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随着体育活动的发展满足人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基础,也就是打好身体基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其体育能力,并将终身体育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澳大利亚1960年以来的体育政策进行了梳理,区分了其体育政策的发展阶段,识别了其体育政策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体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分为初创发展、曲折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体育政策呈现出利用体育的政治功能、突出竞技体育发展、强化体育社会价值认同的特征。对我国的启示: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机制,创新“体教结合”新模式,开创多部门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隐性体育课程及其教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   “隐性体育课程”是相对于“显性体育课程”而论的,即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按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进行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其含义:   第一,隐性体育课程属于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中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的所有体育文化要素。   第二,隐性体育课程较偏向于非学术性。但它并不完全排除学术性内容,例如,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普读物、体育宣传等,其内容明显具有学术性。   第三,隐性体育课程必须是有目的地规范设计的。它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应有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应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找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内在联系,旨在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运用调查问卷、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河南省高校研究生体育的管理组织工作几乎处于忽略状态,建议重视高校研究生体育工作,将其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使研究生体育工作正规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以100多年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为研究视域,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观念为研究素材,探究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逻辑与文化根源,认识和辨析其内在涵义。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的历史逻辑是“国家至上”,中国体育始终置于国家体制之内,有其鲜明的国家意志和历史使命,体育走势与国家强弱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体育本土化的运行机制。中国体育的文化根源表现为,中国体育的演化过程就是体育本土化进程,也是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其中所衍生的一系列体育思想观念逐渐表现出由保守到开放的人本主义倾向,这是中国体育的精神升华。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虽有波折但成效卓著,认清其历史必然性和文化合理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及背景格局。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的审美价值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育及体育的基本属性入手,分析了体育的审美价值及体育美学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包括刚性美和柔性美、动作美和形体美,其特征为整体一律、平衡对称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对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建设进行研究,梳理和总结了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建设概况,探讨了其成功经验,针对我国体育智库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体育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大体分为政府型体育智库、独立自治型体育智库、高校附属型体育智库三类,发挥着知识和权力沟通桥梁、体育决策民主化平台、体育政策落实监护人等功能;政府的重视扶持、坚持研究独立性、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运行机制、严格的行业管理等是其发展的重要经验;最后根据体育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从体育智库的法之根基、术之利器、权之制衡、道之要义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方法,考察民俗体育的文化景观,探究闽台民俗体育的渊源,从学理上阐述台湾所谓的“本土体育”,其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闽南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闽南民俗体育文化,对促进民族认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国体育10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时期:近代体育传入时期、体育思想繁荣时期、计划体育时期、精神体育时期、体育产业化时期。  相似文献   

12.
探究了不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中等时间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中等时间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有明显的心理效益;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红色体育历史演变,探寻不同时代群众体育对红色体育的传承,进而探讨红色体育的当代价值。研究发现:(1)红色体育思想萌芽于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实践于苏区,发展壮大于战火纷飞的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红色体育是当代群众体育的根基,与体质健康时代、全民健身时代、健康中国时代的群众体育一脉相承;(3)红色体育具有塑造全民爱国情怀,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丰富群众体育内涵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提出红色体育助力群众体育实现路径:(1)立德树人,教育为本,将红色体育精神凝聚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红色体育文化外化为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3)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将红色体育元素内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常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观因素是体育兴趣和爱好;其次是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客观因素是学校体育的运动氛围;其次是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的管理者应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激发广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浙江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职工余暇体育活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了温州、杭州、宁波、台州4市民营企业部分职工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情况,结果显示:职工余暇体育活动意识不强,条件不成熟,经费、场地、余暇时间都不充足、不配套,职工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动机与一般群众有一定的差距,余暇时间多用在看书报、电视上;职工参加余暇体育活动存在区域特色,主要集中在有影响的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实用性体育及休闲娱乐体育上。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电影的结合既丰富了电影文化又传播和普及了体育知识,这样人们在余暇时间即看到了电影又接受了体育电影给人的教育和启示,从而潜移默化的爱上了体育运动,使体育进入了自己的生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电影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体育电影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体育电影对社会体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勤英 《体育学刊》2003,10(3):79-80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业余时间80.52%选择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体育消费占平时消费的5%;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大学生间断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过重”。大学生体育活动方式的发展趋势,随总大学生体育的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意识的退步提高,使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趋于多样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使体育活动更趋于科学化;高校体育管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组织将逐步起子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与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等现状,从加快体育立法、加强体育法制观念、深化体育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法律监督体系、加强体育法学研究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与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虽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余暇时间的不断延长,对体育价值观念认识的不断提高,社会体育的参与程度和发展规模都在不断壮大。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将需要一大批拥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这就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本文从体育产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康复保健四个角度来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主要的6所体育院校场馆的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得知这些场馆在课余时间都进行了无偿或有偿开放。但是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也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外来人员大量进入学校场馆并与学生竞争,挤占了学生本该享有的体育资源,使得在校学生使用场馆的正常时间得不到保障;一些有偿开放的场馆不但对社会人员收费,也对在校学生收费,这样就加重了后者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在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同时社会人员大量进入体育院校,也为在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结合体育院校专业特殊性,笔者认为体育院校场馆应该有别于其他院校,除寒暑假外,应适当减少对外开放时间,优先满足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