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原子结构 1课时安排 2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原子核核素和核外电子排布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不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怎样排布的,更不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本节教材在化学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现行教材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仍沿用着L.鲍林(L.Pavling)的近似能级图,并停留在按周期表进行的电子填充顺序就是轨道能级顺序的陈旧观念上.高中学生进入大学,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会发现他们在中学学过的这一内容竟有科学性的错误.因此,笔者下面对L.Pavling能级图的不妥之处、多电子原子填充顺序以及对有关教材改革谈一下自己的意见,与众商讨.  相似文献   

4.
知识梳理本专题内容体现的课标内容: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  相似文献   

5.
刘广海 《广东教育》2006,(7):102-103
本专题内容体现的课标内容: 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认识分子或原子的结构是高中化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构造原理(随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阐明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则,许多有关化学键的课题都建立在对电子排布情况的准确认识之上。然而,学生在学习原子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却很少有关于这方面的实验相对应。尽管分子或者原子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但远远比不上实验直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能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提炼的选修3第一章内容对应的常见考点,以及针对性例题。 一,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主要涉及能层、能级、原子轨道、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等。1~36号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一、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守的规则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有规律的,首先是电子按层排布,而且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其次,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而次外层的电子数则不能超过18个。这些规律是从实验和周期律总结出来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服从如下的三个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使体系的能量最低。因此,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最低轨道排满后,电子再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学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就必须掌握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也就是要掌握电子排入各轨道的次序。第1、2电子层,各原子轨道  相似文献   

10.
【考点解读】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晶体结构四部分。重点是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及金属晶体。这些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应用广泛,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尤以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律及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的应用考查得最为频繁。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上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  相似文献   

11.
统编高一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是重点教材。在讲授这一节教材时,应掌握两种顺序,一是核外电子排布顺序,二是多电子原子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这两种顺序所以不同,主要是由能级交错现象引起,能级交错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规律性排布编排制得,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对元素周期表的考查,常见有如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图表明:E_(3d)>E_(4s),所以在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4s轨道后再排3d轨道。然而在多电子原子电离时,却是先失去4s电子,后失去3d电子,E_(4s)又大于E_(3d),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但双方都有光谱数据证明,如K原子就是先纳入4s轨道,空3d轨道;Mn~(2+)就是先失去4s上两个电子,而不是先失去3d上的电子。如何处理这个矛盾?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求"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中明确了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的要求.用"了解"要求的内容有:原子的组成、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极性分子和非  相似文献   

16.
<正>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主要考查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或电子排布图),电离能、电负性,比较抽象,需要同学们牢固记忆基础知识。难点是电离能与电负性。(1)第一电离能:气态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1价阳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虽然呈增大趋势,但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  相似文献   

17.
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后,多不能独立寻出掌握规律的捷径,深感难予记忆“多电子原子的电子近似能级”与“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又常易疏忽全满、半满和全空的稳定排布。为此,我授以下述方法,实效良好。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多电子原子的电子近似能级图”,综合出下列顺序表:  相似文献   

18.
适用教材:人教试验修订版 使用年级:重点中学,高一化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原子序数、元素周期律概念 2.学生能够描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大家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问题时,采用的是鲍林提出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如图1)。这个图简单明确,便于掌握。它可以解释为什么19、20号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是4s而不是3d,为什么元素周期系会出现2、8、8、18、18、32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核外电子排布式是贯穿《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一条主线,通过核外电子排布式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元素性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中,对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作了详细的讲解,但对于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并未作介绍,然而在高考化学选考题中却常常涉及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本文重点例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