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知科学是一门文理工大交叉的综合学科,在清华大学创建认知科学绝非偶然,创建全学科覆盖、多学科交叉的认知科学是势所必然。近年来,由于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的建立,认知科学从交叉学科发展为成熟的单一学科。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和认知科学发展,可以说是发学科交叉之先声,开学科综合之先河。为探讨文理交叉学科建设的作用及意义,本刊约请清华大学首任文科处长、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谈谈他参与创建认知科学的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背景:认知科学的发展和经验转向 从脑产生心智的过程叫认知,认知科学就是研究认知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发展和完善,认知科学成为一个规范的研究领域。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认知科学发展成为一个学科。认知科学成为一个学科的三个主要标志是(Robert M.Harnish,2002:1):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界携手合作.进行学科交流,共同开展认知科学的研究,并促进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共同主办、江西城市学院承办、以“综合的时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于5月9日至11目在江西南昌召开。  相似文献   

4.
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心理与逻辑作为人类大脑进行信息加工两种基本功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但作为人类心智统一过程的心理与逻辑,在20世纪却被心理学与逻辑学人为地分隔开来。认知科学诞生以后,心理学与逻辑学面对重大挑战,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著名的沃森选择任务实验和卡尼曼面对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为我们理解心理与逻辑的关系提供了帮助。在认知科学背景下,心理学与逻辑学重新交叉融合,并共同回归于人类心智与认知的统一过程。心理学与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合理的学科框架,认知逻辑就是这样的学科框架,它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认知科学的背景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1世纪,我们要从认识自己的脑与心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全、逻辑严密的能够正确思维和有效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5.
人类认知五个层级划分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认知科学研究;促进我国认知科学包括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建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认知科学领域,什么工作是最具原创性的创新贡献?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的学科定位:为什么认知科学是一门独立成熟的基础科学?或者说,是什么基础奠定了认知科学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总结我们近40年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经验,奠定认知科学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有三大基石:(1)认知变量,适合描述人类认知精神世界的变量;(2)认知实验范式,适合研究认知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案;(3)脑认知成像。  相似文献   

7.
《心智:认知科学导论》,朱菁、陈梦雅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人生天地之间,所以超然独贵于物者,以是心耳,心者,人之大本也。"理解心智的奥秘被视为未来科学探寻的一个伟大"圣杯"——一个关于人心和人性的"圣杯"。认知科学就是一个以专门研究"心"(心智或心灵)为己任的学科。与探索物理、化学和生理现象的学科相比,研究心智现象的认知科学的历史是短暂  相似文献   

8.
<正>(第九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2017年12月10日,贵州贵阳。)21世纪是脑与认知科学的世纪。对脑与人类心智奥秘的探索,带来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深刻变化。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逻辑与思维认知和人工智能、民族文化与社会认知正在成长为新兴前沿的研究领域,产生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并正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变革。认知科学和聚合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生存的方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并有可能改变人类进化的方向,甚至改变物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目前安全信息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正在趋于发展的态势,然而安全信息认知的学科理论尚未建立。因此,本文立足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过程/方法]首先,基于学科交叉特点,在安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的基础上,给出了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定义与内涵、学科性质,然后,论述安全信息认知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构建依据、学科分支及分类、应用前景等学科基本问题,为安全信息认知学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框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信息认知学在构建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事故预防与智慧安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计算主义是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学科的核心纲领之一。许多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围绕计算主义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当前在心灵哲学中的争论主要围绕两大问题而展开:一是形式与语义,二是心智与计算。这些哲学争论不仅澄清了过去我们对于心智的许多错误认识,也暴露了计算主义哲学立场在解决心灵与认知问题上的困境与矛盾。它还重新提出了论证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的理论问题,从而为当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户认知语境的个性化导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峰  李敏  金燕 《情报科学》2005,23(5):655-658
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的纷繁复杂,需要用户自身的知识环境与习惯偏好在信息导航系统中发挥强大的主导作用。本文试图从人类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个体的认知语境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用户认知语境的导航个性化支持功能,并在用户认知语境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认知语境的个性化导航模型。  相似文献   

12.
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自我问题研究肇端于笛卡尔。此后经历了休谟的批判性否定、早期心理学的初步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语言哲学的拒斥,以及近20年的再度兴起。自我问题再度兴起乃是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行为-意识科学、当代哲学等学科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研究自我问题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NBIC聚合科技,是以纳米科技、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四大科学技术聚合而成的全新科技领域。四大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顺应了科技与人类融合发展的趋势,体现出一种先进的大一统科技发展观。作为新世纪科技的最前沿,NBIC聚合科技将在扩展人类认知能力、提高健康体能、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功用。十年间,世界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NBIC聚合科技,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经验对中国树立大一统科技发展观、政府主导多学科聚合发展、关注科技发展负效应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论视野中,视点与方法是对科学概念的不同认知进路和认知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科学认知脚本,并组成了关于科学的认知矩阵。认知矩阵刻画了科学概念的四种认知进路与三次转向,随着科学概念的延伸,现代科学及其知识与权力有内在相关性,并且是一个社会协商和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认知科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科学是在多学科交界面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认知科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西方发达国家已把认知科学列入科学战略计划的重点项目。 2 1世纪的认知科学有 3个发展趋势 :(1 )在研究内容上越来越重视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2 )在研究层次上越来越重视多层次的跨学科整合 ;(3)在研究方法上越来越注重采用无损伤性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朱雅莉 《科教文汇》2013,(20):82-82,86
联结主义理论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结构的运作来研究认知行为。该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式表征和浮现特征。通过联结主义理论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化我们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心理科学已成为当代前沿性学科。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心理科学,而心理科学也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心理学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可能。应考虑集成社会科学、心理和行为科学、脑科学、遗传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针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心理学问题,分别从个体、群体和文化层面,开展心理健康,重大社会事件的应对、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与认知机制等重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赖兴巴赫在1938年《经验与预言》一书中最先提出发现语境与辩护语境的区分(DJ区分),对DJ区分的源头可以进一步追溯。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的衰退,科学哲学界对DJ区分的诠释产生了众多版本,大部分版本与赖兴巴赫最初的DJ区分存在着明显的背离。面对科学哲学内部(包括认知科学视角)与外部(科学史、科学的社会和文化研究等)对DJ区分的反对,霍伊宁根-休恩提出精益区分(lean distinction)以挽救DJ区分。DJ区分的再分析作为科学哲学的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团队思维方式如何影响团队科学创造力,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学创造力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为样本,借鉴创造力成分、社会认知等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实验研究发现,团队思维方式对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问卷调研显示,团队思维方式分别通过团队创新效能感和团队认知灵活性的中介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于团队科学创造力;开放式沟通分别调节了团队思维方式与团队创新效能感、团队认知灵活性、团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团队科技创新具有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