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于女大学生二次验证递增负荷运动测试测得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名成年健康女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先完成递增负荷运动测试,休息10分钟后进行verification phase矩阵式验证测试,使受试者达到二次力竭。在两次测试中,使用无线遥测运动心肺测试仪(CORTEX,German)对受试者测试过程中呼出的气体进行即时分析,根据VO2max判定指标(摄氧量平台、HR、RER、VE、RPE)及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指标(△VO2<±3.0%)判定11名受试者两次力竭测试的VO2max。结果:两次力竭测试所测得的VO2max的相对值及绝对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VO2max次级判定指标HRmax、RPE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测试所测得的RERmax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普通男大学生心肺适能与肺通气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38名,根据不同BMI水平进行正常与肥胖程度分组,测定受试者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心率、血压等指标。结果:以BMI水平划分肥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肥胖组男大学生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VO2max、VE绝对值高于正常组,但相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V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MVV、FVC、FVC.1%、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肥胖是影响心肺功能的重要因素,高BMI水平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较低,有氧耐力较差;VO2max、VE、VC的相对值在反映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方面比绝对值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313名健康成人的心肺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随性别年龄的变化,并与国外相关数据比较,了解健康成人心肺耐力,以期为国民体质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前成都高新术康诊所2017-2019年CPET的测试者(20-59岁)案例资料,筛选出健康人群,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后,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VO2max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美国、挪威及巴西等心肺耐力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29到50-59岁年龄段,男女相对VO2max每10年平均分别降低约8%、6%。与美国、挪威及巴西数据相比,男性各年龄段相对VO2max下四分位数均偏低;女性在20-29、30-39岁较低,而在40-59岁年龄段偏高;与50-59年龄段相比,20-29岁女性及男性相对VO2max平均数分别从38.94...  相似文献   

4.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在不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心率及心肺耐力指标的变化,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男生20名,普通专业20名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跑台运动上完成递增负荷运动,同时采用Polar心率带监控和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心肺耐力指标及三轴体力活动监控仪测定能量代谢当量情况。结果:普通专业测试者在第4等级心率达到189.8±4.9次/分钟终止了运动,体育专业在第5等级达到峰值。普通专业试验者运动强度达到13 km/h时VO2max最大。体育专业试验者在15 km/h时VO2max最大。普通专业测试者每等级VT值均比体育专业测试者要低(P<0.05)。普通专业测试者在4等级阶段VE值上升较明显。普通专业MET值均比体育专业测试者高,其中在等级2、3和4阶段普通专业测试者与体育专业测试者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心肺耐力水平、能量代谢当量的高低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及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复合式训练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探究复合式训练对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影响。方法:将18名男子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9)与对照组(n=9),基于原有力量训练内容,实验组进行复合式训练(高强度力量训练结合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并在实验前后对比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指标变化。结果:(1)仅实验组反向跳最大功率、连续跳跃平均功率和最大肌力显著提升(P<0.01);(2)干预后,实验组反向跳最大功率、连续跳跃平均功率和最大肌力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8周复合训练的训练效果优于普通力量训练,可以使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最大肌力和快速力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中超队18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测试递增负荷过程中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恢复期血乳酸分析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代谢特点,结果显示:浙江男足运动员和中国国家男足运动员在VO2max(L/min)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对VO2max(ml/kg/min)方面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VE、HR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浙江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低于国内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本研究在全面测试8名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成分、营养类型和神经类型的同时。测试研究了她们心肺功能的特点,并与同年龄组的越野滑雪运动员和中学生的心肺功能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2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30~50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4位男性T2D受试者[年龄:(42.6±6.5)岁]进行3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次干预均在早餐后1 h进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9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1 min/组,低强度运动以3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2 min/组,热身以6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4 min,恢复以40%V O2max强度骑功率车5 min;2)MICT,以50%V O2max强度持续骑功率车30 min;3)安静对照(CON)在功率车上静坐30 min,每次干预间隔10天。受试者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 h 3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能量消耗是周期性速度项目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也是教练员制定年训练量和营养方案的主要依据。旨在探究男子轮椅竞速T54级运动员不同速度下单位距离能量消耗(Cw)的特征,为推进我国轮椅竞速的科学化训练和制定合理的膳食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招募10名高水平轮椅竞速T54级运动员,年龄(22.90±5.17)岁,体重(59.27±8.31)kg,在室外田径场分别进行1次1 500 m全力运动和逐级递增负荷测试。使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Polar心率带、GPSports运动表现追踪系统对受试者每次呼吸的摄氧量(VO2)、心率(HR)、速度和距离变化进行监控。通过全力运动和每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总能耗与速度的比值计算出轮椅竞速不同速度下单位距离的Cw。