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郭学荣 《收藏界》2014,(9):106-110
鄂尔多斯青铜器,既是个文化概念,又是个地理性概念。从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的北方长城沿线陆续出土大量的以装饰动物纹饰为特征、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并且在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数量最多,又最具地域文化特色,因而通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相比较与中原以礼器著称的农耕民族的青铜文明和以神器著称的西南民族青铜文明,鄂尔多斯的青铜文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都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皿,且便于携带;装饰题材主要以动物造型为主;在材质方面绝大部分为青铜,同时还包括金、银、铁等。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魅力的绽放,有极高的学术、艺术、工艺价值,特别是其粗狂的艺术之美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2.
吴镇烽 《收藏》2010,(6):44-53
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陕西在商代是商王朝版图的西域,境内分布着几个重要方国;周代是王都所在地,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秦人的发祥地和秦文化的孕育之区。因此,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数量之大,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丰富,居全国首位,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为人们所瞩目。  相似文献   

3.
龙星 《集邮博览》2014,(9):83-83
正"中国古代青铜器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青铜器研究专家张翀在详解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与魅力。8月8日,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三组)面市,同日,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品鉴会在京举行。为深入解读中国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阐释青铜器金银币的美学理念,宣传青铜器金银币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中国金币总公司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及艺术品收藏  相似文献   

4.
李树浪 《收藏》2012,(1):38-45
青铜时代是中国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享有使用青铜特权的王室贵族,将龙纹铸造在青铜器皿的表面。增添了器物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使用者的威严和权力。青铜器从商周的繁荣时期到秦汉的颓败时期,各式各样的龙纹也一直随着青铜器的发展而演变。  相似文献   

5.
林轩 《中国集邮》2001,(9):10-11
青铜是指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和纯铜比较,青铜较坚硬,易铸造,光泽好,耐腐蚀,可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装饰品,因而受到格外重视。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两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识达到了高峰。在当时的亚洲艺术史和工艺史上,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绝对是一颗光衫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6.
高博达 《收藏》2019,(1):18-21
在中国,锡之为器,历史久远。金银铜铁锡,锡是五金之一。历来青铜文化为世人所重,其实所谓青铜,乃以铜为基的铜锡合金(锡能使铜硬化而形成青铜)。我国的炼锡历史,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就开始了,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锡器的历史早于青铜器,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李梅 《集邮博览》2013,(9):22-25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历经辗转,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在商后期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中国邮政于1964年8月25日,发行了此图案邮票,志号:特63《殷代铜器》(8-8)。  相似文献   

8.
喻晓辉 《收藏》2023,(2):46-49
<正>一、青铜器及其发展概述青铜器在世界史上有近6000年历史,在我国有近5000年历史,相当于尧舜禹时代,相关文献中开始出现了青铜器冶铸的记载,最初出现的青铜器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到了夏代,开始有了青铜容器和兵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商中期青铜器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相似文献   

9.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青铜器类别繁多,造型优美,纹饰精细,铭文苍劲古朴,铸造精巧。它不仅在中国古代文物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古铜器中也出类拔萃。它折射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人们传递着古代文明信息。这就是古代中国青铜器深深吸引着众多中外研究者和收藏者的魅力所在。从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来看:夏代进入中国青铜时代,商周进入鼎盛时期,春秋战国臻于繁荣。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铁器工业的的突  相似文献   

11.
刘明科 《收藏》2014,(9):112-123
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畿辅要枢,青铜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自西汉年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晚清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禹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进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了史前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和审视,人物形象开始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了商周时期的艺术创作中,玉石雕刻、青铜器雕饰等都出现了人物形象,或以人物为器物的局部装饰,或作为器物的整体形态加以表现。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作为国之重器,其上所雕饰的人物形象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由于地域文化、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在青铜器雕饰中人物形象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但作为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3)
正2014年6月,湖南民国初年出土的商末周初青铜重器皿方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盖身分离、流离颠沛之后,器身终自海外回归故乡湖南,这件盛事成为2014年社会关注的文博界热点之一。湖南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的省份,曾出土过商代四羊方尊、人面纹大禾鼎等青铜重器,其造型和纹饰既有中原风格,也有地域特色,很多造型奇巧独特。湖南发现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历年来湖南出土商代青铜器数量巳达300余  相似文献   

14.
正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为其开创者。赵明诚在《金石录》中首提"金石"一词,当时,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商代以后的文化遗存,而且主要研究的是青铜器和石刻资料。此后,金石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朱剑心《金石学》"重版序"中所列金石类别丰富,说"本书涉及范围,极为广泛,综曰金石,实包括古器物之大部。以言类别,则有:礼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杂器、钱币、钱范、玺印、泥封、兵符、镜鉴等吉金诸器  相似文献   

15.
朱凤瀚 《收藏》2013,(3):64-73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  相似文献   

16.
我国邮政部门于1964年发行了特63“殷代铜器”邮票;1982年发行了T75“西周青铜器”邮票;2003年又发行“东周青铜器”邮票。至此。可以为中国的青铜文化在方寸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12)
正2017年3月,纽约佳士得"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4件重量级青铜器拍出8.63亿元人民币;7月,西泠春拍西周青铜兮甲盘以2.1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古董艺术品在中国境内的拍卖纪录,由此,2017年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年"。5件青铜器拉动10亿市场,一个炽热的青铜器拍卖市场就这样来了吗?青铜器的价格密码2017年美国时间3月15日,纽约当地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超级暴风雪,佳士得洛克菲勒广场拍卖大厅内却人头攒动。  相似文献   

18.
青铜器:青铜器一般指先秦至两汉时期所铸造的青铜礼器。上世纪私人藏家不多,自清末至民国多为大家世族所专享,解放后又出于种种原因,由其后人将藏品捐献国家所有,后《文物法》又规定一切地下文物均为国有。青铜器多为引人瞩目的重器,私人收藏风险巨大,故问津者日稀,虽然价值很高,但并未形成市场,而地下交易始终未绝。  相似文献   

19.
胥孝平 《收藏界》2014,(3):108-112
宝鸡是青铜之乡,周秦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出土了很多青铜器,世界著名博物馆都收藏着不同历史时期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2012年6月,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村民建新住宅开挖地基时,又发现了铜器,当即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后经文物考古单位的科学发掘,发现了三个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中六个提梁卣最为精美。现在将其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王厚宇  刘振永 《收藏界》2013,(9):118-120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其庄重典雅的造型,繁褥神秘的纹饰,形成一种狞厉之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但这些铜器大多以礼器为主,属庙堂之器,是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小巧可爱、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动物形雕塑。它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充满着灵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在威严神秘的青铜艺术中独树一帜,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