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高考提出了"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这一转变遵循了高考改革的"考查目标以考查能力与素质为主,考查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考查试题增加能力型与应用型试题"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那么,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如何界定?数学高考命题以哪些能力进行立意?这一转变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30多年来,对高考命题探索已臻于成熟,其确立命题指导思想的基本轨迹是: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数学观念与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进入新课程卷考试,使得高考数学命题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的“知识立意命题”发展到“问题立意命题”,再到现在的“能力立意命题”,可以看出新课程卷考试淡化了知识的覆盖率,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命题”已成为高考数学命题的主流思想、鉴于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整体复习效益,是中学教育的一个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笔者谈谈2005年高考数学复习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源柱 《广西教育》2013,(22):82-83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有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趋势——注重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强化对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考查,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考试时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在考场上却"临时性"发挥失常。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与考试所得到的分数不对  相似文献   

5.
上海高考数学命题的十个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上海高考数学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使数学高考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中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能力立意的数学高考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一种积极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秀珍 《成才之路》2014,(13):65-65
正推行素质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纵观近几年徐州市中考数学命题特点,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评价功能上,都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这种命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全新教学理念。这种命题理念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社会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是完全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这种命题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州市中考数学命题的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从2016年以来的高考数学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可以看出高考数学命题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命题原则. 本文紧扣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举例阐述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从能力立意逐步向素养立意转变的要义(限于篇幅,所选高考题在这里仅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8.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原则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基本知识与方法为基础,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无疑,这将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对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为了适应高考深入发展的形势,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  相似文献   

9.
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对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的要求,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优化解题思路,提高思维品质是摆在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面前的首要任务。解数学题的两个基本要求是:一要准确,二要迅速,能否在解题前收集到有用的正确的信息,找准解题的切入点,优化解题思路是解数学题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拓宽解题思路,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考命题,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思维"内容;是中考命题改革的关键,打开2004年中考题发现:"模拟探究"、"手脑并用"已成为中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以2004年中考题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数学高考试题紧扣<数学考试说明>,强调了基础与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程度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类比教材习题,命制一道幸福年份试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不断对其进行修改至完善。在此过程中,体悟命题时关注学生的现实、关注经验的渗透、关注“四能”的提升,达到立德树人、培养数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考命题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思维内容,是中考命题改革的关键.从2004年中考题可以发现:"模拟探究"、"手脑并用"已成为中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仅以圆和圆有关的考题为背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论高考数学命题的能力立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考命题要以能力立意贯穿整个命题过程和整张试卷,已经成为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并且日益深入人心.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惯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同时因为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还提出不久,它的理论还不够清  相似文献   

15.
白玉林 《现代教学》2014,(3X):44-48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高考走过了一个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人格立意"的发展过程。有意识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高考命题范畴。命制学科德育类试题,以实现学科德育的德育功能,这既与史学功能一致,也体现当前的学科育人理念。基于此,笔者尝试以近5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为例,梳理德育类试题,发现基本规律,揭示发展趋势,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借鉴。一、人格立意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正道自1985年以来,上海的历史高考开始单独命题,经过近1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海派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考改革已深入到高考内容的改革 ,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内容改革的三条原则是 :( 1)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 2 )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 3)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 .为了贯彻上述原则 ,高考命题将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 ,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数学命题的改革趋势是 :1.加大了对能力特别是对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力度 .近三年来数学高考命题已经体现能力立意的思想 ,命题时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 ,力求在代数、…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综历史的考试到2014年为止,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从这些年高考历史卷的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到,高考命题正在从新课改之前的"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并且在向"素养立意"发展。本文以高考文综Ⅱ历史卷中的开放性试题第41题作为高考命题发展研究的平台,触摸到高考历史学科考试的脉搏,明确备考方向,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考数学复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进入新课程卷考试,使得高考数学命题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的“知识立意命题”发展到“问题立意命题”,再到现在的“能力立意命题”。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起,中国高考数学命题就把“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力立意”命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能力立意”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1)加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2)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教与学;(3)助推“题海战术”;(4)不利于体现高考的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或不足,提出如下对策:(1)高考数学命题应坚持“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并重的原则;(2)高考试题的编拟应立足于教材;(3)借鉴国外考试的数学命题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数学能力和数学能力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和数学高考命题理论的深入发展.随着高考命题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数学高考中采取了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思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和数学实践等数学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达高考和新课程标准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