结果:受试者全力运动下的速度为(7.20±0.28)m/s,Cw为0.13 kJ/m;递增负荷测试的Cw从0.09 kJ/m、速度(5.38±0.25)m/s,逐渐增加到(0.12±0.02)k J/m、速度(6.45±0.29)m/s,获得Cw与速度、VO2与速度的指数回归方程,分别为Cw=0.059x...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男中跑(800m)运动员进行运动场的800 m全速跑全程的遥测气体代谢和成绩的测试,探讨气体代谢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成绩的相关性实验发现,遥测气体代谢中的平均VO2/HR、VE、Vt BTP指标与运动员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应用于体能评定的可能性,从而为体能评价方法的更加成熟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进行身体机能监控与评价,分析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方法:在2019—2020年训练备战期间,对残疾人高山滑雪国家队站姿组运动员进行了5次血液测试以及6次尿液测试,对运动员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血睾酮与皮质醇比值(T/C)、尿十项、最大摄氧量(VO2max)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并分析 。结果:运动员RBC、Hb、CK浓度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男性运动员T浓度在组间存在差异(P<0.05),第3次T浓度显著低于其余4次(P<0.05);运动员C浓度以及男、女T/C均存在组间差异(P<0.05),运动员第4次C浓度显著低于其余4次(P<0.05);男性运动员第4次T/C显著高于其他4次(P<0.05);女性运动员第4次T/C显著高于第1、第3、第5次(P<0.05)。尿十项检测中,所有运动员第5次尿蛋白(PRO)呈阳性,第6次测试中有个别运动员尿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呈阳性。 运动员VO2max水平正常,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在备战期氧运输功能良好,有氧耐力功能良好;血清T、C以及T/C等指标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出现适应性变化,随着训练的进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出现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研制选材标准的评价模型。方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结果:(1)构建了11~12岁、13~14岁、15~16岁、17~18岁四个年龄组的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其中4项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B/身高、体脂百分比、年龄-骨龄、指间距-身高;2项身体机能指标为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血红蛋白;5项运动心理指标包括反应时、速度知觉、意志品质量表、注意力测试、操作思维;10项运动素质指标包括上肢爆发力、纵跳、3 000 m跑、立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立定跳远、20 m冲刺、引体向上、六边形跳、功能动作筛查(FMS);3项专项成绩指标包括雪上计时1.2 km、5 km、10 km。(2)选材评价模型集成于Web端自动化评估软件,基于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表,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的“P60入围”与“P90精英”两条临界线,评价模型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结论:我国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涵盖4个年龄组,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并依据不同指标权重研制评价模型,为创新越野滑雪项目的精英运动员选拔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试运动时低氧血症和低氧通气指标的变化来探索预测急性高原反应(actu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可行性指标,为降低高原旅居人群罹患AMS的风险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3名普通男性大学生于低氧舱(~4400 m,F1O2 11.8%~11.6%)暴露6h,分别于低氧暴露第0.5h、2h、4h和6h评测受试者急性高原反应(LLS量表),有头痛症状且LLS评分≥3者,定为AMS组.受试者进舱休息30 min后进行30 min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于卧式功率车上安静5min后以80 W恒定负荷(60 rpm)仰卧蹬车20min,恢复5min.每5min末记录RPE、HR、SpO2、BP和低氧通气反应相关指标.据测试指标计算AMS组和nonAMS组低氧通气指数和低氧心功能指数差异.取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与LLS评分拟合得出预测方程.结果:急性低氧暴露结束时AMS发生率为27%.低氧安静时AMS组与nonAMS组RPE、HR、SpO2、VE、Vr和fR无显著性差异.低氧运动时AMS组SpO2显著低于nonAMS组(P<0.05),运动5min时达最低点.低氧运动5min时AMS组V3显著低于nonAMS组(分别为41.4±4.61/min和46.7±4.61/min,P<0.05).低氧运动时SpO2和VE预测LLS评分的非线性方程分别为:LLS=0.0295(SpO2)2-4.5269(SpO2) +174.34(R2 =0.7473,P<0.001)和LLS=0.0352(VE)2 -3.4987(VE)+87.729(R2=0.307,P=0.053);SpO2与VE呈中度相关(R=0.394,P<0.05).结论:低氧运动时动脉血症指标SpO2和通气指标VE可作为预测AMS的有效指标,SpO2的预测准确性高于VE,运动时SpO2与VE呈中度相关.从测试的简便、可靠角度考虑,运动时SpO2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越野滑雪     
G863.13 观十冬会谈改进提高越野滑雪传统技术[刊,中,A]/李 常州(哈尔滨市体工一队)//内蒙古体育科技.-2003,16 (2).-39-40表2(LF) 中国//10届//冬运会//越野滑雪//技术 通过对十冬会越野滑雪传统技术的观察,用协调指 数的方法,分析我国运动员的技术状况及不足之处,提 出具体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越野滑雪传统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黑龙江省24名男女少年滑雪运动员进行了PWC_(170)机能试验和最大吸氧量(Vo_2max)的测定,对其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少年滑雪运动员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均值较高,而且冬季两项滑雪运动员的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明显较高。这是因为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胸肺发育完善,呼吸功能训练良好,通气能力较强。少年越野和冬季两项运动员PWC_(170)和最大吸氧量的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两个项目之间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差别不大。少年滑雪运动员PWC_(170)和Vo_2max的均值与国内耐力性项目的少年运动员相比,处于低水平,Vo_2max则明显低于国外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这是我国少年滑雪运动员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少年滑雪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应符合他们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早期专项训练应着重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素质的训练,不要过早要求出成绩,以免影响身体发育和将来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9.
越野滑雪是一项以耐力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能量代谢水平.能源物质供给机体活动有三种途径,即非乳酸供能(ATP—CP)、糖酵解供能(乳酸供能LA)和有氧代谢供能.下面就越野滑雪的耐力特点谈谈三种供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两极化训练模式和乳酸阈训练模式在提升军校学员耐力素质中的异同,以期探寻出更适合于提升军校学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快速高效提升部队官兵体能素质和战斗力。方法:从某军校某连队随机抽取20名男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极化训练模式实验组(n=10人)和乳酸阈训练模式对照组(n=10人),每周进行5次训练,持续训练8周。训练干预前后测试5000m跑成绩和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研究结果:(1)经过8周训练干预,对照组5000m跑成绩由22min37s±27s提高至21min43s±20s(P<0.05),VO2max由40.4±2.1mL/min/kg提高至46.4±1.7 mL/min/kg(P<0.05)。(2)经过8周训练干预,实验组5000m跑成绩由22min35s±30s提高至21min11s±17s(P<0.01),VO2max由40.2±1.6 mL/min/kg提升至51.1±2.3 mL/min/kg(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