乐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吉琰丽 《中国广播》2013,(12):62-65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近年来广播娱乐节目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梳理,围绕“如何界定低俗的界限”“低俗现象在节目中常见的表现”“建立绿色屏障,打造健康‘娱乐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以鲜活事例,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