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原联邦德国以中等职业教育发达而闻名于世。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实行职业义务教育政策,社会,尤其是企业大力开办职业技术教育,使得适龄青年均可接受职业教育;实行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就业与工资制度,使得适龄青年,愿意接受职业教育;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对职业教育实行有效的法规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教育,使教学工作与培养目标相统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颇为企业所欢迎。原联邦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要得到迅速发展,必须需要与可能并存;要促使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必须强制与自愿并用,这是战后德国职业义务教育得以普及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深秋初冬,我随中国职业教育考察团到联邦德国进行了考察,先后访问了九个市的十九个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在联邦德国的二十二天中,结合考察访问,就如何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做了认真的思考,陆续写成笔记,现把其中的一点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邦德国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约180万人,占同龄人的70%,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  相似文献   

4.
在西德,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有9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接受职业教育,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是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即企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教育。私营企业和国家共同负责职业教育工作。国家则主管教育立法,职业学校隶属各州领导。目前,有1700000名适龄青年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现在,大家公认的职工(工种)约450种。受训者可根据各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7年11月21日-29日赴联邦德国考察职业继续教育(即成人职业教育),共参观了12个单位:威尔茨堡的考尔平培训中心、欧洲语言学校和翻译学校、巴伐利亚州文化部、教育研究所、工商业联合会、汉堡市政府、焊接培训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AEG培训中心和机械高等职业培训中心等,听取了有关方面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培训场所,与有关教学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联邦德国的职业继续教育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得卓有成效。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显示,1990年-1994年接受第一次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为8273.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45%;接受第二次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分散在各行各业及私人培训中心,尚无法统计。目前职业继续  相似文献   

6.
10月20日,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同志在“中国——联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如何进一步总结学习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时说:  相似文献   

7.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是一项由多种职业教育机构参与,依据确定的培训位置,通过向适龄青年提供各种职业培训的有关信息,运用一定的选拔手段,以获取合格受培新生的活动。这一活动由培训位置的确定、培训位置的寻求、受培新生的选拔、培训合同的签订和培训学籍的注册等基本环节组成。认培训企业为主、职业学校为辅这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招生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洲的培训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  相似文献   

8.
论“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过200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双元制”为标志的职业教育制度。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德国兴办了第一批脱离学师制传统培训方式的职业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职业教育作为加速德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得到很大发展,并逐步走向科学教育方式。1964年,联邦德国培训委员会在一份对本国职业教育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企业和学校应当在培养技术工人方面相辅相成,缺一则不足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工人。1969年,联邦德国颁布并开始实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职业培训条例》,(简称《培训条例》),以法的形式确定了以“双元制”为标志的联邦德国职业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长与短翻开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可以看到,哪个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哪个国家的经济就得到迅速发展.但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1.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长处(1)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国家先培训后就业已形成一种传统,上职业学校学习已成为广大青年的一种自然要求.联邦德国把职业教育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秘密武器,流传口号有"对所有人施以职业教育的训练".联邦德国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约180万人,占同龄人的70%,占高中阶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职业》1990,(8):14-14
据说,联邦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得快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家热心职业教育。有人断言:中国没有这样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1.
联邦德国实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儿童六岁入学,小学六年。主体学校(普通文化课)三年,或实科中学(注重理工)四年,这两种学校毕业后再接受三年义务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其义务职业教育是强制性的,对不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要罚款。三年职业  相似文献   

12.
联邦德国的义务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六岁起接受九至十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这主要是普通教育。学完这个阶段,并不等于义务教育完成了,还有第二阶段的义务教育,这就是定时制的职业义务教育。凡是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在受完普通义务教育后,都有义务接受职业教育,直到十八周岁。联邦德国现行的普通教育的学制和课程大致如下。一、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联邦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果说以双元制为核心的职前培训奠定了职业教育的基础,以不断提高在职职工素质为中心的职后教育,则成为联邦德国企业乃至于整个联邦德国经济的激活源。 1969年9月联邦德国职业培训法首次正式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工教育的意义及其在职业培训体系中的地位,从此企业职工教育被正式纳入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之中。七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4.
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梅川在德国,职业教育受到格外重视,有一套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而且行之有效。在德国.大约有l/3的儿童在小学毕业后升入普通中学。普通中学的教育可以说是学生在毕业后开始接受职业培训的准备。除了一般文化课程和必须学习一门外语(多数选修英语...  相似文献   

15.
职教信息     
10月17日至20日,在无锡市召开了“中国—联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德方代表有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科教部的有关部门及有关州的负责官员,联邦德国驻华使馆参赞,联邦德国技术合作协会、赛德尔基金会,艾伯特基金会的代表,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共39人。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国家教委、劳  相似文献   

16.
欧洲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简称CEDEFOP)是欧洲共同体各国,为了促进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于1975年由欧洲共同体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的,机构设在联邦德国的西柏林。  相似文献   

17.
在联邦德国民间流传这样的话:“不教儿童手艺,等于教儿童盗窃。”有着艺徒制传统的联邦德国,是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该国提出的:“对所有的人施以职业教育和训练”,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马树超  许英 《职教论坛》2002,(23):56-58
在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应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和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DSE,现在改名为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公司,INWENT)之邀请,10月22日至11月2日,我们随中国职业教育代表团赴德国考察,首先参加了2002年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专业研讨会(柏林);然后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研讨会(慕尼黑);此外考察了汉堡职业技术学校、奔驰汽车公司汉堡培训中心、汉莎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部(汉堡)等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考察团成员还有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辽宁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和…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高等教育实施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 1 8~ 2 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 ,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 ,高等院校仅能容纳 1 5%的适龄青年为英才教育阶段 ;第二 ,高校能容纳 1 5%~ 50 %的适龄青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 ;第三 ,高校能容纳 50 %以上适龄青年为普及化教育阶段。这一划分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知识经济对中国各层面的渗透 ,人…  相似文献   

20.
纪丽青在《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第7期撰文指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高等院校仅能容纳15%以内适龄青年为英才教育阶段;第二,高校能容纳15%~50%的适龄青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第三,高校能容纳50%以上适龄青年为普及化教育阶段。这一划分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