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成果为案例,从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时代背景、成功案例和关系处理3个方面对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加以研究与分析,以期为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空间再造是图书馆形态变化的共同趋势,中小学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图书馆类型在这一方面缺乏典型案例研究.以无锡广丰中学图书馆"紫藤苑"阅读共享空间为例,明确其作为阅读指导中心、学校课程基地、全民阅读基地的功能定位,阐述便捷性、综合性、友好性为原则的阅读空间创建理念,并详细解读"紫藤苑"阅读共享空间实践措施与效果,以期为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提出"主题空间"建设思路,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题空间再造的两个案例,系统阐述两个主题空间建设的创意和实践,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方法/过程]通过对两个主题空间的创意背景、方案设计、建设内容的分析,论述两个主题空间的建设目标和使用成效。[结果/结论]提出高校图书馆宜建设主题空间,认为正确认知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基础,主题创意先行为空间再造赋予灵魂是空间再造的前提,秉持"空间+"思维是创新空间服务和空间体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智能这一新的时代环境下,空间再造是图书馆谋求转型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论述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空间再造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基于对人工智能+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案例的梳理,提出对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再造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基于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研究和再造实践现状的调研,提出对未来空间再造发展的展望,旨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不断实现空间服务转型与开拓服务创新。[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阐述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现状;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结果/结论] 空间再造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机生长点,应遵循谋求多元跨界融合、关注特色图书馆、重视智能化建设和坚持普遍均等服务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方兴未艾,对空间再造情况展开调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希望能为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参考,促进图书馆空间再造良性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对各类型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调研,总结分析空间再造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关于空间再造未来发展的理念、目标、宗旨以及文化提升等方面的思考。[结果/结论]空间再造和空间服务应根据本校实际选择适合的模式,助推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良性发展,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近些年图书馆界的热点话题之一,馆内各区域改造后的模样多以主题空间形式呈现,其对高校馆服务方式的转型及服务内容的深化意义重大。针对目前高校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主题空间"建设思路,探讨建设工作的理念原则,以期丰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的"空间"进行再造,提升服务效能,创客空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被有效应用于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文章首先对图书馆创客空间进行了概述,并对图书馆创客空间同服务效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创客空间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对策展开了探讨,希望为我国图书馆的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分析现有图书馆空间再造需求,指出基于美学与体验营销视域的空间再造策略,为相关的图书馆空间再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和整理现有空间再造研究中对于美学与体验营销理念的研究,结合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自身因素、用户因素和相关因素,构建基于美学和体验营销视域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策略。[结果/结论] 适合用户需要并满足其审美要求的空间设计才能有效提升空间服务效果。图书馆需要在美学与体验营销的基础上进行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再造、功能空间再造和主题活动元素布置,以满足用户对图书馆不断变化的空间服务需求来推动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程蓉芬 《兰台世界》2023,(3):111-113+134
“空间再造”已经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研究和分析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成功案例还不多。文章以刚刚改造完成的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图书馆为案例,分析得出了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几点启示,以供其他的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时参考,以期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