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涛 《职教论坛》2012,(20):6-8
针对一些高职院校新校区在规划和建设中,过分注重校园规模档次,追求仪器设备现代化,把院校建设成为重规模轻内涵、重硬件轻软件、重活动形式轻文化品质的“功能院校”问题,从人文教育角度,提出高职院校走向“文化院校”的发展路径:彰显人文精神秉承红色文化;营造人文氛围打造环境文化;体现人文理念繁荣学术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丰富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了航海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新校区文化建设遇到问题的分析,提出航海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老校区是新校区的基础,新校区是对老校区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新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缺失,高职院校在新校区学校建筑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学生参与,融合时代精神、区域文化、特色专业和企业文化等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文化底蕴。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及其基本内涵,提出“123456”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并通过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人文景观建设工程、教学(实训)园区及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工程、历史文化传承建设工程以及行为文化建设工程来建设高职院校新校区的特色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针对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校园文化薄弱的问题,文章以中国计量学院的两次新校区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校园文化盘点-校园文化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为线索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山东省高校工委的安排,“全省高校第七期处级干部培训班”考察团一行56人驱车赴胶东半岛,考察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1所院校。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新校区是解决高校办学空间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办学效益,节省办学成本,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是提高当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新校区也存有盲目跟风、贪大求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建设新校区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秉承资源共享、环境优先的原则,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校区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江西教育》2010,(4):14-15
近年来,南昌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坚持先进性,弘扬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深化学校内涵,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不断繁荣和发展大学文化。一、发展文化,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2002年,为了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南昌大学开始兴建前湖新校区。新校区的建立,扩大了学校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然而,新校区也存在自身的不足。由于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荒漠地带”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娄成 《文教资料》2010,(22):182-184
受所处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高校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孤岛”现象.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高雅艺术因其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不可计量性,对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有积极的催化和引导作用。高校应通过采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推广、强化艺术教育、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营造适宜高雅艺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进而推动和加快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许多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为满足招生规模扩大,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纷纷建设新校区。本文以泉州师院新校区建设为例,通过高等院校新校区基本建设主要特点的分析,针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但是,新校区通常是在“文化荒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缺乏老校区的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而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递,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如何移植老校区的优良文化,抓好新校区的校风建设,成为当前多校区办学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的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人文思想深厚、地方色彩浓重、制度文化森严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的是由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偏颇所致;有的是由学校的客观条件,如地域环境、生源范围、毕业生就业去向等方面原因造成;有的是针对教师岗位的高要求及“准教师”现状的不理想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所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等学校急剧扩张,在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要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和谐的大学文化建设。在高校扩张背景下,加强和谐的大学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和谐"的大学文化建设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围绕"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内涵,和谐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发挥大学的功能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以及高校自身和谐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化、大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内涵的考察,提出了构建大学创新文化的途径:建设"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大力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燥习性等。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体现“职”,创新精神文化建设;适合“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在方针策略上也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着力点,取决于两者一致的价值诉求,在理论上有着内在机理式的关联。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高势往”、“宪法的”和“包容性”等三个方面予以深度把握,建设好与高等学校育人树人相称的文化校力。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大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专业方向的设定上各有侧重,总体上显得很“杂”;不同学校授予学位的差异性很大,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上也显得幼稚与不成熟。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培养能在政府机关,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各界已普遍认识到提升理工类高校、特别是理工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诸多措施,然而所取得成效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提升理工类高校人文素养问题的认识依然不够深透,未真正意识到其对于民族文化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及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重要意义所在。另一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欠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及对人文专业发展重视不够等,是其中颇为值得关注的原因。只要树立正确理念,进一步实施有效措施,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一定能步入坦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一定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所培养的学生理应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利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厚资源,采用学游结合、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以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件富有远见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为案例,对大学生游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审视,以期对完善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